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冲的故事
花山冲地处溧水、溧阳和句容三县交界处。
所以叫花山,据说是因为当年国民党在这个山上训练,山上漫山遍野地晒满了花花绿绿的被子。远远看去像花一样,当地老百姓因此就叫他花山,花山冲于是就成了这个自然村的名字。
花山冲,由于地势险要,地处要冲,因此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最早花山这片山是一大户陈家的山,后来从河南逃荒来的难民在此落脚。先是租陈家的山地,后来又买下这块山地。于是河南的老乡以此为据点,人数越来越多,这个村子因此就成了河南人的村子。由于他们是异乡人,当场人也叫他们客民,或客民人。而河南人也把当地人叫此地人或蛮子。
白马的花山、共和的浮山、云鹤的芝山、石湫的西横山,只要有山的地方,大多为河南老乡,即客民人。因为当他们来江南的时候,良田多为本地人占领或耕种。只能依山而居,把山作为依靠,况且山地多为荒山,租赁便宜,置办购买也廉价。
花山冲就是如此,先人在此落脚之后,一些河南老乡都纷纷聚集,蚁聚一起,以图抱团取暖。日本鬼子时期,花山冲几个年青人不甘欺侮,纷纷地参加地方新四军的队伍,白天干活,晚上活动。如曹太旺、胡木善等年青的河南老乡白天为民,晚上为新四军或传递情报,或运送粮食、或购买药品。
而新四军的队伍也是昼伏夜出,其中一支分队以我本家爷爷管德凤家一个槽坊为掩护。几个新四军就以伙计为名,在管德凤家打工。白天酿酒,晚上出去,带上村里几个小年青悄悄活动。 管德凤是新四军认可的乡贤和开明绅士,也是救国军的保长,又是伪军强行按的一个保长。无论谁来,只要有事,诸如催粮、抓夫都来找他。
当时形势复杂,为了保全自己,也为乡亲,他只得表面应承。能为老乡减轻一点负担,他应付全力以赴。用现在的话说,他是花山冲一带的“辛德勒”。
有一天,管德凤作为保长在乡里开会,会上,乡长张中亨和地方武装议事。突然有人说,管德凤家几个伙计有些可疑,是不是要调查一下。这下把管德凤吓了一跳,他赶紧答话:我回去了解一下再说。那个人说,要抓紧,有情况及时报告。
会议一结束,管德凤哪里还敢停留,放蹦子往回跑。还没立定,就气喘吁吁地对那四个人说:情况有些不妙,风声好像紧了,你们赶快走。最近好像有人对你们怀疑了,不知道是有人告密,还是有其它情况。
那四个人一听,愣了一下。接着他们分析了一下形势,最后商定,走!
天不亮,他们就匆匆地翻过花山向东面溧阳方向撤退。谁知道 ,在溧阳县的东王庙与伪军发生遭遇战。连长李某牺牲,其它三人有幸逃脱。
解放后,因为管德凤当过救国军和伪保长,被定性为反动分子。还因为那位连长的牺牲被说是因为他告密所致,管德凤被判刑。出来后经常被游村,一个圆锥形用纸糊成的高帽子戴在头上,帽子上写着“打倒反革命分子、大地主”。
解放后,其中三个逃脱的一个战士在无锡兵工厂当了党委书记。回来寻找当年的乡贤,找到地方政府,证明管德凤是一个乡贤和开明绅士,曾经帮助过新四军,对我党很有贡献。他自己还给了一些钱给管德凤,每年还写一个明信片给管德凤以示问候。
此时管德凤才得以证明清白。
在现在的溧水区乡土历史上,也这样定性管德凤,乡贤,开明绅士。这个称呼甚为中肯,毕竟没有参加共产党队伍,但掩护过新四军队伍。
去年,管德凤走了,完成了他的人生之路,我知道,这位本家爷爷是一位值得我骄傲的前辈。因为他做了一个正常这个人、也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客民人,在溧水扎下了根,他们勤劳,宽容,吃苦。一代代也就成了当地人,和此地人和睦相处。其实此地人也是早先来此的外地人,早一些而已。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为了生活,为了溧水,一起奋斗,一起努力。现在溧水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来了才知道溧水好,共同富裕才真是好。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各地人才汇聚溧水,聚才聚智,溧水一定会更好。
注,我写了一篇中篇纪实文学:下江南
我老师专门为花山冲自然村写了百年史,我还作了序,已经出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