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医案精解》——心悸(二)
刘某,女,77岁,2001年11月26日初诊。
患肺气肿、冠心病20多年,去年由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多天前感心中悸动,动则心累,咳嗽气紧,痰白量多,胸闷气喘,不能平卧,下肢肿,按之凹陷,曾服西药(药名不详)治疗,未获寸功。询知除上症外,尚伴纳少,大便稀,小便量少。舌淡胖,苔薄白润,脉结代。
陈老谓:此阳虚饮停,治以温补肾阳,温肺化饮,以真武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味:
茯苓20g 白芍10g 法半夏15g
桂枝10g 白术20g 五味子10g
生姜20g 红参10g 炙甘草10g
黄芪20g 北细辛6g
制附片15g (先煎40分钟)
连续服15剂后,诸症平息,整个冬天未再复发。
【侍诊心得】 本案以心悸、脉结代为主症,诸中医学子皆知《伤寒论》中有炙甘草汤可以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不知真武汤亦可以治之。炙甘草汤证阴阳两虚而偏于阴虚,故重用生地滋阴,然动悸脉结之症并非仅独阴虚也。陈老认为:究心悸脉结之根,为心系血脉时有痉挛,气血失于通利,不能相续所致,而血脉痉挛除有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外,阳虚饮停也常可见。此证一派肺肾阳虚,水饮停滞之征,确非炙甘草汤可缓解也。
故宗“治病求本”的原则,用真武汤温阳强心,化气利水,心阳得助,阳复水去,血脉无饮内阻,自然血行畅通;再加炙甘草与芍药合用,甘以缓急,使血脉恢复正常,不呈痉挛,则心血通利,脉来连续,心悸结代可愈。而咳嗽痰多色白,提示肺寒有饮,故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温肺化饮。
患者年事已高,动则气紧气喘,提示心气亏虚,故加人参、黄芪益气补虚。陈老反复教导我们,临床思维应当考虑周全,患者的年龄也是我们临证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如若不辨,则有顾此失彼之嫌。
【按语】 陈老本身阳虚体质,早年时常抱恙在身,常拟真武汤自服,故有 “陈真武”之称,因此陈老在临床运用真武汤治疗很多阳虚之证,药虽平常,却很精彩,此案即是代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常见致病因素,多见于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因素造成窦房结供血不足或纤维化,以致窦房结功能减退,临床以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
中医认为本证多为阳气亏虚,痰饮或疲血内阻所致。治疗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主,每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于《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治》,具助阳解表之功。方中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壮阳,祛除里寒,配伍归肺、肾经的细辛祛风散寒。在本方基础上配伍肉桂以温肾助阳,黄芪补气升阳;葛根升发清阳,增强补气温阳作用;枳实行痰除痞;丹参、焦山楂,活血化瘀。
现在中医药理研究认为温阳益气,活血通络的中药可以明显改善窦房结功能,提高心率,对降低病窦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沈映君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本案所用药物虽然有所不同,却能殊途同归,其理何在?在于心脉传导阻滞机制相同故耳。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