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粟裕的背后(84):国民党深为忌惮的红军双雄,一个授衔元帅,一个英年早逝年仅22岁

战神粟裕的背后(84)

上一节我们讲到了在中央苏区危在旦夕的时候,红7军团奉命出征,然而这支6000多人的队伍装备简陋,实施无后方作战,孤军深入敌后,这注定是一个集结号式的悲壮故事。

人数不多、装备简陋,这几乎是所有红军部队的特点,不过红军为什么能够经常打败甚至歼灭国民党军?原因当然很多,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红军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艺术以及敢打必胜的精神,而红7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就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指挥员。

寻淮洲诞生在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创立的鞭炮声中。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湖南浏阳闭塞的山区后,湖南浏阳县老实清贫的农民寻余盛的妻子胡聘秀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生下了一个瘦弱的男孩,为了孩子有个好前程,寻余盛请人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寻淮洲。

浏阳地区山多地少,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农民生活极端贫困,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寻淮洲4岁时体弱多病,而且不能行走。在9岁那年,他的父亲决定把寻淮洲送到附近的学校去学点文化,结果谁也没有想到,寻淮洲表现得异常聪明,且记忆力惊人,各科成绩都非常优异。

1926年8月,北伐军经过浏阳,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寻淮洲参加了儿童团,这时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此时他只有14岁。1927年,年仅15岁的寻淮洲小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下湖初级小学聘去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笔者曾经当过8年老师,老师是最为锻炼人的职业,小学老师经历使寻淮洲锻炼出了一套能言善辩的本领,而且寻淮洲讲话非常有激情、有煽动力,当他发表演讲时,常使听众像听神话传说一样入迷,最后总能获得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然而寻淮洲总讲革命道理,这自然引起了当地保安团长的仇视,寻淮洲只得离家出走来到浏阳市,当时正值浏阳工农义勇军与平江工农义勇军合编为贺龙统率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独立团,寻淮洲要求参军,然而此时寻淮洲才15岁,招兵的青年军官怎么也不肯让他参军,但是在寻淮洲的软磨硬泡下,他还是成了贺龙第20军独立团的一名战士,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不过第20军独立团没有赶上南昌起义,这支部队随后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3团,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寻淮洲随主席上了井冈山并被提拔为副班长,1927年底被提拔为排长,1929年被提升为红4军第31团第3营第8连连长,1930年被提拔为第12军第34团第100团团长,1930年底被提拔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年仅18岁。1932年第4次反围剿时被提升为红21军军长,1933年第5次反围剿时被提拔为红7军团军团长。

激烈残酷的战争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勇善战的红军指挥员。当时中央红军有好几个军团,其中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与红7军团军团长寻淮洲被国民党称为中央苏区双雄。很多事情自己怎么吹都可以,但是敌人的评价最有说服力的,由此可见寻淮洲非同寻常的指挥能力。

不过国民党深为忌惮的红军双雄结局却大不一样,林彪在1955年被授衔元帅,而寻淮洲则英年早逝,当时年仅22岁。

在红7军团预定开拔时间前,粟裕去看望了在红军大学任教的萧劲光,两人都是湖南人,关系非常好,两人聊了聊战略形势,都感到形势严峻,都对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不满,然而当时环境也只能允许两人私下说说。粟裕知道这一离开,两人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都默然不语。

1934年7月30日,红7军团在红9军团的掩护下渡过闽江。本来应按原计划北上浙西、皖南。然而中革军委忽然来电,命令红7军团改变原来行进路线,令红7军团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

中革军委为何忽然改变计划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军没有上当。

按照中革军委的意图,为了使红7军团的行动能够牵制国民党军,中央决定对红7军团北上行动大肆宣扬,中央政府主席专门接受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谈目前时局和红军抗日先遣队。并指出抗日先遣队配备了充足的火力,战斗力十分强悍,这篇谈话刊登在1934年8月1日的《红色中华》第二版。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8月1日,主席在瑞金参加“八一”阅兵典礼发表演说。8月2日出席红军家属第一次代表大会作政治报告,都论述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意义。《红色中华》作了详细报道。从8月1日到9月21日,《红色中华》连续刊登14条电讯稿,报道抗日先遣队北上的胜利消息,最多时一天刊登4条,都在第一版。

然而红7军团渡过闽江后,国民党军根本没把红7军团当回事,中革军委利用红7军团调动国民党军的计划失败了,所以李德和博古立即改变红7军团的行军路线,红7军团夺取福州的态势令国民党军吓了一跳。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急忙从漳州飞抵福州,一顿手忙脚乱调兵防守福州。福建省主席陈仪命令部署在闽东宁德、福安、霞浦和泉州等地“剿匪”的第87师王敬久部集中到福州。蒋介石急调在湖北整训的第49师伍诚仁部由长江水路和海运驰援福建。

而在红7军团这边,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红七军团横渡闽江的时候,军团长寻淮洲坠马负伤,军事指挥重任落到了参谋长粟裕身上,眼前的重要一仗就是中革军委电令的袭取福州,这令他感到深深的不安。

(天择杂谈原创:本文在史实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手法,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