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4个月,学习上万次,这是什么样的课?说说我的感想

(这是F先生第 179 篇原创文章)

《F先生 · 设计企划系列课》的第1课自4月1日正式上线,至7月26日第10课上线,前后不到四个月,总学习次数已经超过万次。
而截至今天发表文章时,总学习次数已经接近一万二千次了。
没有商业推广,没有打折,也不设置优惠券,甚至购买多节课也没有一分钱优惠。
不会刻意请社群成员去宣传课程。如果有分享,都是他们情不自禁自发的分享。
不去“推销”。
一切,只用口碑说话。


(我的朋友圈截图)
每一课,都经过了“手工打磨”的过程。
所有PPT课件,要收集大量资料,经过自己的严格筛选,分析整合归纳,不断地去粗取精、压缩精简,直到课程的每个细节都是实用、易懂、可操作并同时提升思维的。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的朋友圈截图)
而且,为了保证内容的浓度,我将每节课的时间压缩在45至55分钟之间。
我不希望课程是记流水账、刻意拖延时间的。
平均每节课的录制次数是3到5次,经常第一遍都是录制超过一个半小时,后面的次数都会复盘总结,能不能再压缩时间,争取课程的每一分钟,对你们来说都是有效的。
就这样,每堂48分钟左右的课程,只算录课的时间就要4-5小时,而制作每一堂课件的总用时(课件是核心),远远的超过了录课的时间。
我粗略的算过色彩企划那节课,制作课件的时间加起来近26个小时,也就是超过三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时间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一节单课的购买价格,仅仅只是59元。
这得益于互联网,有了内容分发机制,使得每个学员可以只支付很低的费用,就能学习到原来难以触及的内容。
(我的朋友圈截图)
什么叫做“有用”,这可能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
我的定义是,能够解决痛点,在工作、思维等方面获得提高的,就是“有用”的内容。

(我的朋友圈截图)
最后的一点感受:我是以什么心态打磨课程的。
有一种心态是“我很牛,我有学问,现在我来教你”,这样的心态是不合适的。
这几年,我也了解过一些老师的课,开篇十分钟(整节课一共只有几十分钟)只介绍自己的职业背景与教育经验,一直强调 “我很牛、我是权威,如果你觉得我的课不好,是你的问题,是你水平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可是,要知道,你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听懂,并学以致用,提升他的能力,而不是自己炫技,或是不那么过关的课程质量找借口。

最后,感谢你们的支持与认可。
以后的路,携手并肩,一起走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