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与观音、文殊、普贤共称佛教四大菩萨。“地藏”二字意为“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为其道场。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亦有六地藏之称,其佛语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虽为菩萨,但其形相有别于其他菩萨。地藏菩萨是剃发圆顶光头,身着袈裟的声闻形或比丘形,这和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僧人形象是相同的。敦煌尊像中的地藏菩萨像,唐前期地藏菩萨多持宝珠和结印,后随着地藏信仰的深入,造型上有所变化,出现被帽像,手持宝珠和锡杖的形象。持摩尼宝珠,表示满足众生之愿望;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也表示戒修精严,这种形象的地藏菩萨像,犹如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以救济世人之苦为己任,给人以亲切感和亲切感。
唐后期的地藏菩萨有35身,在洞窟内无固定位置,还有部分补绘于前代洞窟内,最多的在一窟内绘有9身。这些地藏菩萨以立姿像为主,兼有少数半跏趺坐姿像。此外,还现两身被帽地藏菩萨像,头戴丝巾围成的帷帽,这种造型的地藏菩萨像,唐以后得到了广泛流行。
五代、宋时期壁画中有十身地藏菩萨像。由于有关地藏与地府十王厅变相的兴起,独尊的地藏菩萨像数量减少,其中有5身为被帽地藏菩萨像。此后,壁画中的地藏菩萨像逐渐减少,仅有一幅西夏时的被帽地藏像遗存。
在大乘佛教中有许多以教化六道,尤以人间为本愿的佛和菩萨,如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以及观音菩萨等。与观音菩萨的信仰相比,崇拜观音的目的,大多为了利益现世,或往生净土,而地藏菩萨信仰,虽也有利益现世一面,如代众生受苦,祛除疾病,满足众生需求等等,但是更多的则认作是维系六道,连接生死,是为超度亡灵的罪障而解脱六道轮回苦厄的菩萨。为超度亡魂,解救坠落地狱的亡者,人们祈祷地藏菩萨给予救济帮助,使亡者得以解脱。似乎生者将亡者托付给地藏菩萨后,可以减轻生者的不安和烦恼,得到安宁和慰藉。这样,地藏菩萨就以解救亡者连结生死两界而赢得了世人的普遍信仰。
在敦煌藏经洞所出的《地藏菩萨经》中,把地藏菩萨案查地狱阎罗王审判联系到一起,说地藏菩萨居住南方琉璃世界,以天眼看到冥界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见此不忍,遂发慈悲心怀,深到地狱,案查监督阎罗王判断是否有错、公正,而对于那些造地藏菩萨像,念地藏菩萨经、唱地藏菩萨名者,临死前地藏则亲自往迎,免入地狱,即令坠入地狱,亦能加护,并使之拔脱罪苦,往生极乐世界。
材质:彩绘绢本
这是一幅中国早期的地藏菩萨来迎图,地藏菩萨现比丘相,方面大耳、面庞圆润饱满,神态祥和、法相庄严。身着红色僧袍,手持明珠,佩耳珰、项圈及手镯庄严全身,赤足立于莲台之上。地藏菩萨身躯健硕,浑身充满阳光和活力。从衣衫和披帛的飘动及双足前后站立的姿态可以感觉到地藏菩萨驾云而来的动感。
尺寸:65 x 18.5 cm
出处:敦煌藏经洞
藏地: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
地藏菩萨现比丘相,面相方正,双耳垂肩,浓眉细目,五官俊秀,神态安详,飘逸洒脱。俊美挺拔的身材,年轻秀丽的相貌,颇具感官魅力。身着通肩袈裟,方格福田尤为醒目,配饰耳珰、手镯及璎珞挂饰庄严全身,右手胸前施说法印,赤足立于莲花之上。脚下莲座是左右分开,且颜色和莲瓣均不同,衣裙下摆微微飘动,以强调行云动感效果。
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菩萨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唐代,9世纪 绢本设色
此菩萨将衲衣披在两肩上,面向右前方,双手的姿势几乎与Fig.88的相同,只是多了一个净瓶。剃了发的头,下颚和上唇涂了蓝色,相貌特征完全是中国人,以柔和的曲线传达出慈悲和哀怜的神情。双手的部分轮廓线用红色。 从右肩斜向下到左肩有一条由白色小点组成的线,好像记录了这段窄的绶带,鲜艳的颜色搭配他们墨色的波浪线,无论如何都是明显的,暗示当光线透过两层织物时形成了云纹绸,某些局部地方绢上已经看不出任何颜色了,就象另一个地藏菩萨的背景——他手持宝珠,更加健壮魁伟,穿着普通的红、绿、溗{强烈对比的袈裟。 最后一幅画的手的部分的轮廓线仍然使用红色,尽管外表有区别,但他们的时代非常接近,很可能都是9世纪晚期的作品。
尺寸: 90.2 x 27.3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绘画
上述菩萨不容易被区分,如果不具备足够的识别特征,就很难断定具体是哪一位菩萨。假设宝冠上配有化佛时,他就很容易被认定是观世音菩萨。只有一个菩萨很容易被识别,身着由很多布片缝成的衲衣,头部如僧侣般剃发的像,无疑就是地藏菩萨。
高106、宽58厘米,绢画
史密斯学会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也王宗翰送给叶昌炽之物,后来也大致一并流传,但从弗利尔美术馆的馆藏号看,是在1935年入藏该馆的。 主尊地藏侧身半跏坐,披帽,左手托宝珠,右手外伸(画得很别扭,这恐怕是很少有刊物愿意发表这张图的原因),右上角题“南无地藏菩萨”,下面还有“忌日画施”四个小字。右侧是金毛狮子、道明和尚,道明的上方榜题“道明和尚”;左侧站立执锡杖的武士,上方榜题“五道将军”。下方主榜题已经漫漶,主榜题左侧画一菩萨结跏趺坐,无榜题;主榜题右侧画一女供养人二侍从,榜题“故大朝大于阗金玉国天公主李氏供养”。此李氏是于阗国王之女,嫁给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据榜题,此时已卒,这件绢画为忌日施画,卒年不详。
被斯坦因收集的地藏菩萨绘画,曾介绍过以独立像出现的绢绘幡画,以及认为是10世纪初的没有纪年的被帽地藏菩萨像等。到了10世纪后半叶,地藏菩萨的信仰更加高涨,这一情况,除了本图和接着它的两个图外,还可在伯希和收集品中,多见同一时期的地藏绘画等得到证实。 画面上段,是作为六道救济者的地藏伴随的两个菩萨。六道是用各自细小的道上配上象征性的小像来表示,左方最上段的小菩萨像代表天道,其下的二道是畜生道(用牛马来表示)和地狱道(用拿着耙子的鬼来表示)。右边从上方开始分别描绘的是人道、阿修罗道(以捧日月的四臂天部来表现)、饿鬼道(用被火焰包围的像来表示)。此画的供养人是敦煌的康清奴,此时祈愿除天道外的五道的解救,其斯绘者厥有清信弟子康清奴身居火宅 恐堕于五趣之中 祸福无常 心愿于解脱之刃 今者更染患疾未得痊#愿微疴速退于身躯 烦恼永离于原体 功德乃金锡振动地狱 生莲珠耀迷途还同净土 更愿亲姻眷属并休康宁昆季枝罗同霑福分
题记大意是:此绘画施主清信弟子康清奴,唯恐堕入火宅五恶道。此世间祸福皆无常,渴望心灵的解脱。现今再度受病魔之袭扰,得不到痊愈。祈愿这小小的不幸速离身躯,所有的烦恼永远消失。地藏具有锡杖一振,使地狱生莲花,用宝珠使黑暗道变成明亮的功德,还归净土,并启愿双亲和姻戚及其他有关系的人都得到健康安宁,一族都在沐浴于顺调的恩惠之中。
此幅地藏菩萨作沙门相,光头,戴风帽,身穿田相袈裟,高鼻丰唇,面相圆润饱满,戴项圈手镯。左腿微盘,跌坐于莲花宝座上,右腿伸出,赤足踩于莲花之上。右手向上曲指置于膝头,左臂弯曲举于胸前,拇指、食指拈扶锡杖。菩萨身后、脑后有圆形的身光、头光,饰以云纹、半团纹等图案。身光的圆与头光的圆相交,莲座宽于身光,与菩萨的面相与身姿成协调、稳定之势。菩萨头光上端浮缠枝花卉华盖,上饰璎珞珠幔。地藏菩萨两侧站立佛教弟子,梳高肉髻,右侧弟子身穿青衣,左侧弟子身穿红衣,均手持经卷。菩萨身后幻化出云彩,左右对称,分布均匀,分别代表了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六道轮回。人物眼部未点睛。画面上部有七处榜题长条,均未题字。通幅设色艳丽,描绘细腻入微,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