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馆子时,吃完直接扔碎银子说不用找了,不怕钱不够吗

我们看古代影视作品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一些人在吃晚饭之后,直接扔了一些碎银子在桌子上说不用找了,然后就潇洒地走了。每次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可以说非常羡慕这些人,有钱真好。吃饭都不在乎价格多少,甩了钱就走。不过有时候想想这个现象有个很大的漏洞,就是这些人不怕自己扔的碎银子不够吗,这样不是很尴尬吗。为什么店里面的老板也都不担心银子不够呢?而且更奇怪的是,好像散银子永远都够付饭钱的。那么散银子真的是够付饭钱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说明一件事,古代的中国很少产银的。我们古代的银子开始的时候多数都是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的。我们国家和这些国家贸易的时候,银子才不断进入我国的。因为我国产银的地方很少,而且产量也比较低。所以在大多数时期,我国使用的货币都是铜钱,并不是银子。一般百姓家里面都不会有银子的。就是地主也只有大的地主才会有银子的,普通人家就更别想了。明朝后期,由于美洲大陆的发现,开采出了众多的白银。这些白银通过贸易大多数都流到我国的。所以我们看到银子成为货币的时候,是在明清两朝。那么,明朝两朝时期银子是什么概念呢?

在正常状况下,银子和铜钱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一般是一两银子是1000铜钱。而清朝时期一个士兵的工资一年加起来也只有四五两白银,一个县官一年工资也只有四五十两白银。可以说明,银子的购买力是很大的。一般来说银子都是由统一的机构铸成一定的形状来流通,其中最值钱的就是纹银,因为这个是官府铸造的,纯度较高,非常值钱。但一般人手里面也没有。大家手里有的只是一些碎银子。不过即使是碎银子也非常值钱。因为当时很多人一年下来也收入都不到一两银子。可见因为在百姓手中是非常稀缺的。

这样看的话就明白一件事,凡是吃饭的时候能用银子交易的都非常有钱。而且随便一点银子可能都有一两甚至几两。这么多钱相当于一个公务员一年的工资了,吃个饭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碰到用散银子付钱的人,老板高兴还来不及呢,根本就不用担心不够付钱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