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哲学诞生的必然性

人生的本质,于终极意义而言,也只是无数个低维的自圆其说所形成的一个抽象的高维自圆其说而已。只有承认自圆其说的终极哲学意义,我们才能通过常识化视角发现,在人的主观意志以外,有一个源自自然文明的体现为逻辑的进化冲动在对人类文明的自主进步起着全部隐性的主导作用。
说这个隐性的进化冲动在人的主观意志以外,是从人类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对立角度得出的,但人类文明终究只是附属于自然文明——这个不难理解,人的生存时刻需要与自然文明互动,我们灭亡后亦沉寂于自然文明,直到整个人类文明的灭亡亦如此——所以这种外部意义的进化冲动与人的内在主观意志有异名同出的整体一致性关系。
在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里,我把这种整体一致性关系解读为规律与逻辑对人类文明的一致性制约和引导作用。这样一来,基于进化的观点,在人类文明内具有主体性的人,其实也是自然文明进化出来的客体,这就是人在哲学意义上先天的主客体一致性。
有了这种主客体一致性认知,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把人的主体性异化于神的生存空间就可以得到有效压缩,而我本文的努力方向是将其彻底归零,因为通过整体一致性视角,还有几个关键的一致性可以进一步挤压不可知论的生存空间。
自此,相对此前自下而上的坐井观天式写作,如果能自上而下地把自己的哲学常识化理论体系做最后的总结收尾,我相信,自己预见的必然诞生的终极哲学就将因此而变成已然诞生的终极哲学,我的自圆其说理论体系建设自然也就到达终点。
我认为,抽象人生的本质是主观的,具体人生的本质是客观的,但客观的具体人生又必须受主观抽象人生的指导,所以任何具体人生又实际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面对这种解读,如果您姝不明显排斥地接受,那么您的思维模式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升级了,因为旧哲学从来没讲明白这些,甚至会在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建设中选择性排斥类似的逻辑推理,所以我能据此自主发现一切旧哲学的逻辑漏洞,您当然也能,所以哲学常识化转向成功的必然性一旦能因此而常识化解释清楚,终极哲学必然顺势出现的道理自然也就通了。
关键是,在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表述中,显然存在着一个观的主体思辨过程,所以从常识化角度,参照《道德经》,我们可以把观的主体的思辨状态理解为狭义的形而上学,把观的主体与人交流的内容和形式统称为形而下学。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我特别强调把观的主体思辨状态理解为狭义形而上学,显然是有广义的形而上学待解,所以有必要提前透露一下,在形而上学的广义与狭义之间,有可常识化解读的哲学真谛待解,这是终极哲学是否能够成功建构的前提,需要您自己细心体会。
这样分解解读哲学之观的过程性,是帮助不能自圆其说的旧哲学实现终极自圆其说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透过观的过程的精准分析,我们才能借助对观的差异性认知精准捕捉到观之行为在哲学意义上的一致性。
有了观的一致性,我们便不难形成第1个可常识化普及的共识:表面上,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苟且地活在有限必死的生命状态,所以向死而生有直面死亡的哲学意义,但旧哲学从来不能常识化明确其中道理,所以透过实质的集体苟且,可以常识化地看到,世人都在用同样的主观能动性展示着自己不同层次的自圆其说水平
透过哲学史所展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自圆其说层次水平,如果能意识到人类终将实现终极自圆其说,那么您有资格和我一样自诩为坚定的终极可知论者,否则您就是固步自封地浪费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不可知论者。
这里我又必须负责任地告诉你,仅靠一般性洞见意识到这一点容易,把自己的洞见常识化地说出来,其实很难,因为那是一个创新性形而上学思考过程,人类一直在用整个文明发展史在哲学领域探索着这个命题的实现路径,至今尚未成功,就是因为没人能把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之间的关系彻底讲清楚。
因为有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垫底,所以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讲,现在到了终极哲学必须出现的理论创新关键时点,因为在现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条件下,人类集体浪费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已经逐渐小到集体蜕变的临界点了。
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我对和谐的渴望相对更多,所以对终极自圆其说的必然性问题就敏感得多,所以不擅妥协的我,不但自主建构了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而且正在尝试用物极必反理念终极瓦解肤浅的形式逻辑对世人主观能动性的整体束缚,并以此常识化解读清楚迷信形式逻辑与人类一直在集体浪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逻辑内因。
自此,如果您已经常识化地意识到,集体浪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一贯的文明格局,这样再从文明格局角度反思一下我刚才介绍的主客观一致性所代表的哲学整体一致性,如果您已经似有所悟,那么我们共同用可常识化普及的辩证逻辑终极捅破一贯逼仄的人类集体逻辑天花板,就容易多了。
反之,如果没有相应感悟,建议您从头回看几遍为好,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佛家更有仅靠诚心诵念阿弥陀佛就可以顿悟的门派。
当然,后面我也会常识化地讲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套强名出来的借假修真思想体系,任何人,只要与人进行任何层面的语言文字交流,本身都有知行合一的修行意味,因为有交流就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因为有交流就必然涉及方法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较量,更因为知行不一本身也是低层次的知行合一。
通过中西方哲学互译,当我明白了知行不一本身也是低层次的知行合一后,让我朦胧地感知到哲学内在的整体一致性,于是就有了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探索之路。
现在透过哲学之观在个体层面的过程性,我发现,在集体层面交流哲学观时,个体间交流的任何表现为形而下学的哲学思想,都瞬间有了形而上学意味——在一直未能实现终极常识化的旧哲学世界,总有不能自圆其说的逻辑漏洞,让敏于思考者不得不产生挑战自己思维边界的冲动,只因没有可终极自圆其说的哲学思想的指导,所以这些冲动很容易就被潜在的整体一致性给湮没了,因为从人之初开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就在自我意识的指使下,在下意识地建构具有终极理性意味的整体一致性。
这样我们再回看一下前述所谓观的一致性,显然就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一致性,可以简称为主客观一致性。这样再通过观的过程的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性,不禁让我想到中国传统哲学所谓的知行合一,与这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主客观一致性简直如出一辙,或曰异曲同工,如果再说异名同出,就与我所谓中西方哲学的正确互译更合拍了,称之为中西方哲学之间的整体一致性的自我发现亦无不可。
基于追求哲学常识化的思维惯性,这让我突然意识到,相对于我们自己在个体层面的开放式思维边界所代表的不成熟,作为形而下学的任何旧哲学思想,以其一贯的开放性,相对于待形成的终极哲学,自然都是不成熟的低层次的形而上学,因为有确定但不确知的逻辑天花板待突破。
任何形而下学,虽然都是低层次的形而上学,但相对于狭义形而上学的抽象过程性,显然都是曾经不成熟的形而上学思考的结果,但反观人的抽象形而上学思考行为本身,却从来只有一个,并没有层次高低之分,所以不难常识化理解,真正有高低之分的,只是形而上学行为的内在逻辑分析水平,所以所谓的哲学难问题的本质原因,皆在一个形而上学概念的动静结合解读中,不可不察,不可失察,终极之察,就是终极哲学。
如果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哲学史,我们能把那些接力于专门思考形而上学问题的哲学工作者抽象地理解成一个广义的人,那么终极哲学出现的必然性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这体现的不仅是哲学的整体一致性,更体现了哲学史的整体一致性。
这样我们再反观皆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旧哲学,不是整体迷失于动态分析,就是整体迷失于静态分析,其间更夹杂唯心与唯物思想派别的盲目划分,偶有动静结合如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唯物辩证法的高明,结果还是因为唯物的狭隘而无法通过终极形而上学思维建构起终极本体论。
建构终极本体论,是实现终极自圆其说的前提,正因为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终极自圆其说于说服一切人,所以我才进一步发现,以实现准终极自圆其说的道家思想统率的中国传统哲学,也无法常识化说服一切人。
同时我又发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不能实现终极自圆其说的内在原因——只懂理的辩证属性,不懂逻辑精准推理,尤其不懂形式逻辑的线型实证结构。
遗憾的是,相对于过去的不懂而无法应用,在中西方哲学深度融合的今天,知道用形式逻辑辅助进行辩证分析了,融合后也形成了有创新意义的新哲学理念,结果却依然无法实现常识化普及意义上的终极自圆其说。
通过精于逻辑分析的西方哲学的自圆其说水平至今不如中国传统和现代哲学,让我朦胧地感知着发现,形式逻辑的主观朦胧存在是人类共同的或显性或隐性的逻辑陷阱,不能通过理论创新终极揭示这个逻辑陷阱,人类集体的逻辑天花板便不可能彻底拆穿,不可知论就永远有生存空间,哲学就不能实现常识化普及。
在我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里,已经综合分析了阻碍哲学不能实现终极自圆其说的大部分逻辑障碍,如今敢自信于通过自上而下的整理将整个体系收尾,是因为通过中国传统哲学所谓物极必反规律的常识化解读,已经可以终极瓦解形式逻辑对人的潜在误导作用机理了。
因为坐井观天的哲学理论创新一贯有自下而上的思维特征,所以与通过写作展示相应理论成果的自上而下的先宏观后微观的思路有冲突,所以我必须提前说明,后面的许多内容虽然有证明我的前述观点之用,但其实在本人的创作顺序中是先在的。这其中体现的也是形而上学思考与形而下学写作之间的差异性,不可不察。
透过这样的文字游戏,如果还没被转晕,说明你的形而上学思辨能力可以,反之就是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浪费相对过多。如果通过这种明显的惰性看到自己文明属性的不足之处,那么我的哲学常识化普及任务便在您身上实现大半,反之就是你我之间无法顺畅沟通所导致的共同文明悲哀。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如能结合形而上学概念的动态与静态分析建立人文明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准,那么不但哲学常识化普及的标准确定了,而且哲学的自身定义也可以设定了,曾经的哲学无定论就可以消失了。
如果这就是主客观一致性的终极哲学意义,那么终极哲学由必然诞生向已然诞生的过渡,就大有文章可做了。可惜我不是专业人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