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釉里红”
釉里红瓷器是中华瓷器之艺术珍品,创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
釉里红瓷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自己在浏览国内某拍卖网站时,偶遇一件标识有“元成宗大德五年制”款式的釉里红瓷器。看起来包浆熟旧,胎骨具麻仓土特征,绘画纹饰及技艺也明显具元代特点,整个器型规整端庄,线条流畅,不失大气,或许专为宫廷特制之器。
以余所见,该瓷器是明确标有纪年款最早的釉里红瓷器。由此证明了元代大德五年,即公元1305年之前 ,景德镇制瓷艺人已经创烧了釉里红瓷这一历史事实。
元代釉里红伴着元青花瓷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但存世量稀少,已发现并被刊载的也仅有几十件而已。元代釉里红发色多呈现黑紫、黑灰等特征,并以荤散为表象,主要是烧成温度偏低或不稳定,以及在相对较弱的还原气氛下造成的。
明代早期,釉里红制瓷工艺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和大的提升。
洪武二年,朱元璋制定了宫廷用瓷礼祀制度,在其即位的30年时间里,烧造了大量的釉里红瓷器,这一点可从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瓷器中窥其一二,馆藏有上百件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明显多于同时期的青花瓷器。朱元璋推崇釉里红瓷器,应该跟其本人的信仰不无关系:一是其人姓朱,朱者赤色也;二是红色代表了其执政地位的正统性;三是明示四方神兽之一的朱雀具备镇守南方及保家卫国的能力。
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中颜色纯正者极少,绝大部分表现出偏黑,偏紫及偏灰的颜色。
如果说洪武时期的釉里红还带有元代遗风的话,到了永宣时期 ,由于烧造工艺的改进及对窑温有很好的把控,釉里红瓷器的发色不仅纯正,而且相对稳定。当然其绘画技术也更加精湛和精益求精。
从明中期开始,由于五彩,斗彩瓷器的推崇及盛行,加之釉里红瓷器烧成技术难度大以及烧造成本费用高等因素,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几乎停止,其烧造工艺技术接近失传,直到大清康雍乾盛世的到来。
康熙时代,在督陶官朗廷机的严格督导及管理之下,景德镇瓷艺技术获得很大提升与发展,不仅可以把釉里红瓷器的烧造技术发挥到极致,同时创烧出包括郎窑红、豇豆红等多重名贵瓷艺及品种。
雍正朝,针对釉里红等瓷器的画风精细流畅,并且非常有层次和立体感。
乾隆时期,唐英等督陶官细致入微的督导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使得釉里红瓷器烧造技术和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顶峰。
釉里红瓷器的烧造技术在大清康雍乾时期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境界。但随着粉彩,珐琅彩等瓷器的兴起,加之其烧造的难度大,以及其烧造时成本费用高等因素,至清朝中后期逐渐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