灵素之问|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五石散及仲景要方论

五石散实际很早就是成熟的方剂类型,西汉仓公时期理论已经很成熟,如水火之剂一样,分为两类,阴石柔剂、阳石刚剂,也是寒热两大类型。

史记仓公传曰: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臣意往过之,遂谓意曰:“不肖有病,幸诊遂也。”臣意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论曰‘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为药精悍,公服之不得数溲,亟勿服。色将发臃。”遂曰:“扁鹊曰‘阴石以治阳(阴)病,阳石以治阴(阳)病’。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臣意曰:“公所论远矣。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馀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论曰‘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药及鑱石’。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诊法曰‘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刚药入则动阳,阴病益衰,阳病益箸,邪气流行,为重困於俞,忿发为疽。”意告之后百馀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

仓公曾经在齐王府作幕宾。齐王自己有侍医,名叫遂,生了病自己炮制五石散吃。大概是久治不好,请了仓公去帮忙看看。仓公脉诊后说,你是里热(阳明病)。医论说“里热小便少,不能服五石散”,石药力量猛,你吃了以后小便更少,赶快不要吃了。面色看起来要发痈疮。

从这段可见,遂医自服五石散,是用石类热药治疗里热病,造成了所谓的“石发”类温病。他本身为侍医,水平自然也不会差,为什么要用热药治疗里热呢?且看其自辨:扁鹊说过:阴石治疗热病;阳石治疗寒病。本草药石有阴阳水火之齐两大类,所以热病要用寒凉类阴石柔剂,寒病要用温热阳石刚剂。

仓公说:公所论,错得远了。扁鹊虽然这样说过,但是必须审慎的诊断,有度量、规矩、权衡,使用色、脉、表里、有余不足(虚实)、顺逆之法,还要参照患者的脉搏呼吸相应,才能诊断。医论说:里位有热,表位有寒,不能用强悍的热药,也不能用鑱石外治法(放血)。悍热药到里面,邪气废物虽然退了,但里热郁结更加严重。诊法说:表寒在外,里热在内,不可以温热类石药。石类热药吃下去助热,表寒会减轻,但是热病加重,邪气不仅不会消除还会乱跑,严重之后困于腧穴,爆发痈疽。

显然,这个遂医并不以为然,没有接受仓公的建议,继续我行我素吃五石散热药,百日之后,疽发乳上入缺盆死。这是阳明病的死证之一,太阴病传阳明痈疽。

史记仓公传中,阴阳是写反了的,因为这情况不仅在史籍也在经典中太常见所以也就不重要。但这一段尤其重要的是水火之齐与表里之辨,五石散也包含在水火之剂的理法之中。魏晋以后五石散更加流行,导致出现“石发”的一大类疾病,因为他们用的都是热类石药,名曰“寒食散”。包括皇甫谧,也服用寒食散中毒多年,积累经验,写了一本书叫寒食散方。

隋志:

《寒食散论》二卷(梁有《寒食散汤方》二十卷,《寒食散方》一十卷,《皇甫谧、曹翕论寒食散方》二卷,亡。)

《寒食散对疗》一卷(释道洪撰。)

《解寒食散方》二卷(释智斌撰。梁《解散论》二卷。)

《解寒食散论》二卷(梁有《徐叔响解寒食散方》六卷,《释慧义寒食解杂论》七卷,亡。)

《杂散方》八卷(梁有《解散方》、《解散论》各十三卷,《徐叔响解散消息节度》八卷,《范氏解散方》七卷,《解释慧义解散方》一卷,亡。)

皇甫谧本人是寒食散的受害者,因为乱吃五石散热药,这种热药必须冷衣冷饮冷食,否则燥热得厉害,故曰寒食散。魏晋名士风度,大袖宽袍,仙步飘飘,大多是吃了寒食散类壮阳药,大多数身体健康状况很差。皇甫谧的所得风痹,实际是乱吃寒食散所致。所以,魏晋以至于南北朝,就有了“解散”的方法,也就是“石发”温病的治疗,石发其实就是误用热类石药所导致的温病,也就是所谓的寒食散。唐初孙思邈有鉴于此,在备急千金方中提到“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此皆病之根源。”可见寒食散在当时是被当作壮阳药来使用的。

千金论曰:凡人五十以上,大虚者,服三石更生,慎勿用五石也。四时常以平旦服一二升,暖饮终身勿绝,及一时,勿食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即无病矣。

千金论曰:论曰:凡发背。皆因服食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不服而发者。由上代服五石之类也(有上世服之者)。其候甚多。(率多)于背两胛间。(初)起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为事,日渐粗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于死。(其)临困之时,以(已)阔三寸高一寸,疮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中皆脓出,寻时失音。

论曰:凡服石人。皆须劳役四体无令自安。(如)不尔者。多有发动。(亦)不得遂(随)便恣意取暖。令称已(适)情。必须(遗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宁,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耳。

论曰:人不服石,庶事不佳,恶疮疥癣,温疫疟疾,年年常患,寝食不安,兴居常恶,非止己事不康,生子难育,所以石在身中,万事休泰,要不可服五石也。人年三十以上,可服石药,若素肌肥充,亦勿妄服。四十以上必须服之。五十以上三年可服一剂,六十以上二年可服一剂,七十以上一年可服一剂。

论曰:人年五十以上,精英消竭(精华消歇),服石犹得其力。六十以上转恶,服石难得力。所以常须服石,令人手足温暖,骨髓充实,能销(消)生冷,举措轻便,复耐寒暑,不着诸病。是以大须服。凡石皆熟炼用之。

论曰:凡石发,当必恶寒头痛心闷,发作有时,状如温疟,但有此兆,无过取冷水淋之,得寒乃止。一切冷食,唯酒须令温。其诸解法备如后说。其发背疽肿方见在二十二卷中。

千金陟厘丸方后,胡洽云:旧有五石,赤石脂、白石英、钟乳、矾石并禹余粮各四两常以二月合之。又孙思邈曾在多处提及“胜服五石”,可见是被孙思邈所删的可能性较大。

千金又曰:石药为益,善不可加。余年三十八九尝服五六两乳,自是以来深深体悉,至于将息节度,颇识其性,养生之士宜留意详焉。然其乳石必须土地清白光润,罗纹鸟翮一切皆成,乃可入服。其非土地者,慎勿服之,皆(多致)杀人,甚于鸩毒。紫石白石极须外内明澈光净(皎然非尔亦不可服)。寒石五石更生煮散方论曰:旧说此药方上古名贤无此,汉末有何侯者行用,自皇甫士安以降,有进饵者,无不发背解体而取颠覆。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今但录主对以防先服者,其方已从烟灭,不复须存,含生为害也。

五石散的危险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矿物类药物的杂质与有毒物的问题,古人是不太闹得清的,所以强调“必须土地清白光润,罗纹鸟翮一切皆成,乃可入服”不然吃了中毒杀人。这是其一。另外一点就是不分寒热表里的滥用如遂医。由于孙思邈本身的水平所限,他并没有讲清楚仓公所论的问题。孙思邈因为见到五石散的滥用,除了中毒而死,还有解体发背、爆发痈疽病甚而死者多,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进而号召大家,遇到这种方剂的记录都要烧掉,以免害人。但是备急千金方中依然保留了不少五石汤、三石汤。并不都是热药。

更为不合情理的是,所谓在孙思邈晚年所作补充的千金翼方中,却大量的记录了备急千金所无的五石散类方。所以有人认为,千金翼不是孙思邈本人所作,而是他的传人。

孙思邈除了就事论事,因为五石散的滥用,而没有去谴责不辨方药、不辨证而错误使用,反而归咎于药物的笔法,实在很不可理解,作为著名的医学家,其实是不太称职。所以他的理论与方法上,也就是经验医生,谈不上医学家。世俗滥用石类热药壮阳,并非药物的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任何药物偏性,用错或者过用,都是会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危及健康的。不分寒热的水火以及表里虚实的权衡对应,滥用药方,与孙思邈不分五石散类型一概消灭的观点,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因此这种口号实际对医学界的误导。

仲景伤寒金匮方的内容有部分遗失是可以确定的,伤寒金匮所遗失的仲景方,在其他书籍中的引用仍有几十个。所以号称113方完全是短视而不读书的行为。伤寒金匮本为一书而且是残本,其中首先缺乏的是婴孺妇人方,比如仲景门生卫汛作颅囟经,婴孺小儿方在伤寒论中缺,妇人方也不多。其次是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这个要方特指一些重要方剂,仲景续命汤续命类方的代表,以及仲景五石汤、紫石英煮散代表五石散一大类方,另外是伤寒论条文所提示的传变方向上,太阴病传阳明的方剂缺了一大类,比如太阴中风传阳明痈疽也就是所谓“石发”温病等,伤寒金匮中显然没有这类方子,而这几类方多针对大病顽疾,故才有“秘仲景要方不传”。孙思邈晚年作千金翼比千金方的变化值得重视,外台秘要所引唐本伤寒论也非常重要。而续命类方、五石散方在仲景伤寒论中也是有的,至于在哪里被引用,自己去看书。那么“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其实大家都误会了。续命、五石、石发痈疽温病才是大病顽疾类型。要方必定是治疗大病顽疾,而不是什么膏丹丸散的剂型。

忆忘20181104

(0)

相关推荐

  • 张仲景与五石汤(散)金栋按:业界皆知,《...

    张仲景与五石汤(散) 金栋按:业界皆知,<伤寒杂病论>传承至今,乃由医圣张仲景述.魏晋太医令王叔和撰次(集)而成,可谓厥功至伟!然无论是<伤寒论>(王叔和撰次).还是<金 ...

  • 孙思邈功比伤寒论

    孙思邈崇尚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整理.发扬仲景学说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孙思邈与<伤寒论>有关问题简介如下. 一.推崇仲景学说,为保存<伤寒论>这一珍贵文献 ...

  • 经方再悟

    编辑整理  邢思明 经方再悟 导读 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什么叫务实.经方中医的精神是理论不能脱离实践而空跑,治病的精神应当以疾病的真实病程为准,然后总结规律形成经验.多谈道理而少谈病.药.方,就是与务实 ...

  • 《伤寒九十论》其八

    伤寒胁痛证(六十四) 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予视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胁入耳.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入此经.故有是证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阳旦汤千年误(上)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8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判断< ...

  • 灵素之问 | 阳旦汤千年误(下)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10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第三,两 ...

  • 灵素之问 | 六经病欲解时的唯一价值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19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太阳病欲 ...

  • 灵素之问 | 手少阴脉独无腧到有腧(上)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23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黄帝曰: ...

  • 灵素之问 | 手少阴脉独无腧到有腧(下)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26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问曰:&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灵素之问 | 中医教的情怀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今天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四库全 ...

  • 灵素之问 | 甲乙序与黄帝内经

    今天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北宋为什么要编<新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