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人欲修大道、成金仙、历亿万年而不坏,下手之初,不可不得其根本。根本为何?即玄关窍也。夫修真炼道非止一端,岂区区玄关妙窍可尽其蕴哉?盖天有天根,物有物蒂,人有人源,断未有无始基而能成绝大之功、不朽之业者。试观天地未开以前,固阒寂无闻也;既辟而后,又浩荡无极矣。谓未开为天根乎?茫荡而无著,固不可以为天根。谓已辟为天根乎?发育而无穷,亦不得指为天根。是根究何在哉?盖在将开未开处也。又观人物未生之时,固渺茫而无象也;既育以后,又繁衍而靡涯矣。谓未生为本乎?溟漠而无状,固不得以为人物之本。谓既育为本乎?变化而靡穷,亦不得视为人物之本。是本果何在哉?亦在将生未生时也。欲修大道,可不知此一窍而乱作胡为乎?太上示人养道求玄之法曰“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此明修士要得玄关,惟有收敛浮华,一归笃实,凝神于虚,养气于静,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自然万象咸空,一真在抱。故《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又邵子云:“冬至子之半,天根理极微。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此时即天理来复,古人喻为活子时也。又曰:“一阳初发,杳冥冲醒。”此正万物返本、天地来复之机,先天元始祖气于此大可观矣。但其机甚微,其气甚迅,当前即是,转念则非,不啻石火电光,俄顷间事耳。请观之草木,当其芸芸有象,枝枝叶叶,一任灿烂成章,艳彩夺目,俱不足为再造之根、复生之本,惟由发而收,转生为杀,收头结果,各归其根,乃与修士丹头无或异也。归根矣,是由动而返静矣。既返于静,依然复诞降嘉种之初,在物为返本,在人为复命,非异事也。一春一秋,物故者新;一生一杀,花开者谢。是知修士复命之道,亦天地二气之对待,为一气之流行,至平至常之道也。能知常道,即明大道。由此进功,庶不差矣。世之旁门左道,既不知大道根源,又不肯洗心涤虑、原始要终,或炼知觉之性,或修形气之命,或采七金八石以为药,或取童男幼女以为丹,本之既无,道从何得?又况狃于一偏,走入邪径,其究至于损身殒命者多矣。是皆由不知道为常道,以至索隐行怪,履险蹈危,而招凶咎也。惟知道属真常,人人皆有,物物俱足,知之不以为喜,得之不以为奇,如水火之于人,一任取携自如,休休乎虚而能容,物我一视,有廓然大公之心焉。至公无私如此,则与王者民吾同胞、物吾同与、体天地而立极、合万物以同源不相隔也,斯非与天为一乎?夫天即道,道即天,天外无道,道外无天。惟天为大,惟王则之;惟道独尊,惟天法之。故人则有生而有死,道则长存而不敝。虽至飞升脱壳,亦有殒灭之时,然形虽亡而神不亡,身虽没而气不没。《诗》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其斯之谓欤?是皆从虚极静笃而观来复之象,乃能如此莫测也。学者可不探其本而妄作招凶哉?

  太上示人本原上工夫,头脑上学问。此处得力,则无处不得力。学者会得此旨,则恪守规中,绵绵不息,从无而有,自有而无,虽一息之瞬,大道之根本具焉;即终食之间,大道之元始存焉。从此一线微机采之炼之,渐渐至于蓬勃不可遏抑,皆此一阳所积而成也。纵浩气塞乎天地,阳神贯乎斗牛,何莫非一点真气所累而至乎?学人不得这个真气,但以后天形神为炼,不过如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耳,何敢与天地并论乎?惟行此道而与天地同体,乃极亿万年而不坏。修道者须认真主脑,采取不失其时,可也。

返回目录

(0)

相关推荐

  • 你真的读懂《道德经》了吗

    <道德经>不仅描述了宇宙的高维智慧,也给世俗生活提供了本源指引. 但如果没能抓住其中蕴含的真意,<道德经>或许也会被看做是厚黑学.养生学.诡辩学--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 ...

  • 《道德经》通读 第十六章

    <道德经>通读  第十六章 原文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

  • 道德经~打坐要领(连载06):天地之根 | 看见静坐中的念头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回到"走进道德经"静心活动.每天,我们将为您诵读一章<道德经>,同时结合静坐的方法,与您共同在宁静中走进经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静坐引领 现在,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为腹敬善媛 - 道德经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修炼之道,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二章 知子守母-道德真源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金丹一物,岂有他 ...

  • 道德经讲义-第十一章 有为利无为用-道德真源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夫道生于鸿濛之始,混于虚无之中,视不见,听不闻,修之者又从何下手乎?圣人知道之 ...

  •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与解析 &qu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二章 坐进此道-道德真源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夫道者,生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九章 得一为本-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九章 得一为本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