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扶突

扶突

《针灸穴名解》:

突,泉名,又跳也,冲也。本穴抚之突突应手。有如水泉涌突之状,因名“扶突”。又烟囱曰突。其所治症,与天鼎略同。针灸者,比天鼎如炉灶,本穴犹烟囱也。用其通畅之力。泻除幽郁之火。如治暴瘖、气梗,喘息等症。与任脉之天突义同。凡穴下有跳突者,须以指甲深掐,然后下针,防伤动脉也。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大成》主治
主咳嗽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声,暴喑气哽。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气舍上一寸五分,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
《中国针灸学》
在颈外侧部,约与喉结平高,当胸锁乳突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正坐位。头微侧,手指置于平喉结的胸锁乳突肌肌腹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扶突 
【别名】水穴(《外台》)。
【位置】在人迎后一寸五分。(《甲乙》)
【取法】正坐,微仰头,在颈部侧面,结喉旁开3寸,约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
【局部解剖】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瘘气,瘰疬。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扶突  

【所属经脉】手阳明大肠经。

【体表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区,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

【操作方法】直刺0.5~0.8寸。

【临床主治】瘿气,暴瘖,咽喉肿痛,瘰疬,咳嗽,气喘。

【进针层次】

1.皮肤:由颈丛的皮支——颈横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面神经颈支和颈阔肌。

3.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的皮下。该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胸骨端上缘,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及上项线外侧1/3,由副神经支配。

4.颈动脉鞘后缘:位于针的深面,恰被胸锁乳突肌掩盖。

【毗邻结构】

1.颈动脉鞘:由颈部深筋膜形成的包裹颈部大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鞘。该鞘在进针部位的后外侧,恰巧被胸锁乳突肌掩盖。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它们排列的方式为:颈总动脉在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后外侧,迷走神经在两者的后方。

2.颈动脉鞘深部的结构:包括交感干、颈深部肌、椎动脉、第4颈椎等结构。若针刺偏外侧超过1寸时,有可能刺中这些结构。

【针刺意外与预防】

若针刺过深或向前内斜刺,易伤及颈内静脉、颈总动脉或迷走神经,若针刺偏外,可能刺中颈总动脉,由于血管壁坚厚,故针感黏滞,且有明显的搏动感,此时应立即退针。
若进针过于偏外,则可刺中颈内静脉,进而刺中迷走神经,或提插捻转手法过重,或电针时通电流量过大、频率过快,均可引起患者心悸、胸闷、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反应,应立即退针,否则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进针不可偏外、过深,手法不宜过重。

图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0)

相关推荐

  • 【穴位】太溪

    太溪 <针灸穴名解>: 古法诊脉三部九候,本穴为九候之一,取本穴以察少阴经疾患.玩味本经各穴大意,起于涌泉之泉,出于然谷之谷,本穴则犹溪涧之溪也.且本穴山于内踝之后,凹隙大深之处,故名&q ...

  • 少海

    少海 <针灸穴名解>: 海为诸川之汇,深阔无量.在人身以少阴为六经之最里.又本穴治症,极为夏杂,牵及多经之病,有如众症来归者,故曰"少海".所谓少者,指少阴经言也.其所 ...

  • 【穴位】外关

    外关 <针灸穴名解>: 本穴与内关相对,因名"外关".又本穴为手少阳之络,得手厥阴过经来会之气,盎溢予无名指之端,是为"关冲".关冲治症,多与本穴略 ...

  • 【穴位】曲泽

    曲泽 <针灸穴名解>: 穴在曲肘横纹正中凹陷处.因平于曲池及尺泽,故名"曲泽". 治时疫.热症.呕逆.风疹.臂手振颤诸症.凡治急症,多取放血.  观本经数穴,由天池而天 ...

  • 【穴位】照海

    照海 <针灸穴名解>: 江海为百谷之王,水泉虽迂,终归于海.所云"照"者,因肾为水火之脏,又古说:水中有火,故名"照海".玩此前后穴名,阴阳交错,相 ...

  • 【穴位】劳宫

    劳宫 <针灸穴名解>: 劳,操作也:宫.中室也.手任劳作,穴在掌心,因名"劳宫". 本穴治喉咽及心脏胃肠诸病.凡外症之关于内因者,亦可取之.本穴又名"五里&q ...

  • 【穴位】归来

    归来 <针灸穴名解>: 养生吐纳者,当吸气时腹气上升,与中气交会于气海处.呼气时,腹气下降,名曰气息归根.本穴为腹气下降时之根,故名"归来".言返本也,即归根也,言其向 ...

  • 【穴位】阳溪

    阳溪 <针灸穴名解>: <内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凡经气行至凹隙处,多取名溪.谷.渊.池.泉.海.此穴当腕骨阳侧内耸凹隙之中,故名&quo ...

  • 【穴位】承泣

    承 泣 <针灸穴名解>: 穴在目下七分,正目直瞳子,为阳跷脉与任脉及足阳明之会.治诸般目疾.穴处俗名泪窝,因名"承泣".口喎冷泪者,取之效. 图片截取自|3Dbody ...

  • 【穴位】大迎

    大迎 <针灸穴名解>: 迎,合也,又逆西就之为迎.人之初生,应接外物,饮食最先,故于口颊喉咽处之穴,名之曰"迎".<灵枢经◎寒热病篇>"臂阳明有入 ...

  • 【穴位】大陵

    大陵 <针灸穴名解>: 大阜曰陵,古代帝王葬处曰陵.尊称其死曰寝息,谀其墓日寝宫,谀其葬仪曰奉安.总之,即长眠安息也.刺此穴可使人寐.穴在掌根阜起处,亦陵丘之象也,故名"大陵&q ...

  • 【穴位】合谷

    <针灸穴名解>: 合,会聚也,交与也.<内经>谓:"肉之大会为谷.本穴在拇指食指歧骨间,大凹隙中,故喻之为"谷".更有小谷.间谷来与交会.故名&q ...

  • 【穴位】阳池

    阳池 <针灸穴名解>: 本穴在腕关节阳侧正中陷中.承中渚之气,而停潴之,因名"阳池".与手太阳之阳谷,手阳明之阳溪,意义相同.治症亦略同.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 ...

  • 【穴位】肩髃

    肩髃 <针灸穴名解>: 髃,骨间陷隙也.又同腢,肩头也.穴在肩端,举臂两骨间陷者中,故名"肩髃".为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治肩臂项背风痛及痿痹之症.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 ...

  • 【穴位】手三里

    手三里 <针灸穴名解>: 本穴名义,有体.用两解.有言其体以地位而定名者,<灵枢经·刺解真邪篇>云."取天容无过一里."<太素·五节刺>云:&q ...

  • 【穴位】人迎

    人迎 <针灸穴名解>: 穴在颔下.颈部两侧,迎前显见之处,亦即饮食吞咽.人事送迎之处,故名"人迎".穴处动脉应手,为古法诊脉三部九候之一.各方书所称人迎脉者,即指此处显 ...

  • 【穴位】耳和髎

    耳和髎 <针灸穴名解>:    穴在耳门稍上,陷中.有关听觉,老子曰:"声音相和",故名"和髎".以其能治耳病也.本穴治耳鸣.口噼.项肿.瘈瘲.牙车 ...

  • 【穴位】清冷渊

    清冷渊 <针灸穴名解>: 玩味此穴名三字,富有寒泉凛冽之意,思之使人肤栗.凡诸毒热之病,可以取此.古法种痘,取清冷渊.消泺二穴.以其能透解郁热之毒也.主治肩臂痛,臑肿不能举. <淮南 ...

  • 太渊

    <针灸穴名解>: 本穴为脉之大会,通达十二经络,犹水流之交汇也,故名"太渊".太,大也:渊,深也,会经渠之总汇而得名也. 治肺胀.喘满.狂言.嗌干.妒乳等症,总以清凉退 ...

  • 【穴位】下关

    下关 <针灸穴名解>: 关,为开阖之枢机.木穴有关牙齿开阖,故称之以"关",以其在颧骨弓下,且与上关相对,故名为"下关".以治牙齿.眼,耳.偏风诸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