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释梦的读后感大全

点击加载图片

《《易经》释梦》是一本由吴钢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经》释梦》精选点评:

●宏大而刺激的长篇小说(盖与马悦然所说沈从文之论文是「最刺激的长篇小说」相仿佛);可怜能读懂这部「小说」的人大概和读懂易经的人一样稀少——虽然为了这篇关于自我隐喻的自我隐喻,作者如此露骨地给出了最后一章,那不是读易的技巧,而是读这本书自身的方法指要。

●历史大反转

●你看向悬崖时,悬崖也正看向着你。

●看过《孔子的周公》以后吴钢老师的风格还蛮好猜的,语言太白话了些

●原以为是个一本道历史解构小说,结果看到最后发现是在骂tg……

●果然有些理解不能。。

●啧啧啧 脑洞到天际

●很有趣的书,脑洞很大又能自圆其说,后面的混沌史观也是挺有意思。

●补,今天跟朋友说起这本书,脑洞和阐述牛

●看了前面一节果断放弃。还是差了点水准

《《易经》释梦》读后感(一):宏伟的华夏民族史诗,揭露史上最大骗局

经常看古籍的朋友,留心的话,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孔子的圣贤排序谱中,周公是个最奇特超乎常理超出逻辑的各领域文化的超级发明者,发现者,换句话说就是--周后的文化定型几乎是周公一个人完成.这有可能吗

答案就在书中

《《易经》释梦》读后感(二):中国的史诗

看到这本奇书,心情几天不能平静。我算不上国学爱好者,却也感觉恍然大悟,仿佛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书名是易经释梦,其实和释梦没关系,就是解释易经的。《易经》记载了“周革殷命”的种族屠杀,是一部饱含血泪控诉的史诗。例如,“匪寇,婚媾”,讲的是原洛贵族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去建设新都,途遭遇蛮族打劫财产和妇女的场景。又如:“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是秘密关押殷人,释放后发现家被抄了,家人也失踪了。

《易经》作者是“帝辛归妹”这一和亲中陪嫁的神职人员(贞人),由于守口如瓶的职业操守,获得各方人士的信任,因此熟悉政治内幕。为什么《易经》难以理解?因为周公姬旦掌权之后,进行的文化清洗比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过之而无不及,唯有充满了黑话和谜语的文字,切拆分成四百四十八段(卦爻)打散重排,才得以保存下来。例如:“包有鱼,不利宾。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讲的是和亲公主怀孕了,丈夫姬昌的发妻、又丑又残的母老虎非常嫉妒,准备咬人,公主在周地处境凶险。(按殷商风俗,男人的妻子间地位平等,妻尊妾卑始于周礼。)除“包有鱼”之类的黑话外,取绰号也是《易经》的风格。虎是姬昌的原配夫人,大雁(鸿)是和亲公主喜,小狐是成王,红野鸡(翰)是周公姬旦,龙是殷商王族,太阳(明)是殷商共和国。

殷商文明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史前文明!有发达的贸易和外交:商成为一个职业的名称,而这一职业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有先进的制造业:烧毁不了的,留下了大量青铜和陵寝的出土文物;被后世模仿又灰飞烟灭的,有偃师的机器人和鲁班的飞机。有繁荣的文学艺术:《诗经》几乎全为殷商难民所做。为什么故哀而不伤?因为伤痛都已被删除。有先进天文历法(天干地支阳历)、地理(山海经)、数学(周髀算经)……东周繁荣一时的百家争鸣,原来是殷商文明的回光返照——百家所做的大多是“述而不作”的默写、传播工作。乃至大洋彼岸玛雅文明,也是殷商贵族的一支,以两代人的时间,在东北盟友女真祖先的帮助下,穿越原始森林和白令海峡逃出生天而留下的。

《尚书》本是周初给政府脸上贴金的公开文件(类似于朝鲜领袖家族史),由于真实历史的失传而成为伪史的源头。为了掩盖真实,写得似有章节散失,无怪乎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真实历史是:周在姬昌以上两代还没有文字,连甲骨文都是殷商与之和亲带去的。极度自卑引发文化剽窃,周公把自己粉饰成天下第一号大圣人,而把“酒池肉林”之类荒淫无道的新贵特有行为强安在纣王(帝乙)身上。作为国家图书馆管理员的老子说“大道隐,圣人现”是有所实指的。

《《易经》释梦》读后感(三):跪神级脑洞易经释梦!

笔者业已被易经释梦一书完全折服,也准备学样开扯。将最近的三观现象作梳理一遍。发现宇宙3级背景辐射是令我舒心的,这是宇宙留给众生的平等。而不可置信的脑洞是迷人的,烽火戏诸侯无碍,姜太公钓鱼帮凶,商纣非因褒姒亡,周公不还政,易经释梦的所有解释让我惊恐,恍恍惚惚,给三千年轮回的神脑洞跪了::>_<::具体转述可看马伯庸大大的文。

人类自身进程中的勘不破,却妄图勘破,导致下笔中二病发,聪明人却对这样的自己和同类了若指掌,怎么都不肯改。恰似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的三层表演型人格。作者说次善者用心行善,我接下去说上善者若水,水流方向无法测度,且水势凶猛人力难挡,人类星球第一集拍潜水,恐怖感身临其境。上善者只按照自己的方向行动,视万物刍狗。或许还是个测不准定理派的,管不了呵。但太过聪明的怎么叫TA善?聪明和善的终极走向,居然可能和恶一样?

易经释梦何止一个新世界大门,而是所有新世界的门扉轰然作响,笔者同样陷入了作者的混沌史观和混沌思绪。三千年人类作为还是一样可悲,三千年个中变化还是一样精彩,共同的困厄皆是:一个族团被另一个族团伤害!这份痛苦埋藏在每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虽经千年流转,民族血脉早已互相融合,近现代人类民族宗教社会,演绎出更为繁乱的纷争,绕都绕不出的欲望迷宫,波及每个个体的选择。本神书貌似揭开祖先被遗忘的倒影,揭开上古商被周剥夺殆尽的结痂,颠覆所有的著名认知,才让马伯庸掠水惊鸿等大大急急奔走相告。作者是个贞人呐,贞人就是现在所叫的赤子吧!

易经释梦最大的漏洞该在:把所有脏水都给西周给周公给太姒,把所有赞美和惋惜给殷商。殷商,殷实,殷殷切切,把残存的文化传给了肃慎女真的祖先,把文明的火种递给了荆楚大地,逃出了一支脉也就是古代朝鲜发端,逃出了另一支脉和玛雅人息息相关。以作者自己对人性的了解程度,殷人居然可能只是小白兔么?!显然不可能!作者用了和他自己推定的周易一样的写作手法吧!只写对自己有利的解读!哦太过聪明的想法和写法!简直是周易祖先返祖附体了!在所有我注六经断章取义的书写中,本书的野心和容量真是无穷大!

贞人结尾还有更可怕的脑洞,哦哟喂想想就惊颤,是含沙射影所有过往!当然意不在商周,贞人要的是:历史的究极模型!而人身在此进程中看不到头,于是将西方混沌蝴蝶自相似分形世界导入自己的神论道。贞人的通天感穷尽感透析感中二感,前所未有,有本事抽我啊和我知道自己全是在瞎编的诚恳态度,惹我发笑。引用混沌派模型,局部乃整体的一个映射,但每次映射的情状会略有不同会改良改进,所以太姒、吕后、武则天是同一种性格的精魂翻弄?所以寒蝉鸣泣之时恐怖游轮的世界观,是世界上另一个贞人?

之前笔者的想法就在二分之后:无论线性大船直接撞上回不了头一路走到黑,还是循环一遍一遍辛酸难改命运的宿命的宇宙观,人类都不会甘心的罢。于是黑格尔总结的正反合基因螺旋体式的宇宙观是合适的,至少我是反驳不能。螺旋体和混沌,可以通融不::>_<::

近期还看了对人类民族宗教社会杀戮无穷恶性循环的终极诘问电影:精英部队2,上帝之城,暴雨将至,搭配食用,这武断洞悉一切然而有什么用,可能全是谬误但不枉走过这一遭,可能猜对了部分但剩下的永远湮灭于历史的尘埃,这恍恍惚惚的实感和脑洞,真乃扯谈学的神绩。

《《易经》释梦》读后感(四):呓语

谨以此书献给将要离世的人

还没开始看正文,就看到这句话,内心一阵惊悚,继而有一种的淡淡的不快,感觉似乎受到了某种莫名的诅咒。然而读到最后,却很庆幸自己首先注意到了这句话。

说来,这要感谢实体书——虽然我早已习惯电子书的阅读,但这本书却让我燃起了对实体书的热爱——无论如何实体书有电子书不可替代的阅读体验——因为很久没有如此畅快地读完一本书了,以至于我很想说些什么。考虑到原作者将其命名为“释梦”,我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有多清醒,所以就当是梦话吧。

本书虽然以一本古书为依托,但是正如作者所说,商周时代的的变革正好映射了现代中国的某个时期(不止一个),中国历史倒着读的方法与通常从头至尾的顺读同样有效,一切的事情都能够轻易地发生在以前,又发生在以后。所以我将此书看成是中国史大纲,且与现代史相同,这样,我便有理由将书中对古文本的引用和解释忽略掉,虽然对作者似有不敬,但于我而言,读起来顺畅了很多,速度也快了很多,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有辛酸与畅快、绝望而又充满希望的奇妙体验。

也因此,我不会去像其他的读者一样,去判断作者对史料的分析和运用是否正确。一方面是学力所限,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欢史学中“格物致知”的做法。再加上,“郁郁乎文哉”和“都都平丈我”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是那么截然对立,一切都可能只是“解释者”的意思。

学习了矛盾的的对立统一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越来越试图去调和一切的矛盾。在这样一种想法的指引下,生活中的一切最后竟流向于虚无的深渊,让我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并为此而深深苦恼,直到后来看见“若无对立、无物为真”八个字,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因为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我很能够理解作者的决绝。对喜爱的人不吝辞藻予以赞美,因为他们身上有隆重的光辉,然而却久久地沉埋于地下,我们看到的只有明夷的黑暗。然而光明总是难以遮掩的,稍露一角,便能让有心者循迹找到。

对另一些人,作者则进行了最恶意的揣测和最严厉的抨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曾经大行其道,在现实中也并不罕见。倘若追溯起来,正是商周时代的某位圣人开始使用这些伎俩,后人继而进之,竟渐渐成为社会的性格。于是,让人泣血涟如的真相被掩盖,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只有晋的万丈光芒,不明真相的人为之欢欣起舞。

出身扭曲的人在成长过程中被不断喂以精心配制的毒液,所以他没有信仰,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为此,他也包揽了惟有神明才能胜任的工作,阴谋诡计之下居然获得了莫大的成功。如此,我们很难再相信这个世上有所谓的报应,但无论如何都应该相信仍有真挚存在,纵然当初满心真挚的人们都在阴谋离乱中死于非命。

我相信作者也是相信真挚的,否则本书足以让人沉入无限的绝望,同时作者也不会在本书的最后给出希望:当所有的苦难成为往事的时候,对苦难的回忆就变成了一种财富。让我们回到历史,勇敢地打开不敢直面的记忆,为自己疗伤。一旦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便开始孕育了无限的希望。

种种迹象表明,作者是一个孤独的思考者,但他并没有发出“吾谁与归”的哀嚎,而是明智地指出:任何群体和个体都不必为自己的特殊性而感到孤独,因为集体无意识分配给每一类文化、每一个个人的任务都是不同的。

我看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并为之感动。如同孔子思见周公,我也想了解作者。虽然钱老早有劝谏,但是读书毕竟不同于吃鸡蛋,作者也不是母鸡。然而我用了一些方法,始终都未能找到作者的半点信息,我曾寄希望于作者的另一本书,但是愿望一样落空了。或许,作者早已将真名隐去。

到此,我似乎明白了作者最后三句话的意思:

谨以此书献给将要离世的人

愿他们的心智更加澄明

愿记忆的生活得到安宁

所以,我也斗胆写下三句话:

谨以此文献给仍有梦想的人

愿他们永远有追寻的勇气和行动

因为他们终将获得内心的安宁

《《易经》释梦》读后感(五):当世遗民的幽愤之书

书评:吴钢的《〈易经〉释梦》

《易经》是一部历史书?

读者在翻开此书之前一定会把这本书当成是根据《易经》和弗洛伊德理论来解释梦境的书籍。如果真的是这样,这本书就和其他的书籍一样没有多少价值了,因为这样的书籍已经多如牛毛。

但实际上,这本独树一帜的书和如何解释梦境毫无关系。虽然作者也熟悉大多数人怎么看待《易经》,人们把《易》当成是一本算卦的书;虽然作者也熟悉弗洛伊德、卡尔·容格的理论;但作者却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围,把整本的《易经》又做了另外的诠释。在作者看来,《易经》实际上是一部历史,一部被隐藏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没有被篡改过的历史!

当然率先提出《易经》是历史的并非作者本人,在前言之中,他已经提到,古史派早已经把易经看作了一部史书,至少认为《易经》记载了部分的史实。但这只是幌子,作者实际上是借用了古史派的部分观点作幌子,以便在书籍的正文中开始自己的创造。他几乎把整本的《易经》按照考古学、训诂学、混沌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作了另外的解释,亦庄亦谐,却言之确有其词。于是,本被当作巫卜书籍的《易经》成了一个黑话连篇、备受压抑的商代遗民写出来的武王伐纣和周公辅政的历史。当然,这历史也并非如同我们早已熟知的历史,而是在集权政治焚书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幽暗之光,通过这束光,我们或许(只是或许)能够得到些许的真相。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作者的方法,也可以让读者看到作者的趣味。同时也被认为是《易经》原作者的趣味。

在谈到周武王娶邑姜的时候,根据当时女性的命名规则来分析此女应当是姓姜氏邑(当时人的姓氏是不一样的),姓姜证明了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同时也是羌人,也就是野人。而邑氏则暗示她有商朝(大邑商)人的血统,实际上是武王的母亲等人用来迷惑武王的手段,让武王吃了大亏:以为是个大户,实际是个野人。

那么周武王娶到的这个女人到底怎么样呢?《易经》里用了一段黑话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在《易经·归妹卦·上六爻》上记载:“女承筐无实,士[左圭右立刀,读kui,后面用圭代替]羊无血,无攸利。”按照易经黑话给予解释,就是女人高举着空篮子,装成里面有丰厚的礼物,但实际上,到了晚上男人“用刀刺羊”的时候,却没有见红,可见这个女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了。

另外,作者还从《易经·咸卦》的六条爻辞里看出了通奸的全过程。先是“咸其拇(拇指)”,后来慢慢地“咸其腓(小腿肚)”,“咸其股(大腿)”,“咸其[月每](脊背)”,最后“咸其辅颊舌(脸和舌头)”,逐渐递进。可见,《易经》是一个黑话连篇但充满了真实性的书籍。

作者就通过整本的《易经》寻找出了一个连贯而非常吸引人的,既有王朝交替又有儿女情长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商末周初,内容是商纣王(帝辛)的真相,武王伐纣的真相、妲己的真相、周公的真相,令读者大吃一惊。

作者利用他对于考据的熟悉,尽情地在古人的史料中耍弄着,不仅仅是《易经》,还大量引用了《尚书》和《诗经》之中的文字,以及甲骨文和金文的史料,只要能够用来说明作者的观点,并且有利于作者整理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资料,都被他迅速挖掘了出来,这样的工作量不可谓不大。要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把整本的《易经》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并翻译过来,同时加上了众多的佐证,更加难的是必须让他自己的说法言之成理。

但他的说法是否是真的呢?

被篡改的历史

没有人能够证明作者故事的真假,就像没有人能够知晓历史的真相一样。在人类文明中,最大的不幸就是历史被歪曲,或者被曲解,但这是无法避免的现象。

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显然不是宣称自己所创造的历史是无比真实的。记得有人问埃科如何看待《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时,埃科回答,他掉入了自己编织的罗网(大意)。也就是说,人们编造的历史最后总会把自己套进去,即使开始不相信,但后来会越来越相信,甚至在行动中也接受了编造的历史的指导。不管叫集体无意识也好,或者叫别的名字,后来的人总是在前人创造的文化中生存的,就要受到前人的影响,至于前人所编纂的历史是否是真实的,这一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是如何相信,以及如何作出行动。

比如,希特勒告诉德国民众的亚利安人是最优秀的,这个命题的真假并不重要,而要命的是这个命题真的指导人们采取了行动。

再比如,三代的禅让是否是真实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信它,以至于从王莽以后的大多数篡权者都要装模作样地弄一个禅让的仪式,以表示自己获得了正宗。

上古的以德治国以礼治国是否真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以后都在模仿着以德治国,把它作为加强中央集权以及打人的手段之一。

这里,阐释权已经代替了真实性。

《〈易经〉释梦》的确是一部奇特的书,它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小说,之所以不好确定它的身份是因为一方面,阐释代替了史实,因为史实是不可能获得的;同时,另一方面它又太容易让人掉进去。读者往往开始采取疑问的态度对待这部书,甚至在为作者的戏谑拍手叫好,但突然之间,他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他已经在逐渐相信作者描述的故事。当然,只有最没有自己观点的人才会完全陷入作者的故事之中,对于更多的人,他是学会了对于历史的思考。

比如,在作者分析武王伐纣的经过时,读者们大可以不要把全部过程太当真,按照作者的分析,武王伐帝辛(也就是商纣)实际上是一场游戏,却被姜子牙假戏真做了。这些地方本是值得商榷的。

但作者却把怀疑精神注入了读者的心中。从此之后,不管是伐纣的历史,还是周公旦的以礼治国都变得值得怀疑了。

三代禅让真的存在过吗?大禹治水的真实性如何?周代真的是礼仪之邦吗?

与别的书不一样,读这本书时,陷得最深的反而是那些最善于思考的人。读过《尚书》、《诗经》的人比没有读过的人陷得更深,因为怀疑早已在阅读的时候注入了心中,而这本书无疑是把早已存在的怀疑的裂缝拉大了,暴露出来了而已。

除了这个故事本身,作者注重的是整个史观,他想颠覆的是基础而不是细枝末节。他并不关心故事中三个女主角到底有多大程度的真实性,他关注的是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观是否建立在了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我们的历史在周之后进入了一个稳态,再没有跳出两千年前的窠臼,我们的儒家文化、天命观念、农业立国、以德以礼治国的认识都出于此,也就是都出在那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再这一小段时间里有一个超级的伟人,他的功劳比一般的人都要大得多,当然,除了他自己的原因,还有后人的追捧。这个人就是周公。他成了民族文化真正的源泉,却代表着虚伪。

作者的目的是对于这个基础的反思,反思我们的民族文化曾经有过的状态。也是希望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历史,把那三千年的迷梦敲碎掉。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一段真实的记忆乃是医治社会心灵的良方。如果历史学家有兴趣扮演社会群体的心理医生,那么他们最好聚焦于曾经的苦难,去疏通下水道将那些陈年淤泥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之下,以减轻一些社会症状。毕竟,知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看清历史的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再创造。”[《〈易经〉释梦》P233]

当世遗民的幽愤之书

在作者看来,《易经》是一部幽愤之书。商代的亡国,小人的得势和覆亡,以及最后荒诞的结局,让一个叫做永的占卜者看破了世事,在老年的时候把如同过眼云烟的历史写在了一部貌似巫卜之书的字里行间。当然,读者大可不必完全相信作者的观点。即使作者也不完全相信。他首先要做的是推翻历史,其次,是在推翻历史的同时建立一种史观,他并没有想、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复原历史。

我们不妨也把《易经释梦》当成是作者的幽愤之书。盖著述者都是有所郁积,才发奋著书,以求得一种话语的生存权。

下面引几段文字,读者应当从中能够读到作者真正的历史倾向:

……一旦农业人口将其修理地球的原始热情用于修理社会,其态度是绝不宽容的,其目标是毁灭一切的,其手段是充满暴力的。为了获得一个平面化的社会结构,就必须铲平一切的社会差异,就必须让全体社会成员退回到体力劳动的职业,就必须放火烧荒……尽管如此,为了维持这个平面结构,还必须用不间断地铲平此起彼伏的社会差异,还不求助于稳固而恒定的强权,而统治者本人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官职和贵族身份)则是万万不能动摇的。由此看来,获得一个理论上的社会平面说到底也无非是在缘木求鱼,而这样一种手段与目的之间的矛盾,则唯一地来源于农业人口自身的占有欲。《〈易经〉释梦》P121]

设想一个没有见过多大世面、人格严重病态的农业政府者,贸然闯进繁华大都市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在现实的强烈刺激下他一定会滋生出某种妄念,在模仿中超越一切的妄念。从唯物欲念出发,一些表观的东西最容易吸引他的注意,对工程的狂热便与破坏旧社会的欲望相伴而生。[《〈易经〉释梦》P138]

在书中,现实已经和古史合流了。现实无非是古代历史的一种循环重复,或者更确切地说,循环重复无法完全解释历史,作者企图用混沌学的理论来解释历史,这其中有重复的成分,在历史上,从周到北周、到武周,再到后周,在人物上,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数次的转生,从武王的身上作者看到了后来的周世宗,都是一样的壮志未酬身先死,以至于身后留下了未成年的小皇帝,从文王之妻太姒的身上看到了后来的武则天,等等。当然,这是作者的说法,从读者的角度,我们可以反过来看,就能看到作者是如何组织他的故事的。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在三千年前的周朝革命让中国的历史从一种稳态过渡到了另一种稳态,从此的三千年无非是在这种稳态中寻求小的改变,以至于人物所扮演的角色无非是在已经固定的社会形势之中重来复去。他企图还原的历史,就是用后来人物的特征去推敲更早的人物。在人性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接近于相同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一致性。于是,为了了解当初太姒的作为,不妨从武则天身上去考察,其余的人也一样。以此种方式来逐渐复原历史,虽然不可能完全正确,但要比伪造的历史要更加接近于真实。

我想,这也就是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作为一个当代的遗民,他仿佛是一个出世者默然地注视着这个世界,从现在纷纭复杂却又庸庸碌碌的活动之中找到历史的痕迹,就如同当初写作《易经》的人,期待以后的人会发现其中的曲直。即使这个人的确出于他的创造,也无损于作者的思想。

建龙当遥遥一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