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式”育儿属家暴 并非小题大做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那么,父母“咆哮式”育儿属家庭暴力吗?父母不当教育孩子有法约束吗?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咆哮、吼叫、责骂、数落都属于语言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有时候语言的暴力比动手更严重。

或许会有家长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如果连吼娃也不行,谁是家长,谁是孩子?事实上,这并非小题大做。

就法律而言,吼娃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属于家暴。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其中就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精神等侵害行为;民法典第1042条也明确,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儿童也是家庭成员,吼娃属于情感暴力,即加害人以侮辱、谩骂、恐吓、精神控制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感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

就现实而言,媒体报道的很多事例,证明这一现象早就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把“咆哮式”育儿认定为家暴,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儿童。去年底,一位妈妈因为经常大声吼骂孩子,引起了邻居的不满,在小区里被贴纸条“警告”;去年6月,海宁市一对母女因为一篇作文,闹到了孩子报警的地步。去年3月,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刘先生与他正在上初三的儿子小文就因为作业的问题发生矛盾,小文报了警......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鼓励代表理解,也代表宽容与支持。”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陈鹤琴认为:“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称赞、鼓励、赞许,不喜欢被禁止、阻挠或批评。”3月5日,吉林一位小学老师分享了一段自己给班上一个小男生颁发奖状的视频。小男生在过去的一个学期表现平平,但老师为了鼓励他,决定颁发“最具期待小明星”的奖状给他。小男生意外又感动,激动地哭了出来,向老师承诺:“我会变得更好!”孩子的妈妈也忍不住掉眼泪,画面也暖哭网友:“老师的一次鼓励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对于科学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不懂不是问题,把“咆哮式”育儿认定为家暴,有利于倒逼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而寻求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帮助。

所以,政协常委朱永新建议把民间力量和智慧吸引到家庭教育领域,建立家庭教育民间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也建议,县级层面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庭教育网上学校,开设网络课程;中小学幼儿园要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提供家庭教育的辅导和帮助;社区要普遍引入家庭教育服务的公共力量,开展普及型指导工作。“通过这'四张网’,可以在家长们想要寻求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获得帮助。”

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出台后,会明确家庭教育中有哪些是违法情形,以及对违法行为如何惩戒,这将是儿童之福,也必将促进家庭教育在和谐中进步。

新闻链接:3月7日中国青年网《家长“咆哮式”育儿如何约束 代表委员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521382919809075&wfr=spider&for=pc

3月7日北京晚报《“我会变得更好”!表现普通小学生收到奖状激动落泪,画面暖哭网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53573481647402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