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和收益双双下降 余额宝陷入困境了吗?

今日有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出:根据天弘基金最近公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余额宝规模缩水至13239亿元,比二季度末的14540亿元减少了1301亿元,减幅高达8.95%。这是继上个季度规模缩水2352亿元之后,余额宝再次出现失血状况。

为此,很多好事的学者纷纷撰搞,认为传统银行改变了,余额宝却要死了。据他们测算,如果余额宝按照这样的幅度减少下去的话,余额宝的存量资金大概会在10个季度后流失殆尽,届时余额宝也将在2021年走向消亡。

而我们认为,要说余额宝将走向死亡,则有些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的是,余额宝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目前正陷入如何通过变革和创新走出现实困境。而这回余额宝的规模又一次大缩水,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首先,余额宝的收益率少了,最高收益率一度达到7%,而目前已经跌到了2.6%,这与一般的银行存款利率也相差不多了,余额宝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唯一的优势是可以随时支付。于是大量资金开始流出余额宝。

再者,在余额宝诞生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其他各类货币基金都陆续诞生,其中就有银行和金融机构推出的宝宝类产品,现在货币基金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这就使得流向余额宝的资金被其他货基给分流,余额宝规模由增长放缓,到了现在的负增长。

最后,之前为了控制余额宝规模的迅速扩张。余额宝的个人持有额度上限从100万元下调到10万元,余额宝个人单日申购额度限制在2万元以内,最近更是将所有货币基金的单日T+0赎回上限设置为1万元。在经历了多次“挥刀自宫”之后,余额宝把更多的投资者限制在门外。

平心而论,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中国银行业,当年马云那句豪言壮语:“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随后,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从短短18天就实现了从0到66亿的飞跃,3个月后突破了500亿元,当年规模就增长到1853亿,这让国内各大银行感受到了余额宝的历害。

于是,银行们已经意识到余额宝对银行存款的虹吸作用,他们马上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各大银行提高了支付转账额度限制,竭力阻止储户把钱转投余额宝。但是余额宝明显高于储蓄的息差,银行根本阻止不了民众追求财富的脚步。

另一方面,各大银行也开始模仿余额宝推出各种各样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开始用马云的方式来对付马云。但此时,马云的余额宝已经成功做大,而且各界对其也是好评连连,传统银行对马云的余额宝已经感到无能为力。

要不是今年以来,余额宝在投资上设置限购门槛,以及余额宝的收益率连续破4%,跌至3%以下,估计现在余额宝的总规模还是在迅速扩张呢。可能有人会问,自去年以来,余额宝的收益率为啥会直线下跌呢?实际上,是整个货基的收益率都在下降。

一方面,余额宝高收益率,主要是它通过“聚沙成塔”的方式,与银行进行谈判,以协议存款的形式借给银行,余额宝拿的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肯定要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而现在,央行的货币政策偏向宽松,10月9日宣布第四次降准,释放了7500亿元。本周一,又宣布投放1500亿再贴现、再贷款,定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同业资金都很充裕,市场利率越来越下调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方面,余额宝在投资方面比较保守,不像其他宝宝类货币比较激进。从三季报来看,其投资方向主要是银行协议存款,而投向债券、国债等收益率相对高一些市场的资金占比都很低。这就直接导致,只要央行奉行结构性宽松政策,余额宝的收益率就直线下滑。

此外,货基的T+0制度也要迫使余额宝必须留下一部分闲置资金,而这部分资金不能用于投资,只能躺在账上,也就很难获得较多的投资回报了。

当年声称要改变银行的余额宝,一不小心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的“启蒙者”,被裁入史册。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利率双轨制将逐渐融合,央行目前也正在逐步放开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存款也将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届时,投资者把钱存银行与存余额宝的差距不会太大,特别是大额存单的利率放开,余额宝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所以,如果余额宝要生存下来,只有利用好原来的声望和口碑,积极求新求变,否则很可能会在与国有银行业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余额宝改变自己的时候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