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子》先秦-公孙龙

  《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隋书。经籍志》只在“道家”下列《守白论》。现存的《公孙龙子》一书只有6篇,保存在明代的《道藏》中,该书流传情况复杂,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今本《公孙龙子》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秦《公孙龙子》的本来面目。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

迹府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 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 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 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 天下焉。

  龙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 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

  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 无以教焉。且欲师之者,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也;先教 而后师之者,悖。

  “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亡归之矢,以射蛟 口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 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 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 而非龙'白马’于所谓'马’,悖。”

  “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 矣。”孔穿无以应焉。

  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孙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 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 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 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 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先生之所以教龙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 以齐国无士,何也?’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尹文曰: '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可谓士 乎?’齐王曰:'善!此真吾所谓士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 王曰:'所愿而不可得也。’”

  “是时齐王好勇。于是尹文曰:'使此人广众大庭之中,见侵侮而终不敢斗, 王将以为臣乎?’王曰:'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 尹文曰:'唯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未失其四行,其所以为士也然。而 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齐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有功则 赏之,无功则亦赏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齐王曰:'不可。’尹文曰: '臣口观下吏之理齐,齐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国,信若先生之言,人虽 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与?’

  “尹文曰:'言之敢无说乎?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人有畏 王之令者,见侮而终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斗者,辱也。 ’谓之辱,非之也。无非而王非之,故因除其籍,不以为臣也。不以为臣者,罚 之也。此无而王罚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荣敢斗者也;荣敢斗者,是而王是 之,必以为臣矣。必以为臣者,赏之也。彼无功而王赏之。王之所赏,吏之所诛 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 齐王无以应。”

  “故龙以子之言有似齐王。子知难白马之非马,不知所以难之说,以此,犹 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类。”

白马论

译文

  “白马非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 “白马非马”。

  曰:有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 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乃马 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 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如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 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 马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黑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业。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 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与马也;异黄马与马,是以黄为 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 言辞也。

  以“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 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以白马为有马耳。故其为有马也, 不可以谓“白马”也。

  以“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 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 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指物论

译文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

  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不为指而谓之指,是无部为指。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

  以“指者天下之所无”。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

  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天下无物,谁径谓指?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谓无物非指?

  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名实论

译文

  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 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实也 ;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 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

  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 此。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当,正也。

  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 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

通变论

译文

  曰:二有一乎?

  曰:二无一。

  曰:二有右乎?

  曰:二无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无左。

  曰:右可谓二乎?

  曰:不可。

  曰:左可谓二乎?

  曰:不可。

  曰:左与右可谓二乎?

  曰:可。

  曰:谓变非变,可乎?

  曰:可。

  曰:右有与,可谓变乎?

  曰:可。

  曰:变奚?

  曰:右。

  曰:右苟变,安可谓右?

  曰:苟不变,安可谓变?

  曰:二苟无左,又无右,二者左与右,奈何?

  曰:羊合牛非马,牛合羊非鸡。

  曰:何哉?

  曰:羊与牛唯异,羊有齿,牛无齿,而牛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未可 。是不俱有而或类焉。

  羊有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未可。是俱有而类之不同也。羊牛有角 ,马无角,马有尾,羊牛无尾,故曰羊合牛非马也。非马者,无马也。无马者,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是而羊而牛非马,可也。

  若举而以是,犹类之不同,若左右,犹是举。

  牛羊有毛,鸡有羽。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谓牛羊足一,数 足四,四而一故五。牛羊足五,鸡足三,故曰牛合羊非鸡。非有以非鸡也。

  与马以鸡宁马。材不材,其无以类,审矣!举是乱名,是谓狂举。

  曰:他辩。

  曰:青以白非黄,白以青非碧。

  曰:何哉?

  曰:青白不相与而相与,反对也;不相邻而相邻,不害其方也。不害其 方也。不害其方者,反而对,各当其所,若左右不骊。故一于青不可,一于白不可,恶乎其有黄矣哉?黄其正矣,是正举也。其有君臣之于国焉, 故强寿矣!

  而且青骊乎白而白不胜也。白足之胜矣而不胜,是木贼金也。木贼金者 碧,碧则非正举矣。青白不相与而相与,不相胜则两明也。争而明,其色碧也。

  与其碧宁黄。黄其马也,其与类乎,碧其鸡也,其与暴乎!

  暴则君臣争而两明也。两明者,昏不明,非正举也。非正举者,名实无 当,骊色章焉,故曰两明也。两明而道丧,其无有以正焉。

坚白论

译文

  『坚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 然也,非三也?

  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 白而得其所坚,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不相外, 藏三,可乎?

  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

  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不见离,一二不相盈,故离。 离也者,藏也。

  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 石也?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坚白。〔坚白石〕不相离也,固乎然 ,其无已!

  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 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

  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 以代也。坚白域与石,恶乎离?

  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 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

  白固不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物而白焉。黄、黑 与之然。

  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

  力与知果,不若,因是。

  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 神不见,而见离。

  坚以手〔知〕,而手以捶〔知〕,是捶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

  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0)

相关推荐

  • 春秋战国也有奇葩说?他们个个都是BBKing,先秦名家思想兴衰浅析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79篇文章 2020年1月18日,是<奇葩说>第六季决赛播出的日子.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激战,第六季的<奇葩说>也进入了尾声.在这三个月 ...

  • 3本先秦古籍记载了1500年历史,成书于夏朝或商朝

    中国最古老的书籍是什么?相信许多历史爱好者都有兴趣.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先秦古籍,最古老的是<尚书>.<诗经>和<山海经>.这3本古籍的成书年代约为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 ...

  • 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的升级版

    先给大家出一道测试题:你知道岳麓书院最"霸气"的一副对联是什么吗?可能有人回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因为它正好写在书院的正门上.但是,我得告诉你,正门上的这 ...

  • 167件先秦文物入藏华东师大博物馆,由收藏家无偿捐赠

    5月7日,一批先秦时期典型的印纹硬陶器,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陶熔鼓铸:黄志荣捐赠印纹硬陶文物展"上亮相. 黄志荣介绍所捐印纹硬陶文物 本文图片均由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记者从华东师范 ...

  • 先秦人名好奇怪(二)

    先秦人名好奇怪(二)

  • 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 ...

  • 从先秦古钱到清末银元 孔方之间看尽千年历史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5月6日报道: 从先秦古钱到清末银元,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都浓缩在这一枚枚孔方之间.日前,一场"藏币心路"古钱币公益展在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艺享空间&q ...

  • 先秦金文篆书欣赏

    宰甫卣铭 器盖同铭,铭文各3行23字,为一人所书.铭文结体严谨,字迹丰腴, 线条粗壮有力,有的字加以突出,气势雄伟,如" .光(赏)"等. 行气茂密,气韵凝重,是股商晚期金文书法 ...

  • 先秦金文篆书欣赏(二)!

    折觥铭 又名<作册旂統>盖器同铭.器铭6行(见下图),盖铭4行(不录),名42字.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白家村,后藏扶风县周原文物管理所. 铭文风格及章法布局迎似<孟鼎> ...

  • 先秦金文篆书欣赏(三)

    铭文5行30字,此铭基本为正方形作品.其章法布局别具一格:在"亚"字形框内,铭文5行,但每行字数不求一致(按30字平均每行整6字),而是根据各字的形体结构.笔画多少而任其自然,但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