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立,刘邦分封汉初三杰,第一个便封张...
西汉初立,刘邦分封汉初三杰,第一个便封张良为万户侯,让他在最富庶的齐任选三万户,谁知张良听了后直摇头。刘邦就纳闷了,难道张良嫌三万户太少,或者,难道张良想封王?刘邦定的非刘不王,张良有了不轨之心?
就在刘邦胡思乱想的时候,张良躬身说道:陛下,请允许我把封地选在留吧。留就是留县,是刘邦和张良初次相遇的地方,是张良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的初心之地。但是留县偏远不说,还十分贫瘠,比起当时经济高度发达的齐真是差远了。
可刘邦听张良说选留作为自己的封地,眼角顿时湿润,心中一暖,默默感叹:看来子房不争不抢,始终念着的是和朕的这份感情,非常好啊。
于是,张良被封为留候。
刘邦才坐稳天下,朝中众大臣就为分封打破了头,争得不可开交。但是张良基于对刘邦人性的深刻洞悉,关键时刻打了一个感情牌,这是高手的打法。
后来太史公称张良为“帝王师”,以三寸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既有帝王师的称号,说明刘邦对张良极为尊重,两人亦师亦友。
刘邦暮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吕后渐渐大权在握。刘邦心中的不安与日俱增,他也试图和吕后权斗,改易太子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次。
太子刘盈是吕后之子,一旦刘盈即位,他身后的吕氏将会做强做大,权衡利弊之下,刘邦决定废掉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这是刘邦和吕后之间最尖锐,也最凶险的一次争斗。
此时的张良呢,早就置身事外,学起了辟谷修道,不想搅浑水。刘邦既尊张良为帝王师,当然不会勉强他,只好听之任之。但是吕后可不是刘邦。
吕后令人请来了张良,美其名曰要宴请留候。张良心知肚明,吕后宴请他是别有所图,他压根儿连筷子都不拿,推脱自己在辟谷,不进水米。
吕后望着张良,微微一笑,说道:先生啊,人生苦短,如白马过隙,稍纵即逝,何必如此为难自己呢?还是听我劝,吃吧。
身为帝王师,连刘邦都不曾强迫过张良,但是在吕后面前,张良知道自己对刘邦的那套感情牌不灵。吕后行事果决干练,手段凌厉阴狠。
面对一桌子珍馐美味,张良陷入沉思。汉初三杰,唯有他以谋略立身,吕后要在权斗中胜出,只能找他,他是躲不掉的。但看大汉天下,刘邦驾崩后,无论是刘盈即位,还是刘如意即位,权柄终会落在他们母亲身上。吕后雄才大略,不亚于刘邦,相比之下,戚夫人则相形见拙。张良思虑良久后,最终伸手拿起了筷子。
吕后看张良拿起筷子,开始进食,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知道张良肯帮她了。
改易太子之争到了白热化,大儒叔孙通常常找到刘邦,苦口婆心得劝谏,如刘邦不听就以死相逼,弄得刘邦烦得要死,却没当回事。张良没有学叔孙通一哭二闹三上吊,他略使小技,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著名的商山四皓,来维护太子刘盈。刘邦以前曾苦劝商山四皓来朝中协助自己,终不能遂心愿,谁知这四个老头却千里迢迢赶来为太子刘盈呐喊助威。刘邦看着戚夫人叹了口气,说道:吕后真是一代雄主,我们输了。
其实在刘邦说出此话前,张良早就将刘邦死后的大汉权柄着落看得清清楚楚。刘邦之后,大汉朝中唯有吕后有能力执掌大权,为社稷策划,为百姓谋福。
果然,刘邦死后,千古一后吕雉成了皇太后,她临朝称制,推行黄老之术,实施无为而治,让饱经战火的百姓休养生息,为大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纵观历史,刘邦和吕雉翻云覆雨的背后,其实都有张良的影子,大汉民族的形成,张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