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明亮,如窗,如镜
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喜欢作家林清玄的文字,他的文章总是透过微小的事物,反映出深刻的哲理,折射出人生的大智慧,充满禅意,发人深省。
外面的世界,内在的自我,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的。
我们的烦恼来自于:我们的眼睛经常是往外看的,却很少关照内心向内看。
向外看,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焦躁,越来越烦闷。因为外面的世界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得越多,心绪越乱。
向外看,只能让我们产生无限的欲望。而欲望的产生,就会让我们产生不断的攀比心理,斤斤计较,心有不甘,继而产生无限的烦忧郁闷。
向内看,我们就会回归本心,越来越宁静,越来越淡薄,越来越心安。
向内看,我们就会深刻的检视自己,越来越谦卑,越来越低调。
懂得把目光收回来,向内看的人,必定是一个远离喧嚣,善于发现,敢于独处的人。
这些特点,注定使他成为一个活得通透明白,充满智慧的人。
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他拒绝喧嚣,婉拒上门请他吃饭的人,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杯斛交错、无意义的社交上,他只想不被打扰,一个人静静的写作。
当年钱先生的《围城》被拍成电视的时候,身为主演的陈道明,曾几次到钱钟书先生家做客。
当时事业正处巅峰的陈道明,不免有些飘飘然。
可是,去过钱钟书先生家后,陈道明曾深深地感慨:在钱先生家看不到摄像机,录音机,手机,没有任何多余的声响,只有药罐子熬药的声音。
这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在他的家里只能闻到书香,药香,还有钱先生本人的儒雅风骨。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文化人的内涵。
经常向内关照的人,他的心一定是善良平等的。
晚年时的钱钟书先生,由于病情的缘故请了保姆,但是他每次跟保姆说话都是和和气气。
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他也是忍住疼痛,生怕影响保姆睡眠。
有一次在医院里,他用家乡话对杨绛说,要她从家里取出3000元钱。
原来,他听到保姆在和医务人员聊天的时候,被问及为什么来到北京,保姆说家里穷,盖房子缺钱用。
所以钱先生想帮助他,但是又怕伤了保姆的自尊,所以用家乡话跟杨绛讲了这些。
保姆接过钱后,很是吃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钱先生病逝,回忆起这一幕,保姆对钱先生的为人赞不绝口。
我们是什么身份的人啊,可是钱先生对我说话总是客客气气,从来没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感觉。
如果你说,喜欢独处的人是不近人情的,封闭自我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只有敢于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的思想境界才会独树一帜。
有句话说,牛羊总是成群结队,狼总是独自前行。
他们只是想拥有自己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被别人绑架,他们的世界是丰盈充实而美好的。
钱先生绝不是那种书呆子型的呆板之人,他的可爱是超越了年龄的童真。
在和林徽因家做邻居的时候,他们两家都养了猫。
因为两家的猫时常打仗,钱先生怕自己家的猫吃亏,经常拿着一根竹竿子,出去帮猫打仗。
猫仗人势,有这个强有力的后盾,所以钱先生家的猫从来没吃过亏。
想想他的举动不禁暗自发笑,多么可爱的钱先生啊!
他的心是那样赤诚,明亮,清爽,干净。当真做到了心澄澈宁静,如窗如镜,照亮自己,更照亮他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修心养性,然后立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