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为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百子千孙的杨喜。

来生缘 刘德华 - 来生缘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不是封建糟粕,而是无价的金石良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你不生娃,你没有传宗接代,你就是家族罪人。

祖宗把基因传给你,不是供你挥霍浪费的,你有责任再继续传下去。

你的一生,对于整个家族延绵而言,最根本贡献,也许就是多生娃。

否则,你不生,你丁克,你门庭冷落,你的基因就永远灭绝了。

这样的话,后世历史再如何波澜壮阔,已再无你的子孙后代的身影。

对此话题,给你们讲一个历史上突出例子,供你深思。

二)

他,默默无闻,芸芸众生一微尘。

他的出身经历,此前文献并无任何记载。

但是,就是他,在历史刀光剑影的场景中偶然出现,没有退缩。

战场上,他拼了命,流了血;生活中,他生了娃,尽了责。

自他而始,他的子孙后代接力奋斗,开枝散叶,开创了一个延绵千年的显赫家族。

他的无数子孙,男男女女,轮番在中国历史舞台登场,光彩动人。

这个人,叫杨喜。

他,原本是秦朝军队的一名“郎中骑”,骑兵侍卫。

秦亡,“萨达姆革命卫队”人人自寻出路,他最终加入刘邦军,成为骑兵部队的一员。

正是他所在的骑兵部队,“垓下之战”紧咬项羽不放,追击到乌江。

三)

嗯,就在这场追击战里,杨喜阴差阳错,两次近距离遭遇项羽。

  •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史记项羽本纪》

  • 项羽疾驰突围,撕开汉军阵型,趁势斩杀一名汉将。就在这时,汉军一名骑兵“赤泉侯”,迎面遭遇项羽,项羽圆睁双眼,一声怒吼,“赤泉侯”马受惊,人失态,掉头一阵狂奔,跑出几里地外。汉军不清楚项羽具体位置,分兵三路,继续包围。

“赤泉侯”,是杨喜后来的封号,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项羽本人。

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骑兵,不经意间突然来到项羽面前晃了一下,然后“刺溜”一声,调转马头跑了。

下图为杨家湾出土的汉代骑兵陶俑,当年的杨喜,或许就是这副模样出现在战场上。

这个细节,太好玩了,你读《史记》,有留意过吗?

司马迁写史素称“简洁”,为何这里会如此突兀加插这一句?

完全不着边际,你把这句删掉,也丝毫不影响上下文连贯。

且汉军士兵数万,为何单单只写“赤泉侯”一个人?

杨喜第二次看见项羽,是在“乌江之战”最后时刻。

其时,项羽刚刚自刎,汉兵一拥而上,争抢项羽尸体,场面血淋淋。

  • “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史记项羽本纪》

  • “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舍命拼抢,相杀者数十人,最后有5个幸运儿各自抢到项羽尸体的一部分。

经把尸块拼接确认后,5人被刘邦“分地封侯”,嗯,包括杨喜。

战后,杨喜获封“赤泉侯”,得到1900户封邑。

《汉书》所列汉高祖有功诸侯位次,共136人,杨喜排在第103位。

功劳不算太高,排名没进前100;封赏不算太厚,封户不到2000。

但是,对于杨喜而言,已是一夜暴富,阶层得到极大跃升。

是的,杨喜的故事结束,但杨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四)

杨喜死后,子孙众多,相继袭爵,人才辈出。

到了汉昭帝时,杨喜有个五代孙,叫做杨敞。

杨敞受到大将军霍光赏识,长期担任大将军幕府长史,秘书长。

后来,他先后出任大司农、御史大夫乃至丞相,封“安平侯”。

嗯,杨敞一家,深度参与了“昭宣之际”的皇帝废立。

  • 明年,昭帝崩。昌邑王征即位,淫乱,大将军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度王更立。议既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洽背,徒唯唯而匕。延年起至更衣,敞夫人逮从东箱谓敞曰:“此国大字,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抑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扰与无决,先事谏矣。”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遂共度昌邑王,立宣帝。

——《汉书·杨敞传》

  • 田延年向杨敞通报废黜昌邑王计划,杨敞“吓得汗流浃背”,说不出话来。此时,杨敞夫人站出来说:“这种国家大事,大将军早就谋划妥当,现在告诉你,就是看你的态度,如你稍不同意,我们全家马上就死翘翘啦。别想了,赶紧表态吧!于是,杨敞夫妇郑重承诺,坚决支持并全力配合。

最后,杨敞不但使家族躲过灭门之祸,保住丞相宝座,并新得3500户封赏。

至此,杨家事业登上了新高度。

很多人读到这段,也许会觉得杨敞很渣,毫无胆魄见识,不如老婆。

你想过没,如杨敞真如此弱鸡,何以在激烈政治斗争一步步爬到百官之首?

我怀疑,杨敞夫妻可能在“演双簧”,如同当年赵母处理赵括拜将一事一样。

《唯为 | “反常的”赵国老母亲》

面对事关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的所作所为,肯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个政治世家,苦心经营足足5代,他们的政治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

杨敞夫人是谁?嗯,就那么巧,司马迁的独女。

司马迁写“项羽之死”,为何那么精彩?为何突兀加插一笔“赤泉侯”?

嗯,都是因为爱婿杨敞。

杨喜追杀项羽,是杨家发迹起点,也是杨家世代引以为豪的伟业。

杨家子孙肯定对老祖宗当年的光辉事迹烂熟于心,一代一代讲述。

于是,司马迁把从女婿口中听来的情节,生动写入《史记》。

题外话,司马迁写好《史记》,只抄写了两部,副本藏于政府图书馆,正本藏于家中,死后传给女儿。

女儿嫁给杨敞,最后把《史记》又传给儿子杨恽,嗯,真正的“家传绝学”。

  • “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名显朝廷,擢为左曹。”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杨恽后来被封“平通侯”,迁中郎将,位列九卿,也是杨家一俊彦。

五)

进入东汉,杨家摆脱“军功”标签,华丽转身,成为一流文学世家。

其中,最为出色的子孙,是杨喜八世孙、杨敞玄孙杨震。

  •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

——《后汉书·杨震传》

杨震精通儒学,号称“关西孔子”,门生满天下。

仕途上,杨震和子杨秉、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人都官居太尉。

当时,能够与弘农杨家比肩的,只有“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到了杨彪这代,历史滔天巨浪席卷而下,东汉政权日渐衰亡。

面对新兴诸侯势力,杨家依然竭力表明对于汉室的忠诚,有些错判形势。

中平七年,190年,董卓谋划迁都长安,百官不敢说话,杨彪站出来反对——

  • “百官皆默然。司徒杨彪曰:“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迁亳,殷民胥怨。昔关中遭王莽残破,故光武更都雒邑,历年已久,百姓安乐。今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

对于曹操,杨家同样未能与之和谐相处,嗯,标志性事件,你肯定耳熟能详——

杨彪儿子杨修被曹操所杀。

不过,杨修死得其所,以一己之命,消除了政权更替时杨氏灭族之祸。

“而足下贤子侍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

——《与太尉杨彪书》

六)

司马氏开国后,弘农杨氏一度短暂复兴。

司马炎最后一位皇后,为杨震七世孙杨骏的儿女杨芷。

杨骏得到司马懿宠信,与弟弟杨珧、杨济权倾天下,称“三杨”。

不过,后来贾后政变,杨骏错失良机,最终被杀,杨氏遭遇沉重打击。

两晋期间,“五胡乱华”,弘农杨氏顺应形势,默默延绵,涵养力量。

进入北魏后,杨氏家族重新开始了新一轮勃发。

杨震十三世孙杨忠,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

他生的儿子中,有一个叫做杨坚的,嗯,他直接当上了隋朝开国皇帝。

后面的故事,你们都很熟悉,不再展开。

对了,你好好算一下,杨坚是杨喜几世孙?岁月漫漫,已是廿一世。

2019年11月14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