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巴蜀之地后,秦国的实力究竟获得怎样的飞跃
公元前316年,四川盆地的巴蜀两国彼此相攻,北面的秦国趁机派国尉司马错统兵入川,一举攻灭巴、蜀两国,“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此前,秦国因为重用商鞅变法,国势日渐强大,此番获得巴蜀千里沃野后更是如虎添翼,凌驾东方各国之上。“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秦国在巴蜀地区苦心经营,筑城邑,兴水利,修栈道,很是下了些功夫。尤其是派出的两任郡守,更是给巴蜀之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任郡守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兴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工程,灌溉良田千里,使四川盆地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还有担任蜀郡守40年的张若,依照咸阳城的规模布局,建筑了成都城,设置了专门管理织锦、冶铁、井盐的机构,极大促进了巴蜀经济的发展。
除了肥沃的土地、丰饶的物产外,巴蜀在军事地理上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其典型的盆地地形和外围连绵不绝崇山峻岭,为其提供了良好的防护,西、南两面直到隋唐时代吐蕃、南诏两国崛起时才受到威胁,北面的千里栈道与秦国本土连为一体,可以将巴蜀所产畅通无阻地运往关中,为秦国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
至于与和楚国交界的东面,有汉水上游的山地和三峡天险,易守难攻。相反秦军若沿水路向长江中下游进军攻楚却相当便利,“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事实上,也正是占据了巴蜀之地后,秦国才能动不动对地大物博的楚国发动攻击,对其予取予夺。
从版图上看,秦国取得巴蜀之地后,面积已经超过了楚国以外的其余各国,拥有了今天的陕西、四川、重庆大部和甘肃东部,而且坐拥中原以西之地,在匈奴兴起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西、北、南三面都没有敌国,可以全力东向,攻守自如,处于“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的王者之地。西汉建立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也认为: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