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堂1052 || 我的女儿,曾经是一个完美的作品
来源 | 智赢有方(ID:zhiyingweilai-CHN)
“如果你想要的就是这种生活,你还不如现在就去死。”
这是在网剧《冷案》中,林老师对自己女儿说的一句话,紧接着,他掐死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女儿。
可令人诧异的是,这对父女一直是邻里教育孩子时的楷模。
父亲林老师,在某重点高中任教,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经常有毕了业的学生回来探望。
女儿林慧,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乖巧懂事、品学兼优,高考更是不负众望,替父亲圆了梦,考上了名牌大学。
为什么邻里称赞的父女,却陷入了凶杀案?
其实,“父慈女孝”的画面只是表象,表象之下,埋藏着汹涌的暗流。
01
我杀死了我亲爱的大女儿
林老师对优秀有着变态的追求,在他看来只有学习好、成绩好才算是成功的人生。
也只有考出好成绩、上了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得到他的认可,比如方睿。
而对于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的王良,林老师把他贬得一文不值。
在学校里,林老师对学生奉行高压政策,回到家,对于女儿林慧更是如此。
从衣食住行,到学习交友,他都简单粗暴地命令林慧。
林慧从小喜欢艺术,希望以后报考艺术专业。
可林老师却固执地认为学艺术是没有出路的,林慧应该像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方睿一样,学习金融,所以他篡改了林慧的高考志愿。
被父亲控制了十八年的林慧,终于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彻底爆发了:因为那是父亲的通知书,不是她的。
愤怒之下的林慧将录取通知书钉在父亲房间门上,和初恋王良离家出走。
年少无知的林慧在外面吃尽了苦头,在体会到社会险恶、生存不易后,想回头重新开始。
她拼命地敲门,祈求父亲让她回家。但自始至终,那扇门也没有打开。林老师想用这种方式让林慧屈服,让林慧一辈子在自己的控制下生活。
父亲的冷漠让林慧彻底心寒,也让林慧在错误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在扫黄打非的新闻里,林老师看见了“抬头挺胸”的林慧,那一刻他终于崩溃,气急败坏地冲进林慧的家,大骂女儿恶心。
他不知道女儿从小在自己的高压下长大,情感和物质上是缺失的,才会被男人送她的几件衣服、几样首饰,就骗到了风月场所里,以出卖肉体为生。
他不知道林慧这些年在外面受的委屈,他也不知道,女儿走上不归路的幕后推手,正是自己得意门生方睿。
他更不知道,正是自己的控制、严厉,将女儿推向了反叛、堕落。
他无法容忍这个已经完全脱离他掌控、完全脱离他规划的女儿,气急败坏地将林慧掐死了……
直至最后,林老师仍用非常惋惜的口气说:“林慧曾经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作品啊。”
他爱女儿吗?
我觉得林父爱的并不是女儿林慧,而是他精心雕刻的作品林慧。
他更渴望的是靠打造女儿的“优秀”,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或许是许多中国父母的缩影,总想介入孩子的生活,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替孩子安排人生。
他们想牵着一根线,牢牢控制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可正如心理学家李雪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父母无论把“爱”加上多少形容词,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控制不是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02
真正的爱,是学会放手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会喜欢李健?
下面的高赞回答:“是因为人们对完美的奢求啊。”
保送清华的理工科学霸,自带弹幕的段子手,与妻子是青梅竹马,骨子里的冷清,生活中的幽默,满分的衣品、颜值以及超高的音乐素养……
有不少网友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养出如此优秀的李健?
在一期访谈节目里,一向游离于娱乐圈边缘的李健,难得的提起了自己的父母。
他说:人至中年,最为幸运的是身上没有承载那么多父母的期望和重负。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电影《路边吉他队》的热映,使刚上初中的李健迷上了吉他。
那个时候李家也不富裕,但李母还是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把上好的红棉吉他送给李健。
清华毕业后,李健进入了国家广电总局,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体面、稳定、高薪,这是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
可不到三年,李健义无反顾地辞职,专心搞起了音乐。
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但李父李母却给了李健最大的支持。
他们觉得上大学都不是一定要做的事,何况是一份孩子不喜欢的工作。
甚至于李健和妻子选择做丁克,他们也一如既往地选择尊重儿子。
他们从没有对儿子提出过多过分的要求,也不会干涉儿子的决定。
他们选择早早地放手,给了儿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按下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的人生按钮,才养出了接近完美的儿子。
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完美的人生需要选择权。
所以父母们,最该学习的一课就是适时放手。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承担家务,毕竟他们早晚要离开我们生活。
报特长班时、选择专业时,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
不要像监工那样随时监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应该尽量像朋友一样,必要时给孩子提出建议和引导。
要永远记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不是你的私人物品。
如同《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那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主自由的光芒。”
孩子终究会长大,会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要做的是精心呵护,静待花开。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父母有意识地把孩子慢慢放出去,孩子才会有自我成长的机会。
最后,给大家送上心理学家克莱尔的一段话: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