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29)大宋之蛊
易经(129)传承中的发展
看到一个报道说人类的起源,其实不是猴子变的,人类很有可能不是地球的原住民,而来自于外太空,所以易经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好,哲学思想也好,数学伦理都在里的精华之宝籍才会几千年不衰。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要拜祖先,而不是假设一个什么神来拜呢?大概也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来自外太空,有着非常先进的文明,害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失去这些文明之火种,要求他们一代代相传这些书,问题是易经实在太深奥,学起来的时候假如没有老师指导,靠自己去悟,那么又十分费力。
所以就立下了一些规矩,要求子孙后代坚持传承,要拜祖先,总会有人能把这其中要义给发现了。
蛊卦,整个就是写的传承的问题,一代代的进步,而进步的原理,也正包含在进取奋进之中,又有很多细微的原理。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怠缓者不能纠其过失,而碌碌无为,其实日子过得也是非常快的。王夫之认为,子之事父,无违于礼,则无违于亲,所以子之事父者,柔顺之道也。
周公论这一爻时说:前事既蛊,为之后者,当如拯溺救灾焚,竭蹶以图,庶几事或有济,六四以阴居阴,不能有为,乐因循而惮改作,若处无事然,有宽裕以治蛊之象,如是以往,则前人之坠绪论,终无振兴之日,立见羞吝,可不以是为戒哉?
周公时代,正是易经与其俱进,大为改进之时,周一朝可以说是把先代的迷信之风给破除的一代,易经相当于是启蒙运动,极大地提升了人们思想意识,精神自由。虽然还有奴隶制等今天看来不文明的现象,整体上,周朝进取改革是非常先进的,而处于顶层的统治者,思想非常先进,所以周公解易之爻辞,也多与时相进。
到了周朝,农耕技术也得到大的发展,金属广泛用于耕种技术之中,这个时代,处于核心区的人们已经不再以虫为食,而很多以虫为食的都被赶到南部,今天的南亚大陆吃虫吃蛇等还非常普遍,这也叫蛊,用皿装虫。周一朝,蛊的意思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生虫之事物大多是腐败之物,需要改进之物。
所以周公这里借蛊讲礼,如何发展家业才是重点,而不是守着父亲的老底坐吃山空。
当年佛祖圆寂,大伽叶继承其衣钵,采取的办法是“两个凡是”,凡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都必须尊照执行,如此佛教进入了一个僵化阶段,最后在印度几乎被灭。
而佛教传到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发展了禅宗,百丈怀大师对佛教的改革,让佛教成为了生活之教,才开始发扬光大。
周文王创立了周易,周武王打下了江山,周公制定了周礼。没有一个是僵化继承,而都是要传承中发展。
任何事物一旦僵化,就会生虫。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蠹就是虫,与蛊的意思大致相当。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孔子释象曰:四知父之为蛊矣,则虽奋起从事,犹惧或失之,今乃宽裕以往,与奋勇从事者正相反,蛊将日甚一日而不可救,未得于蛊之道者也。
孔子认为:三以刚居刚,失之太过,四以柔居柔,失之不及。然过者虽悔而蛊已除,不及者终吝而蛊愈亟。
整个北宋就是这样,宋神宗是个有为之君,然而其启用王安石改革,以刚居刚,在很多方面的准备都不足,整个社会制度、文化等层面都处于旧的体系,而直接从经济层面下重手,社会在接受上是严重不足的,厦门大学的易中天说这个改革重创了大宋的根基,操作过于超前。
而到其后的大宋朝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柔居柔,神宗死后,实际上的国家的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执掌,宋哲宗年幼,所以后来的改革不了了之,又成了关门生虫的大宋,内部腐败无能。
到宋徽宗,大宋再无人敢搞什么改革。宋也就真的该衰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