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针灸实践篇:夫妻不和的治疗
五行针灸实践篇:夫妻不和的治疗
阅读 274
绿墨浓浓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扶阳中医赖梅生博士
实践夫妻不和的五行针灸治疗
首诊:2018年2月27日
(一)基本情况:
女性,42岁,初步判断为木行(根据《五行针灸指南》P017-020关于“木”的描述,她日常喜欢按制定的计划行事,喜行动,果敢而有勇气,顽强而执着,有时缺乏耐心、易怒,善于掌控局面,说话往往斩钉截铁),近来焦虑,失眠,心悸,心慌,心烦易怒,对事情没有什么兴趣,有点无可柰何的感觉,有时会感觉生活没有意思,有时有点绝望的感觉,诊脉见其左手脉(夫)明显弱于右手(妻)脉,为见夫妻不和脉(正常情况下,左手脉应略强于右手脉,此为夫妻脉正常的表现,为和,心君当位)。明确有“夫妻不和”,急查《五行针灸指南》第121-124页。仔细研习后,明确以下治疗方案,并对每一穴位细化定位。
(二)治疗原则:泻妻以助夫,将妻侧所有脏腑之经气转给夫侧。
(三)治疗步骤:
以下穴位均用补法:双侧取穴,先左后右,顺着经络循行方向约45度进针,得气后顺时针旋转180度,出针,按压以闭针孔(上课时老师们没有强调进针要顺着经络呈45度的方法,认为关系不大,但我还是按我实际操作及书中所描述来写)。
1、按五行相生关系转化经气,用妻侧金来补夫侧水:夫侧(左侧)尺脉浮取为代表膀胱,沉取代表肾,五行均属水。看书P145,仔细研习才明白,以本经五行属性定为子穴(如膀胱经属水,其母为金),补母生子,故在本经的五输穴中选择属于其母的穴位来治疗(如膀胱经的至阴穴)。
(1)补至阴:足小趾趾甲旁0.1寸,足太阳膀胱经(五行属水)的井穴,属金,顺膀胱经经脉方向(从头走足),故向足趾方向进针。
(2)补复溜:足少阴肾经(五行属水)的经穴,属金,太溪(五行针灸的太溪穴在传统针灸太溪穴上1寸)上2寸,从足走头,故向躯干方向进针。
2、按五行相克,将经气从妻侧的土转到夫侧的水(由祖传孙)。
补太溪:足少阴肾经(属水)的输穴,属土,内踝后凹陷处中央上1寸,针尖朝躯干方向。
疑问:为什么没有补足太阳膀胱经的土穴委中穴呢?能否使用?
经过参加培训班,佟博然老师说,按五行相克来转化经气时,不在阴经上进行转化。
3、按五行相克,将经气从妻侧的金转到夫侧的木:
补中封:在足背,当足内踝前,平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木)的经穴,属金,针尖朝躯干方向。
疑问:为什么不补足阙阴肝经的足窍阴穴(井穴,属金)?能否使用?
同上一问。
4、补君主之官心的原穴来收功,恢复其主宰:
(1)补腕骨(针尖朝躯干方向)
(2)补神门(针尖朝手指方向)
5、补病人五行所属之原穴,把主动权交给病人的护持一行(需要提前确定患者的主导一行,然后根据所属五行来选择其原穴来治疗!)。
考虑该患者为“木”行,其主导一行原穴有:太冲、丘墟。
(1)补太冲穴(肝经的原穴,先灸3壮,补法,针尖朝躯干方向)
(2)补丘墟穴(胆经的原穴,先灸3壮,针尖朝趾尖方向)
注意:其它型的原穴可以查后面的附表。
(四) 治疗反馈
治疗时,患者自觉左侧穴位以痛为主,右侧穴位痛则不明显,而以酸为主。个别穴位(如右至阴穴)没有感觉到疼痛,一度怀疑有没有针进去(学习后感觉当时应该要调整方向再进针,得气后再出针)。针后再诊脉,左右脉基本上无明显差异了,感觉左脉稍弱于右脉,但心与小肠脉明显较针之前有力了许多,患者也诉咽部异物感不见了,心情轻松了许多,面部有了笑容。
第二天早上复诊,诉昨晚有睡意,入睡比较难,但有明显好转,还做了一个美梦,心情舒畅了许多。
初次治疗,已收到很好的反馈,我想,后续还需要更多的治疗,比如驱邪(AE),出入阻滞等。
第四天随访,患者情绪已有明显好转,积极了很多,乐观了很多。
最近还治疗了另外三个木行人和一个火型人,治疗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烦郁闷,失眠等不适,治疗后都立即感觉心情舒畅了很多。
案例反思
上述案例的治疗,有几处不当之处:
1、根据五行针灸的治疗,每个病人首次应该先做AE,如果有内障,还应先用内七龙等先去内障,再做AE。
2、应该制定更加规范的治疗方案,每1-2周治疗1次,提前告知患者。
3、本案例经闵彬彬老师判断,内心有持续的不安全感等,考虑是"水",按水来进行了AE治疗。治疗后3天中最大的变化是压喉感慢慢消失了。第三天复诊,考虑有膀胱经的阻滞(左手寸脉明显强于左手尺脉,肩背部、背部膀胱经循行处有酸痛不适,头胀),第二次治疗通了阻滞(补听宫、睛明,先左后右),以水的母穴(至阴、复溜)结束治疗。不过老师也说,没有关系,治疗过程中允许自己对五行判断不正确,而要在治疗中慢慢去修正,提高自己五行的识别能力。
4、用穴错误:没有留意到五行针灸的一些穴位与传统针灸的穴位定位是不一样的。如复溜、后溪、中封。不过老师上课也说,离穴不离经,效果也是可以的,只是我们需要更精进!
拓展学习
通过本次治疗,明白了五输穴、原穴在五行针灸中的重要性,穴位要熟记,使用之前最好还要查对,以保万无一失。为了临床应用时更得心应手,应把五输穴、原穴牢记忆在心中,我为此专门进行专题学习,并将学习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朋友们留意上表五输穴的颜色,它代表了每一个穴位的五行属性。
补充一下几个与传统定位不一样穴位的五行针灸定位,方便大家相看。
1、解溪:内外踝高点连线处,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注:距传2、统解溪穴外开一点。
3、后溪:距传统后溪穴与腕骨穴之间的中穴。
4、劳宫:手掌内近心端第二条掌横纹线与第三、四掌骨间的相交点。
5、中冲:在中指桡侧甲角旁。
6、列缺:腕横纹上两寸。
7、大钟:位于传统的太溪穴。
8、太溪:传统太溪穴上一寸。
9、复溜:传统太溪穴上三寸。
10、中封:在足背,当足内踝前,平商丘与解溪(五行针灸穴位)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11、合谷:第一第二掌骨联合处,稍向前,靠近第二掌内缘凹陷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