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宋元文学之九:关汉卿

中国宋元文学之九:关汉卿

  关汉卿为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伟大作家,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元代杂剧是由他奠基的。

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现存作品十八种。大致表现了三方面的内容,一类为公案剧,揭露社会黑暗和不公平,如《窦娥冤》、《蝴蝶梦》;第二类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斗争,如《救风尘》、《调风月》、《望江亭》;还有一类是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窦娥冤》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塑造,尤其通过她的满腔愤怒使自然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情节,强烈控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惨无人道,为长期遭受欺凌的人民大众喊出了反抗压迫的最强音。

全剧从窦娥幼年的悲剧生涯开始,她三岁丧母,七岁那年,父亲为了还债和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把她像抵押品一样送到蔡婆婆家作童养媳;十年以后,丈夫又早死,一连串的厄运更接踵而至。她与蔡婆婆相依为命地过着守寡的日子,然而婆母外出索债,赛卢医谋财害命,地痞张驴儿父子借口救活蔡婆婆,乘危要挟,搬进窦娥家来居住。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不料自己的父亲被毒死了,他转而诬告窦娥,以此威逼她屈从于自己的淫欲,窦娥宁愿见官而不" 私了" ,她以为" 明如镜,清如水" 的衙门父母官定能为自己作主。谁知楚州太守桃杌见钱眼开,草菅人命," 千般拷打,万种凌逼" ,窦娥仍不屈服,但为了使年迈的婆母免遭皮肉之苦,她招认了" 药死公公" 的罪名。尽管如此,窦娥的反抗性格仍然在发展着,她不甘于向命运低头,在走向法场的第三折,性格达到高潮,她至死不屈,强烈地指控天地之不平;临刑发下三桩誓愿:第一,用丈二白布挂在旗枪上,若系冤枉,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将飞向白练;第二,三伏天下三尺瑞雪,掩盖尸体;第三,楚州将因她的冤屈而大旱三年。行刑之后,奇迹不可思议地出现了:颈血没有半点落地;白雪掩盖了她纯洁的躯体;三年不雨,大地失去润泽。最后一折,她的冤狱终于得到昭雪。

作者塑造的窦娥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善良妇女,她守贞守孝,最终仍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她的悲剧在那个时代有着普遍意义,社会动荡不安,流氓横行霸道,官吏昏庸无能,人民的生命根本得不到保障。面对不公道的世界,窦娥由一个听任命运摆布的弱女子,终于走向了反抗,在绑赴法场的路上,她对世界的主宰者的天和地发出了愤怒的指责: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着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遇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一个负屈衔冤的女子,开始对天地秩序提出怀疑和控诉,是人民怨愤情绪的表达,她的死是悲壮的,有着感发人心的力量。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者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吸收了民间的一些传说因素,以满腔热情创造了这一作品。他重视舞台实践,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的展开层次分明,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都符合舞台演出要求,主要人物的性格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发展着;结构亦紧凑,场次安排富于匠心。戏剧中人物的语言富有个性特征。窦娥在第二折中有一段有名的明白如活的例子。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浪漫主义手法在此也得到了统一,如窦娥刑前的誓愿以及它们的最终实现,是作者伸张正义的理想寄托,也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关汉卿还有不少表现妇女问题的作品。《救风尘》中塑造了一个妓女赵盼儿的动人形象,她虽落入风尘,但聪明机智,利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的手法惩治了恶少,救出了八拜之交的姐妹,收到大快人心的喜剧效果。还有《调风月》、《望江亭》等。

关汉卿的历史剧亦有佳作,《单刀会》是至今仍按杂剧原貌在舞台上演出的唯一剧目。它通过关羽接受东吴鲁肃的邀请渡江赴宴的情节,歌颂了关羽智勇双全的英勇性格。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亦有特点,关汉卿将主人公关羽安排在第三折才登场,而第一第二折已为这位英雄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全剧结构简单,手法炼达,文词豪壮。  

关汉卿是当时戏剧界的一面旗帜,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一席不可移易的位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