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252):守身如玉——释“玉”(下)
本文约6800字,阅读约需要13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52)
守身如玉——释“玉”(下)
朱英贵
(紧接《守身如玉——释“玉”(上)》)
四、含有“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说文》“玉部”共收字140个,对玉的产地、类别、色泽、声音、纹饰、制作、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蕴含着丰富的玉文化知识,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带有“玉”字的成语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将对“玉”的这种深入骨髓的美好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日常的文字和语言之中。“玉”字的多种文化含义在常用成语中从古至今得以保留,大致有如下八种情形:
其一,与“金”字对举使用,以充分体现“玉”与“金”具有同样的贵重价值,这当中又可细分为“金×玉×”、“玉×金×”、“×金×玉”、“×玉×金”、“金玉××”等若干种语言格式,例如:
“金科玉律”——“科”指法律条文,“律”指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源自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金相玉质”——“质”指本质,“相”指外貌,“金”和“玉”都比喻美好。喻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语见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语见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金昭玉粹”——“昭”是明丽的意思,“粹”是精美的意思,意谓向金玉那样明丽精美。
“金章玉句”——指如金似玉般的精美华丽的诗文。
“金口玉牙”——“金”和“玉”都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玉堂金马”——“玉堂”是汉代殿名,“金马”是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玉走金飞”——“玉”指月宫玉兔,代指月亮。“金”指天上金乌,代指太阳。意谓日月如飞,比喻时光易逝。
“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铄金点玉”——熔毁珍金,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金玉良言”——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源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金玉满堂”——黄金宝玉积满家中。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语见《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语见《红楼梦》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其二,与“珠、琼、瑶、瑜、琪”等从玉的字对举使用,借以突出“玉”的珍贵美好,例如:
“珠零玉落”——比喻珍物残破毁坏。
“珠沉玉碎”——珍珠沉落,美玉破碎。比喻美女的死亡。
“玉润珠圆”——“润”是细腻光滑的意思。象玉石一样光润,象珠子一样圆。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源自唐·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涎玉沫珠”——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字字珠玉”——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琼枝玉叶”——这里的“琼”和“玉”都是美玉,代称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琼楼玉宇”——喻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语见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琼堆玉砌”——好象白玉堆砌而成。比喻白玉般的事物聚集一处。
“玉液琼浆”——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玉树琼枝”——形容树木华美。也可比喻贵家子弟。
“瑶池玉液”——“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玉液”指美酒。仙家酿造的美酒。形容酒液名贵醇美。
“握瑜怀玉”——“瑜”是美玉。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
“琪花玉树”——古人谓仙境中的花木,也可用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其三,与“香、花、朱、仙、冰、兰”等字对举使用,借以表现女性的美好可爱或才子的操行清白,例如:
“香消玉殒”——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玉碎香残”——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语见清·洪昇《长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残荒郊卧,云拋雨断重泉墮。”
“温香艳玉”——比喻妇女的美好姿质。
“软玉温香”——“软”是柔软的意思,“温”是温柔的意思,“玉”和“香”都是女子的代称。旧小说戏曲用来形容女子的身体。语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
“惜玉怜香”——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语见元·张可久《普天乐·收心》曲:“关心三月春,开口千金笑,惜玉怜香何时了。”
“窃玉偷香”——比喻引诱妇女。语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如花似玉”——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语见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各有春心之意。”
“玉软花柔”——形容女子娇嫩柔弱,如花似玉。
“玉貌花容”——形容长得漂亮,如花似玉。
“朱唇玉面”——粉红的嘴唇,洁白的面庞,代指美女。
“仙姿玉质”——形容姿容清秀品格高洁。
“仙姿玉貌”——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玉骨冰肌”——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玉润冰清”——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冰清玉洁”——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语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语见《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兰摧玉折”——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弄玉吹箫”——把玩美玉(“玉”代指女子),抚吹箫管(“箫”代指男子)。比喻男欢女悦,结成爱侣,共享幸福。
其四,与“锦、银、光、霞、犀、象、牙、渊、箫、蟒”等字对举使用,借以表现人或事物的精美高贵,例如:
“锦衣玉食”——“锦衣”指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指珍美的食品。意谓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语见《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锦囊玉轴”——谓玉轴装裱,盛以锦囊。指对书画作品的珍爱宝藏。也借指名贵的书画作品。
“渊清玉絜”——如渊之清,如玉之洁。比喻人品高尚。
“牙签玉轴”——象牙做的书签,美玉做的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
“象箸玉杯”——“象箸”是象牙做的筷子,“玉杯”是美玉做的杯子。形容生活奢侈。语见《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霞明玉映”——如霞光明艳,如玉色映现。形容光彩耀人。
“犀颅玉颊”——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语见宋·苏轼《仲天贶王元直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韬光韫玉”——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美玉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
“银钩玉唾”——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其五,与“石、砖、瓦、褐”等字对举使用,借以反衬玉的精美价值,例如:
“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焚毁。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语见《尚书·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炫玉贾石”——“贾”(gǔ)是出售的意思,夸耀石头而当玉卖。比喻伪饰欺世。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语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被褐怀玉”——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语见《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河上公注:“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匿宝藏怀,不以示人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是加工琢磨的意思。意谓别的山上的石头,也能够用来加工琢磨成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语本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而死去,也不愿丧失气节做一个品质不佳的人而活着。源自《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其六,单独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用以表现正面的美好价值,例如:
“美玉无瑕”——“瑕”是玉上面的斑点。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语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
“昆山之玉”——“昆山”指昆仑山。意谓昆仑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源自《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荆山之玉”——“荆山”盛产宝玉之山,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意谓荆山上的宝玉,比喻极珍贵的东西。语见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玄圃积玉”——传说玄圃多美玉。因以“玄圃积玉”比喻精华荟萃。
“玉尺量才”——“玉尺”是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玉汝于成”——“玉汝”像爱惜美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玉成其美”——“玉成”是“玉汝于成”的缩语,帮助你有所成。后用为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
“玉树临风”——玉树在风中摇曳多姿,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
“亭亭玉立”——“亭亭”是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也形容女子身材细长。源自《北齐书·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形容男子的美貌。源自《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谈霏玉屑”——“霏”是细雨洒落的样子。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语见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其七,单独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用以表现反面的美中不足,例如:
“白玉微瑕”——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源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蝇粪点玉”——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坏人诬陷好人。源自唐·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玉卮无当”——“卮”是古代盛酒的器皿,“当”是底部的意思。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玉毁椟中”——美玉毁坏在装玉的匣子之中,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源自《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其八,用于人名地名之中,从中流露人们对美玉品质的追求,例如:
“宋玉东墙”——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源自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貌美女子。源自晋·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玉关人老”——《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五、话说“守身如玉”
本篇以《守身如玉》为题,可见美玉与修身的关系。由于“玉”凝结了国人自古以来的精神向往,中华民族对玉的珍爱之情蕴含着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于是人们就追求自身的节操也要像玉一样美好,这便形成了一个成语“守身如玉”。这个成语见于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四回:“孩儿守身如玉,岂肯堕入污泥!”,所谓“守身如玉”,不仅仅是说要像爱护美玉一般爱护自己的身体,更是要强调,坚守自身的节操,使之纯洁无瑕,心灵也要像玉一样永远美好。那么,玉究竟有哪些美好的属性呢?经过历代先贤的不断提炼,大致有“五德”、“七德”、“九德”、“十一德”等多种概括。
首先是“五德”之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概括了玉的五个特性,即“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用今天的话来理解,就是:温润的手感(仁),致密而透明的组织(义),舒扬致远的声音(智),坚韧的质地(勇),晶润的光泽(絜)。于是自古以来,大凡具有这些属性的的美石,都被古人认为是玉。除了许慎《说文》中的“五德”(仁、义、智、勇、絜)之说以外,古籍中还有“七德”、“九德”、“十一德”等许多精彩论述:
另据《荀子·法行》中记载,子贡询问“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的问题,孔子答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此为“七德”之说。即是说:君子用玉来比拟品德:它温柔滋润而有光泽,好比“仁”;坚硬而有纹理,好比“智”;刚强而不屈,好比“义”;有棱角而不割伤人,好比“行”;即使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勇”;其斑点缺陷都暴露在外,好比“诚实”;敲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言辞之美”。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
又据《管子·水地》中记载:“夫玉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判,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此为“九德”之说。
再据《礼记·聘义》中记载:“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终其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暇,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贯如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此为“十一德”之说。《礼记》认为玉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可见古人看重的是玉的品质,玉所具有的十一种美好的品质,正是君子修身所要追求的目标。君子以玉比德,其中之真谛,孔子说得十分透彻明确,他最后引用了《诗经》中的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得出“故君子贵之也”的结论。君子性情宽厚和柔、温顺纯粹,这与良玉“温润而泽”之美质,是非常契合的,因而得到历代贤人君子的珍惜与崇爱。
古人将玉拟人化,赋予玉丰富的道德内涵,视玉为君子的化身。据《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其原因除了玉的材料稀有、质地圆润、色泽柔和之外,还因为当玉被碰触之时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所谓金声玉振是也。在动作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情况下,那声音会清扬激越、悦耳动听,否则就会嘈杂、混乱、没有韵律。这样就提醒君子行路、做事时要镇定从容,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而且时时刻刻光明正大,不能鬼鬼祟祟,偷偷摸摸。所以孔子说玉堪比君子之德。玉的外表细腻温润,光芒内敛,它不像金银那样金碧辉煌,耀眼夺目;不像水晶那样晶莹剔透,一览无余;也不像钻石那样坚硬锐利,冰冷生硬。但它又有自己内在的品质:坚固细密、外物难入,必得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功夫才会露出其本真的面目,显出其纯真的底色。古人赋予了玉堪称完美的精神实质,借玉喻己,寄托自己的追求,并要求人们都做玉一样的人。可以说:玉,就是君子,是君子仁人的完美化身,是立身社会的标准。君子为人,一是要安身立命,二是要守身如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