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之都声学楼
文/王以真
今年(2012年)声学楼七周年年会在广州花都召开,花都被称之为中国音响之都。开幕式上,花都区科信局与深圳声学楼论坛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国内最大的声学专业论坛——声学楼正式落户花都。七层的声学楼矗立在音响之都,今年的年会果然人气很旺。
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中国音响行业得到空前、快速、雄伟的发展。依靠市场经济的调节,一跃为世界第一的音响大国。拿扬声器来说,过去以天、南、海、北(天津真美电声厂、南京电声厂、上海飞乐电声厂、北京797厂)为代表,目前在全国形成了多个音响企业的集中区,如浙江嵊州的扬声器部件集中区、浙江宁波及嘉善的音响企业集中区、江苏常州的小型扬声器企业集中区,而广东又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花都、番禺、中山、东莞、深圳、惠州等地集中了众多的音响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花都为例,集中了以国光为代表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61家,小型企业200余家,约占广东音响企业产值的一半。从这个角度讲,声学楼落户花都自有它的道理。
关键不仅在于落户,更在于双方怎样优势互补,怎样合作。根据我几天的观察,合作是成功的。本次年会结束后,我同花都科信局负责人有一个对话。这位负责人讲,我们支持开幕式及之前的工作,开幕式后我们就不再出面,放手让声学楼做。这位负责人是一位明白人,对民间技术活动,政府要支持而不过多干涉,也不包办代替。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整合、拓展、华丽转身 其实不止是对声学楼论坛的期望,也是对企业、个人发展的期许。
对个人而言,体现在知识的整合、视野的拓展,如此才有可能华丽转身,不至于固步自封!
对企业而言,体现在产品线或者供应链的整合、产品领域或者服务的拓展,如此才能转危为机、化蛹成蝶!
对声学楼而言,体现在各种资源(政府、学校、企业)的整合、活动地域的拓展(从深圳到广东、面向全国、影响世界),如此才有更大的发展!
我参加了今年的年会,觉得会议宗旨很好,听了许多报告,得到不少启发。
有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1、本次大会上华南理工大学谢菠荪教授作了《音频技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的报告、中科院声学所杨军教授的《电声技术的进展》的报告、南京大学邱小军教授作了《智能降噪技术》的报告等。这些教授是中国电声界的领军人员,他们研究的课题、内容、成果都具有世界级的水平。
因此他们的报告,对于年会的参加者来说,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思路、启迪了智慧。会议提到整合、拓展、华丽转身,除了我们自身努力以外,要有高人、智者指点,还要学会虚心向他们学习。
会下我还有机会与谢菠荪教授、杨军教授深入交谈。
他们的研究怀着崇高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谢菠荪在头相关函数等方面的试验与研究,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一本相关著作的英文版即将在美国出版。其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在声学领域也是空前的。
而声学所杨军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的课题更是广泛、深入与繁多。上至航天飞船、下至蛟龙深潜入海。从国防到民用,每项都是开创性的、世界水平的。而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他们更全身心投入,奔波于各工作点。即使到花都开会,杨军教授还通过手机、计算机与研究团队保持密切的联系。
2、在会场上,我也听到一些年青人发言。希望这些大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帮他们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这种愿望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很难落实。
大学、研究所一般是研究前沿性、开创性的课题,让他们去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是不现实的,他们可在理论上、发展方向上、科研方法上给以指导。当然也可以就某个具体课题,与企业联合开发、研究。让他们说怎样打桨、捞纸盆,就是文不对题、高射炮打蚊子了。
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主要靠工厂技术人员自行解决,另外声学楼这个平台,也一直在协助解决产品设计、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3、声学楼活动得到了政府官员及音响企业家的支持。 在中国,声学楼这样的群众性技术活动,得到政府支持是件好事。一位来自北京的工信部官员在开幕式上讲,中国的音响业在政府很少投资下取得极大发展,说明政府对中国音响业的发展是十分了解的。
这次声学楼年会国光的周海昌先生、飞达的何欢潮先生、奋达的肖奋先生等音响企业家,都热情参会。惠州超声的刘总更是带领超声几十名技术人员参会。企业家都是明白人,技术人员参加这些活动,水平提高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多了,首先受益的是企业本身。
网上看到一些技术人员因为时间、路途、经费等原因未能参会,而深感遗憾。如果更多老板也像刘总、周总这样明白,一切难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4、年轻人的朝气。 声学楼活动充满了年青人的朝气。会议的组织者、服务者,全是志愿者,热心为活动服务。参加者,来自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各有所长,各有所成。心里充满阳光,脚步伴着春天,在这里探讨学习。特别是热情、虚心、好学,令人深受感染。
中国要由现在的音响强国,经过努力奋斗成为一个音响强国,要依靠音响界自身的力量,特别是要依靠这些年青人的力量。长江前浪推后浪,一浪更比一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