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联系,巧联想
横向联想可分为以下几种:
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包括外在形态和精神品性的相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个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从眼前“出水很高的荷叶”联想到形象、气质相似的“亭亭的舞女的裙”;从“点缀在叶子间各种形态的花”,联想到“明珠”“星星”“美人”,突出了荷花的清新亮丽、繁多和柔美。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这是一种精神、品性上的相似联想。
由熟悉的人或事物联想到与之对立、相反的人或事物。思维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善良想到邪恶,由“谦虚使人进步”,想到“骄傲使人落后”。从为了救护新冠肺炎患者,很多医护人员不顾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甚至献出了生命,联想到个别人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大发昧心财的事实,由善到恶,在对比中启人深思。在记叙文中常见的对比手法、在议论文中运用的对比论证,实际运用的就是对比联想。
即由某些人或事物想到与之同类性质的人或事物。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提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者由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一划时代的发现,联想到具有同样意义的达尔文发现的生物进化论,通过类比,证明马克思的发现意义非同寻常。再如一提到国家栋梁,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钱学森、想到邓稼先、想到屠呦呦、想到袁隆平等很多同类的人物。想到环卫工人,我们会联想到快递小哥,想到城市打工族,因为他们都是默默无闻为社会奉献的人。运用类比联想,可以丰富文章的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
即由事情的结果联想到它的成因,或者由现状联想到相应的结果。如某校的一道作文题:针对目前有些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请你谈一谈你的看法。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贻误前程,这是一个让人忧思的问题。要写好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因果联想,由“果”推“因”,“有些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是个结果,可以联想到形成的原因,如个人的自控力不强,家庭教育的缺失,个别人的影响等等。还可以把“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作为一个事实,去推向由此产生的结果,如影响正常身体发育、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等等。通过因果联想,会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同学怕写作文,一方面是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不够,另一方面是不会运用联想去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因此写文章思路枯竭,材料单薄,语言枯燥,缺乏感染力、说服力。在写作中展开联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单位:潍坊中小学读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