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灯

漫谈灯

■郭文华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家里只有一盏“洋油灯”,是用一个深色的玻璃瓶做的。瓶子不高,瓶盖上钻个孔,插进一根用棉絮捻成的灯芯。这种灯可以调节亮度,要亮一点就用针把灯芯往上挑一点,要节省洋油就从下面把灯芯往下拉一点,一般都不动它,保持一定的亮度。洋油灯的灯光昏暗,家里只有一盏洋油灯,天黑了,厨房做饭就拿到厨房,吃饭是在堂屋,到了吃饭的时候,灯又被拿到了堂屋。这盏灯成了家里“移动的亮光”。

小时候,很害怕天黑,天黑了,大人还在外面干活,为了节省洋油,孩子们只能摸黑坐在屋内,在黑暗中等大人回来。大人回来后在厨房做饭,灯就被拿进了厨房,我们只能在黑暗中等着叫吃饭。灶屋间和堂屋是用“乌壁帐”隔开的,虽然堂屋没灯,但在黑暗中坐的时间长了,透过灶屋间洋油灯微弱的灯光,我会隐约看到哥哥弟弟们的脸。有月亮的晚上,就打开堂屋的门,有时我们就在屋外面场地上玩。记忆中小时候月亮特别亮,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小人书,还不如在月亮下清晰。晚饭后,爸妈、奶奶、哥哥们,围着洋油灯谈论着白天的事情,这些事与我无关,不想听,也听不懂,就走出去,坐在泡桐树下看不知翻了多少遍的小人书,小黑子(家里的土狗)摇着尾巴,坐旁边陪着我。

一到晚上,最麻烦的是上茅厕。一般人家的茅厕都在屋后面,大人怕地上有蛇、蜈蚣之类的伤到小孩,不让小孩一个人去茅厕。妈妈一手拉着我,一手拿着洋油灯,陪我去茅厕。有时等被风吹灭了,我吓得紧紧抱住妈妈。

这盏昏暗的洋油灯并没用太久,后来流行一种盐水瓶做的土罩灯。老爸用一根粗线绑在盐水瓶的下方靠瓶底的位置,在线上淋上洋油,点燃棉线,等线烧没了,赶紧将瓶子放入水中,此时,刚刚受热的瓶子,又受到冷水的刺激,瓶子的底会齐崭崭的掉下来。用一个圆形的木板做底,洋油灯放在板上,将去掉底的瓶子,照在洋油灯的外面,这样晚上去茅厕,就再也不怕风将灯吹灭了。

后来市面上有罩子灯卖了,罩子灯的造型新颖,美观,薄薄的玻璃罩子,很亮很亮。我一直在想,这个生产罩子灯的厂家,一定是受到老爸土罩灯的启发,而发明了罩子灯。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洋油灯叫法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罩子灯,洋油也改叫煤油了。每天没事做的时候,就拿起灯罩,哈口气,用旧布将灯罩擦得通亮。在罩子灯下做作业,不像昏暗的洋油灯,明亮多了。在洋油灯下做一晚的作业,鼻孔里全是黑的,鼻子下面用手一抹,像长了黑胡子一样,常被爸妈笑我猫胡子。

罩子灯虽然亮,但耗油厉害,为了节约煤油,妈妈每晚都将灯芯调到最小,微弱的罩子灯灯光,陪伴我完成了小学时光,也照亮了我的童年。

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就在旁边纳鞋底。土墙上映照着妈妈纳鞋底和我做作业的身影,墙上一高一矮的。如今在明亮的日光灯下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脑海里常常回忆那温馨的画面。

七十年代的如皋农村很贫穷,而家在南通平潮的二姨妈家已经用上“自来火”了(当时将电灯叫做自来火)放假了就喜欢去二姨妈家小住,那时候感到很好奇,拉一下垂下的绳子,听到“哒”地一声响,头顶的灯泡就亮了,自来火真的很亮很亮,整个屋子都亮堂堂的,连角落里都充斥着光亮。在我幼小的时候,自来火犹如童话故事一般,使我充满好奇。寂静的夜晚躺在床上想,什么时候我家也能用上自来火啊。

大概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公社开始普及电灯,通电的当晚,当电灯亮起来的那一刻,能听到很多人家的欢呼声。人们为光明而欢呼,为过上亮堂堂的生活而欢呼。在灯光下做作业,光线好,不伤眼睛,鼻孔里再也没黑灰了。

随着新时代,新农村的进一步发现,灯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节能灯、吸顶灯、装饰灯,防爆灯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去年老家东面的路,由过去的土路改造成水泥路,路的两边用栅栏保护着,路面干净,一尘不染。路两边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一只只路灯,在头顶俯瞰着路面,一到晚上,整条路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灿若星辰,成为新农村亮丽的名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灯具是历史发展变迁中的一面镜子,是老百姓生活巨大变化的缩影。

郭文华,供职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阴市衡山路一号)。

(0)

相关推荐

  • 徐少平 | 儿时的煤油灯

    [往期回读] 洗澡   碾坊   追忆我的岳母 放鸭子的日子    我的干爸 母校宜中印象    拜访陈锡瑾老先生 丁中第一届学生求学琐忆 老父,你一切都好吗 走路   我和三姐   扁豆煮饭锅巴香 ...

  • 记忆中的老物件之一:油灯

    我家安电灯是比较晚的,记忆里,在我人生的十七八年中黑下都是点油灯照亮的. 那个时候人们家里的房屋,搁台[就是墙壁上留一个四方的不透明的洞]多,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放灯的.所以又叫灯搁台,都是熏得黑漆燎嘟的 ...

  • 【征文选登三十一】邱立富:儿时,灯光如豆

    儿时,灯光如豆 邱立富 在我四五岁开始记事的时候,曾记得老家那不大的房子,靠南边的一根杉木柱子上常年挂着一盏香油灯.灯架大约有六七寸高,是用竹片做的,其形状像张小椅子,后面两个长脚有两道横梁,靠上面竹 ...

  • 丁志方 | 火油灯

    [往期回读] 名镇吴桥史话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六"字扬州方言,你还会说吗 火 油 ...

  • 明朝的宦官专权 || 读史札记 || 天山夜话 || 灯下漫谈之十七

    宦官现象,是人类历史上最丑陋不堪的一种社会形态. 达西 宦官,又名太监,本是专供皇室成员役使的奴仆,是被阉割后入宫服务的男性. 宦官古已有之,也不是中国特有,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古代都有相类似的角色,它是 ...

  • 闲来挑灯论鞋 篇三十一:漫谈结构缓震

    前言 在当今跑鞋市场,材料缓震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最新研发的尼龙泡棉和超临界发泡两种技术,基本上垄断了最顶尖的竞速跑鞋的中底材料,备受好友好评,然后在一些缓冲系列的跑鞋上,tpu发泡,还有q弹超还有ge ...

  • 灯下漫笔丨邓淑明:漫谈文明养狗

    平时走在路上,我看到很多牵着狗绳遛狗的人,偶尔也会看到有人,手拿塑料袋跟在狗的后面清理粪便,每当这时,我就会在心里默默给他们点赞,甚至走远了,还要再回头看看--文明养狗的人,背影也是美的. 但我也经常 ...

  •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灯照千古”

    前集回顾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序言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故地旧事"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秤上人心" "灯下黑" 俗谚"雪里灯盏 ...

  • 中药漫谈|赤芍与白芍,不易说清楚的芍药

    芍药是可以媲美牡丹的传统名花,而今天我要说的药用芍药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现代中药学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二者功效有别,然而古代并无赤白之分,如<神农本草经>只言芍药,<伤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密集?噪音?不配价?论豪宅,千灯湖一号不是吃素的

    如果你问我,在佛山,哪个盘是公认的真豪宅?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 中海千灯湖一号 这个十年老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信仰,越来越多人为能做它的业主而骄傲. ▲佛山千灯湖 从1.3万到5万,灯湖一号十年上涨 ...

  • 八部打破历史纪录的网络小说,曾经的经典神作,让无数人挑灯夜读

    最近在书旗小说接连看了很多本书,有新书也有老书,全部都免费阅读,让人仿佛找到了曾经看书的的感觉.有朋友问,哪些是曾经打破过历史纪录的经典神作,凭着印象给大家讲一讲. 1.<诛仙> 作者:萧 ...

  • 俗语“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

    俗语"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万象谈历史     2021-05-03 10:17在过去,好男人.好女人的评判标准与现在有所不同,胡子拉碴的男人和肥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