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艺文春秋 酒话 2019年第18期 (总第373期)
酒 话
胡一平
我的酒品不好。喝多了好说话。平时空想的,做得到做不到的,借着酒劲,便都说出来。指点江山,激昂澎湃,仿佛一切雄心壮志唾手可成。虽然白居易说得好:“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元稹更猛:“酒酣肝胆露,恨不对君剖”,但“陈”多了“剖”多了,就成了絮絮叨叨的啰嗦,讨人嫌。并且许多志,是没法实现的,说了出来,是要闹笑话的。及至酒醒,痛悔失言,追忆醉中癫狂,一思一汗,拍首跌足,惴惴不安,羞于见人。渐渐的,学会了安慰自己:没事,大家都知道那是酒话,作不得数的。然而这话到底是自欺欺人,说来壮壮胆可以,心里仍旧悬着,没底气。
关于戒酒,很多酒徒都下过决心。正如吸烟、吸毒、赌博之类,瘾君子们过足了瘾之后良心发现,亦或是因嗜好而遭罪时,大多都会有决而戒之的念头。然而那掷地的誓言余音尚在,发誓者们已然又杯筹交错、吞云吐雾矣。我亦下过很多次戒酒的决心,开始时是信誓旦旦的对老婆表态。破戒次数多了,老婆就嗤之以鼻,自己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便不太好意思再说出来,而是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及至后来,连自己也不信,暗暗的决心,都不太好意思下了。
图片来源网络
想戒酒而戒不了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不是因为酒瘾。有酒瘾的人,也不太可能想到戒酒。戒酒简单,但戒不掉的,更多的是人情、是积习、是心瘾、是推不掉的无奈和不敢推的懦弱……有些东西还是不要深入,太深入了,无异于伐魂攻心,会让自己鄙视自己。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大有道理。喝酒的人乐于听这话,践而行之,更是经常糊涂。但有些人,即便不喝酒也是糊涂的,喝醉了,有时倒能说上几句明白话。这个意思,苏东坡说得最到位:“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古今”。
糊涂不糊涂,在心,与酒的关系其实不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酒和美女,千古以来,总是为昏君担责。丢了江山,首犯不是昏君,不是庸吏,倒是酒与美女。就连圣人大禹,也对酒抱成见。他喝了仪狄酿的酒,觉得甘美异常,但却因此疏远仪狄,并下令禁酒,说了句预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被奉为圭臬。由此,君臣之昏聩,便有了轻飘飘的借口,非学不足、行不力,乃酒之过也。陆游倒是看得明白,他说:“镜虽明,不能使丑者妍;酒虽美,不能使悲者乐。”仪狄,传说酒是他最先发明的,有的人又说是杜康发明的。这等官司,文化人们打来打去,搞了几千年也没个断。这等糊涂虫,不喝酒,也是糊涂的。倒是钱钟书说得透彻:你吃到一只鸡蛋,就不要去追究它是哪只母鸡下的了。
如果不是真糊涂,有时候不妨借酒装装糊涂,这实在是酒的一大妙处。“竹林七贤”中不乏这样的高手,身处乱世,借酒装醉以远害全身。阮籍名声大,说的话别人爱听,有号召力。司马昭想篡位,但害怕人家乱说,尤其是阮籍这类名人。于是叫心腹去套阮籍对时事的评论,每次去,阮籍都是醉的。后来司马昭又为晋武帝求婚于阮籍,阮籍不同意,但不敢推,于是连醉六十日,此事遂作罢。高手呀!感觉司马昭仿佛狗拿刺猬,无处下口。连杜甫都佩服:“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晦日寻崔戢李封》)装醉与装病,是古今惯用的手法,以此逃世、避祸、躲避麻烦……。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明白人说的话,说的也是明白人喝酒。在乎什么,那就看喝酒的人了。
福远酒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仿王国维体例,也说说酒。万物之能成神器妙品者,必有特异之禀赋境界。酒之为物,有四个境界:味辛甘,大热,舒筋活络、御寒暖体、疏气解忧、消困解乏。此第一境也。言酒之物理性状。黄帝内经里说酒是百药之首,便是由于酒的这些功效。但倘若只能如此,那它就只能在中药铺里卖了。融洽关系、活跃气氛、亲近情感、拉拢人心、壮胆添力。此第二境也。这是酒的社会禀赋。藉此,酒得以大风行于世间。然而仅此,还不足以道酒之高明也。解放精神、遄飞意兴、激发灵性、点化文章。此第三境也。这是酒的文化禀赋。千古诗文书画中,那些个文采飞扬、有如神来的艺术妙品,多有酒的功劳。同一个人,一样的笔墨,喝了酒之后,那精神境界、生命状态就不一样了,写出来、画出来的东西,也往往迥异于常时。至此,酒就不能小窥了,非止于杯中之物,更有化外之功,与千古文明同在矣。然而这也还不足以阐明酒的神妙之处。持一壶而物我两忘、消垒块,神游天外、寄寓鸿蒙太虚;蓦然回首,世事恍然浮云中。此第四境也。当此时,酒已骎骎然入神界殿堂,堪称神物矣。
酒之神妙,还在于它能存久,且历久弥香,品质愈佳。人间物事中,酒实在是神韵独具的,再没有什么能与他匹敌了。普洱茶、鸦片烟固然也能存久,并且品质也会改善,但也不过几十年而已,再久,就坏了。其它的古董更不行,只听过价格涨,没见过品质变好的。酒可不然,保存得当,放他个千儿八百年的,不仅不坏,还会更好,可以拿去点化其它酒。这似乎有点像修道,久而成仙。连发酵的窖泥,也以老为贵。茅台镇的酒师们调酒时,便用极少的老酒去勾调新酒,让新酒获得陈化的口感和品质。人间的物事,一旦古老,便似乎变得神秘,让人敬畏。酒的好坏,除了酿造时获得的先天本质外,就看它的酒龄。在酒的世界里,独一个“老”字了得!初酿的酒,性暴烈,饮之,烧胃熏肺,损伤元神。但经过岁月的锻造,酒体的颜色、口感会发生变化,品质得到升华。那被酒体封存、融化的时光,成为酒的一部分。封存的时间越长,酒体就越圆柔、饱满、顺滑。碰到封存了数十年以上的神品,是不能只用舌头品尝的,更加不能用心灵去品。人还是有点敬畏之心的好,切忌用我们凡俗的心灵去品解神物,更不要狂妄地以为我们那卑微的灵魂能够与它发生共鸣。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忘掉自己。酒会带着我们去领略它的境界,触摸融化在其中的历史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喝酒的人,未必会很详细的知道酒是怎么酿的。但这也正是酒徒的难得糊涂:有的喝就好了,管它怎么酿的呢?我不能免俗,就捡些清楚的、不清楚的,随便说说。对与错,且不管,反正是酒话。酒的酿造,要讲究天时地利,顺应四时八节。这么说似乎有点玄乎神秘,其实无非是为了便于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出更丰美的香味而已。就蒸馏酒而言,世界上能酿出好品质的地方不多,贵州是个圣地,酒的圣地。清朝时,山西、安徽一带的盐商们逆流而上,到达赤水河边的小码头茅台,在此登岸,中转货物。这些商人兜里有钱,想要喝点美酒,便从汾酒故里找来酿酒师,专门酿酒给他们喝。同样的酿酒师,不同的地理环境,酒质大大优于其故地所产。后来,酒师们根据茅台的环境,又几经改变酿造方法,成就独特工艺。于是乎茅台这个小地方的美酒便开始了它的旅程,终而征服世人,大行于天下。可谓一醉倾人城,再醉倾人国。
喝高了的人说话,一件极小的事情,也绕得远远的,然后又从头理它个十次八次,再回到开头的那句话,小半天就过去了。我开始只是想说戒酒的,结果现在觉得绕得有点远,有点晕,真是得从头理理。既然都已经说了戒酒、酒的性状、酿酒,那就不可不说说酒徒、酒器和酒令了,否则便不周全。咱们做个事,可以慢点,但得周全!有时候我们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太多,以至于没有一件是极出色的,是可以傲视群雄的。会喝酒的人,就不喜欢太多的佐酒菜,太多了,喧宾夺主,冲煞酒味。孔乙己最会喝酒,他永远只要一碟茴香豆。在一棵树上吊着的人,往往不会吊死,而是成为研究那棵树的专家、权威。正所谓“不成功便成仁”。这话,我老婆肯定爱听。
酒徒的最高境界是听到“酒”字,就已沉醉。他的魂灵,已然与酒合二为一。无奈世俗不能懂高人,给这种境界起了个极难听的名字,叫“熟醉”,并且把它当作一种病。酒乡醉野里,千古以来,名流辈出,不可胜数。陶渊明出仕的动机,是因为有官田可以种黍酿酒。唐初有个大名鼎鼎的酒徒叫王绩,很是佩服陶渊明,陶渊明叫五柳先生,他便自封为五斗先生。据说他一次能喝五斗酒。王绩还是个才子,朝廷要给他官做,他挑了个小得排不上级别的闲职,且非此不干,原因是这个官署的长官焦革精于酿酒,冠绝当时。焦革见到王绩,大感知音,便经常送酒给王绩喝。他死后,他的老婆也继续供酒给王绩。没多久,焦革的老婆又去世了。王绩感伤极了,那到不是为了知音,而是“天乃不令吾饱美酒”。于是挂冠归田,回到家中,整理焦革的酿酒法,写了本《酒谱》。此书记载的好东西不少,传说当时的酒徒们仅仅是听到此书书名,便要馋得垂涎欲滴。可惜这本书后来不见了。元好问有一天突发奇想:“谁能酿沧海,尽醉区中民”,觉得要是把大海变成美酒,世人都能沉醉酒乡,那就天下太平了。可爱!他可以和老庄论道了。
图片来源网络
看了这些风流人物,可千万别对酒徒掉以轻心,否则我这是在误导。酒壮色胆、添恶意的事情多得很。酒不能使坏人变成好人,有时候倒是会让好人坏上一把。是谁说的,吃一顿好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他可不知道酒的厉害,对很多人来说,喝三杯老酒,就要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物与我的。皮日休说自己喝酒喝到酣畅之时,感觉奇妙,沮丧全无,无所思虑,以天地大顺为自己的封地,以宇宙洪荒为自己的爵赏。李白喝高了,除了写好诗,还说大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其实他老哥除了一身旧白衫和一把锈剑之外,身无余物。但磊落洒脱至极,真乃千古第一酒徒也!曹操杀人之余,喝了几杯酒,也变得酸溜溜的,要说忧道愁。他一手拿剑,一手持杯,长叹一声,捏着嗓门,徐徐说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多亏刘备孙权没在场,否则要笑死。敝乡安顺称米酒为“米老鼠”,我岳父一生爱酒,也为酒所害,晚年最爱说一句话:“一杯米老鼠,lào死多少英雄好汉。”lào字,敝乡的本意是毒害或毒杀,比如lào鱼、lào老鼠,但我不知道有这个字没有,只能用拼音代替。
古人有买椟还珠的寓言,含讥讽之意。其实不然,椟贵于珠的事情,多得很。这要看买者的取舍。取则贵、不取则贱,世事不都是这样吗?大款们不惜重金包养美女,未必是看重她那珠玉般的思想,看重的,倒是那佛家所说的臭皮囊。不亦重椟弃珠么?酒器因酒而生,久之,渐渐得道,自成一体。但可不能因此以为酒器贱而酒贵。很多酒器,从来不曾装过一次酒,生来就是高贵的艺术品,价值可不低于酒。那盛葡萄酒的夜光杯,不知道要买多少葡萄酒。但酒器终究是因酒而存在的,不管材质、大小、形状,无论是真装酒还是当摆设,都不能脱了盛酒的规矩,否则,就不能叫酒器了。忘本,会迷失自己。万物的存在,都有一个因。酒是酒器存在的因。
猜拳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古今中外的第一大酒器,非殷纣王的那个“酒池”莫属。纣王和一群男女,光着身子,在酒池里边划船嬉戏,边拿个勺子舀池子里的酒喝……孩子们小时候,总爱梦想一间堆着各种各样糖果与玩具的屋子。纣王实现了他的梦想。有酒喝,又要讲究酒杯、酒壶,进而还想美人伴饮。由此观之,人心确是欲壑难填。古人酿酒的功夫一般,但对酒器的讲究,却非现代人可比。文化的式微,由此可见一斑。酒与酒器,最早,是作祭祀用的。古代祭祀用的酒器,有六彝、六尊之分,根据等级取用。种种繁复的礼仪背后,是古人那对天地的敬畏之心。敬畏者更能工于其事,虽穷精竭力而不止,但求得尽善尽美。爱亦如是。曾经见过苗族妇女做的背扇(背孩子用的),满绣花纹,针脚绵密繁复到令人震惊,至今不能忘。这种伟大的工艺品,只有籍着母爱的力量,才可能完成。
但最高境界的酒器,是自己的心境。夫心境之为器,可以盛万物,天地、世事、人情……当然也能盛酒。心境不同,酒的滋味便相异。
喝酒人,不可不知酒令。酒助意兴,酒令助酒兴。早期有一种酒令,是比射箭,叫射礼。那时候估计房屋简陋,几步就可以走出门去射箭。对现代高楼中的人们来说,这是奢侈的富人生活。明清季,酒令品种多得五花八门,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剧、小说、中药、月令、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皆可入令。前人的风骚文雅,非现代人可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大的弊病就是把人搞得很忙,什么东西,都奔着实用、经济去。现代人诗都背不全几首,谁有那闲心去琢磨什么联句之类的酒令呢?就连《红楼梦》里的薛蟠,顶没文化的那个混混,他说的那个“女儿乐”的顺口溜,放到现在,还真没几人说来有他押韵。最早的酒令,是在酒宴中维护礼法的条规,限制饮酒而非劝人多饮。及至后来,渐渐成了一种纯粹的助兴节目,一种罚酒的手段。
我除了猜拳,其余的酒令,一概不会。悲哀!不过猜拳也不错,虽然我的拳术不高,但贵在嗓门大。一桌人喝闷酒,不妨扯上嗓子,吼他几拳,散散酒劲。那样的感觉,又非搜肠刮肚的排词联句可比。我看清明上河图,里面有些酒肆、茶馆,热闹非凡,就想到敝乡安顺老城时期的东门坡,茶馆酒肆沿街而设,耋老辈、背篼、板车夫们聚以消闲,喝茶饮酒,高谈阔论。猜拳、行酒令、掷色子罚酒者,声闻三里,酒香半城,蔚为胜观。街中醉者,可谓百态——或步履踉跄、扶墙而走,或执手争论、纠缠不清,或喃喃自语、向人憨笑,高唱革命歌曲者有之,朗诵毛主席语录者有之,指天骂地者有之……那可真是让人神往的景象。可惜拆了!酒徒的黄金岁月,在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留给中国文化的,就是那帮真醉的、装醉的酒徒们,在朦胧的醉意中,写就的千古风流。那神韵,那品味,绝非后来的时代可比。
或有人问,说了半天,倒是拿个态度,酒到底是好还是坏。这我可说不清。套用酒桌上的老话:好不好,都在杯中。
猜拳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 作者简介
胡一平:安顺日报社副总编、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