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儿子书法有多漂亮?独步书坛200多年,堪称清朝“天花板”
清朝时期的书法,经过了一场艰难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并且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也因此产生了一大批碑学大师,如成亲王、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翁同穌、沈曾植等人。
这其中,成亲王起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将帖学与碑学相融合,上承帖学之秀美下启碑学之朴拙,端的是一位宗师级人物。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自小时候起,他就酷爱书法艺术,加上高人指点,宫廷资源堆砌,让他迅速成长为一代大家。
成亲王的书法,刚开始走的也是清朝书坛的老路子,学习赵孟和董其昌,还亲自跑去问一个康熙朝的老太监,这老太监的师父见过董其昌用笔,所以成亲王去请教完之后,掌握了一套用笔之法。
(清)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记载:“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用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广推其语,作拨灯法。”
他是赵孟的一位忠实粉丝,笔下的书法可以说尽得赵孟精髓,柔美飘逸的书风,夹杂着皇家气息,让他成为了“清四家之首”,清朝书法的天花板存在,至今200多年,都无一人能够超越他。
即便是他那个酷爱书法的老爹乾隆,比起来他,也要差上不少。
他的笔下有一卷精美绝伦的行书作品,名为《书论一则》。
这卷作品,赵氏书体的风格十分浓郁,字体圆润端美,结体疏朗,风格典雅,同时又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劲的特征,柔美中夹杂着雄劲!
这幅行书《书论一则》不仅书法秀美,其中的理论,更是指导后世人学习书法的金玉良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