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喜欢在朋友圈发这三种内容的人,一定要尽快远离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爱默生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品格应由他的日常行为来衡量。”
如今,微信几乎成为了每个人的聊天工具。很多人都乐于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日常,我们一旦想要了解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的朋友圈。
在她朋友圈中分享的状态里隐藏着她所见过的人、走过的路以及读过的书。朋友圈可以说是映照人品格的镜子。
就像蔡康永所说:“朋友圈里未必都是朋友。”在你的朋友圈中,有帮助你成长的“知音”,自然存在影响你前进的“绊脚石”。道不同,不相为谋,朋友圈可以见人品,如果你的朋友圈中有人发这样的动态,那就请你远离他。
我们的朋友圈是可以分群,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也许此刻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将来不一定就是最亲密的朋友,当初你们之间甜蜜的截图,可能会变为日后威胁你的武器,这是相当危险的。
有人在朋友圈发负面情绪的内容,把自我情绪意义的决定权交到别人的手中,实际上,唯一需要对情绪负责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你的负面情绪撒出去越多,你收到的负面也就越多。
对待日常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不是尝试去压抑,也不是随意地发泄,而是要好好地安顿它,找出它的来处,你才能找到它的去处。
很多人在朋友圈发的负面的动态有类似于:“新的一天,新的丧。”“我的生活如此糟糕,不如去卖麻辣烫。”
当“丧”字成为了新一代的流行词时,有的人就只是开开玩笑而已,而有的人就真的会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朋友圈里老是分享着“每日一丧”。
有的今天后悔嫁错了人,明天就会抱怨养孩子很累或是不被重视,之后又开始后悔自己的人生做了很多错误的选择。仿佛他的人生尽是不如意,自己一直活在泥潭里,生活也就毫无乐趣了。
要知道适当的抱怨是可以发泄情绪,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通过刷屏似的一味输出负能量,这种做法不仅疼了自己,还会影响别人。
其实每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很不容易的,哪一个不是在一边跌倒,又一边靠着生活里那点儿正能量或是小确幸再继续往前奔跑?
没有人是愿意在每天休息的时候,打开手机,扑面而来的全是让人压抑的负面情绪。
作家李尚龙曾经说过:“负能量就是在鞭笞别人的不好和责骂社会的不公;而正能量就是在讲完后告诉你,即使再苦再累,我依旧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些。”
如果你的老公不理解你,那就尝试着去沟通交流,工作有不如意就要想想该如何去提升自己,只是一味地抱怨却不知道改变,那就是把别人当做自己长期的“情感垃圾桶”。
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让你朋友圈的负面情绪来影响到自己,而对于这种“抱怨型人格”的人,还是得赶紧远离。
朋友圈的第二种人,就是频繁发动态的人,赶紧远离。
人越是炫耀什么,他的生活中往往越是缺什么,你所越想营造的某种形象,就越说明你不是那样的人,你自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那些稍有洞察力的人一眼就能看穿你是什么样的人,只是碍于自己的礼貌和修养,并没有揭穿你。
你的各种炫耀与显摆,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都是一个圈子的人,层次也都差不多,你需要的就是老老实实地做自己就好。
可是有一些人却非常的虚荣,你一旦打开她的朋友圈,映入你眼帘的就全是一些奢侈品,或是旅游的照片,给人的感觉,就仿佛她的人生一直都是旅游享受的,不需要和普通人一样去努力的生活。
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他们不需要如此炫耀,她们过得相当的低调,因为她们每天都忙着做自己要完成的事情,没有功夫去朋友圈接受表扬。擅长在朋友圈给自己立白富美或是高富帅人设的人,多半就是相当虚荣的人,他们是并不值得深交。
第三种朋友圈动态是崇尚扭曲的三观的人,这样的人请远离。
有很多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比较谨小慎微的,可是一旦到了网络上,就开始“肆无忌惮”了,而网络上看到的其实才是他真实的本色,是掩藏在内心得以释放的恶魔。
网络是更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性格的场所。有的人会经常转发很多毁三观的言论,就像崇尚“丛林法则”和崇尚“权术主义”,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生活中这样的人也许真能成就大事,可是绝对是不适合做朋友的。一个人三观不正,往后必定会生事端的。
通过以上提出的三点,看看你的朋友圈是否有这样的人存在,及早远离。
- The End -
作者 | 胖迪儿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Rotenberg, K. J. (1995). The Socialisation of Trust: Parents’ and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8(4), 713–72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