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一:巴山蜀水纳贡茶
作者:初旭
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长长岁月悠悠的歌, 一滴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这是电视剧《封神榜》的主题曲,也是中国历史的主题曲。
从史书记载到民间传说,商纣王就是一个整天不理朝政,涂炭生灵的帝王,他还是一个爱出风头的歪文人,正是他的这一德性,正是那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这首戏弄女娲娘娘的歪诗,将六百多年的江山毁于一旦。
话说女娲也是一个有脾气的女子,看见歪诗,气愤至极,决意给纣王一个先败臣后败君的惩罚。当即悬出光分五彩、瑞映千条的“招妖幡”,诏来了千年狐狸精一步一步实施着自己的报复计划。狐狸精乔装打扮的苏妲己顺利入宫后,成为潜伏在纣王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由于苏妲己的枕头风吹得好,纣王言听计从,更加荒淫无度,一时间民心焕散,怨声载道。
早就与纣王结怨较深的周武王审时度势,号令三军,浩浩荡荡,杀奔商都,直逼纣王放火自焚。纣王死后多年,至今仍不明白,正是那首歪诗惹祸。难怪后人有诗讽刺说:“三月中旬驾进香,吟诗一首起飞殃。只知把笔施才学,不晓今番社稷亡。”这无疑警告那些歪诗人,诗可写,但歪诗不能写。
周武王伐殷灭商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便将自己的一位宗亲封在巴地,我们从新华网发布的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行政区建置地图来看,巴地是一个疆域不小的邦国,东至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西达焚道(今湖北宜昌市西南安边场),北接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地区),南极黔涪(相当今四川涪陵.一带),当然,这个巴国也包括川南的泸州、纳溪一带。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以重庆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之为巴国,以成都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蜀国。泸州一带现代划归四川,我们被称作蜀地也不难理解。
巴王作为周朝的诸侯国,理所当然要向天子周武王进贡。《华阳国志》卷一“巴志”中便开具了一份十分详细的贡单:五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既是贡品,必定珍贵,然而巴王上贡的茶却是珍品中的珍品,“巴志”在这份贡单后面就特别加注了这么一笔:“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支,蔓有辛药,园有芳翦香茗。”这个意思很明白,上贡的茶不是深山野岭的野茶,而是专门有人培植的茶园里的香茗。从这份贡单看出,早在三千多年前,泸州一带就有两样产品上了贡单,其中一样就是茶。同时也说明周朝初期巴国就开始了人工植茶,周武王接纳了茶这宗贡品后,是用来做药,品尝,还是什么的,目前无从稽考。但《华阳国志》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常璩,字道将,是司马迁式的学者,他所记录的东西还是值得信赖的,这是目前已知的可信文献史料中首次记载茶为贡品的史书。
当时,在四川这块版图上,除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还有一个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国。这个蜀王在古蜀的历史传说中,不仅是开国国君的蚕丛王,也是一位教民蚕事,驯育野蚕为家蚕的君主,,还是驯养鱼鹰帮助捕鱼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一个重视茶业的国君。蜀王就曾把他一个名叫"葭萌"的弟弟分封在汉中地区,封号为苴侯,并且把苴侯所在的那个城邑称作"葭萌",也就是那个时候所说的茶邑。“蜀人谓茶曰葭萌。”这句话就出自西汉蜀郡大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扬雄的专著《蝤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世称《方言》中,“巴蜀贡茶千古事,约定俗成始茗饮”也并非空穴来风,那些盘旋在大山深处的茶马古道就是最好的见证。
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国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互不服气已经由来已久。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位于川东岭谷地带,这里山高谷深,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建筑水平和交通运输技术低下的古代,巴国一带并非良好的人类聚居点。但在巨湖年代,大量矿物质随着水流进入湖泊,并在水流向东的出口附近堆积,让川东拥有了丰富的岩盐资源。巴国控制了盐,就等于控制了一个地区的命门,当时的巴国人,就像今天的中东石油土豪一样,通过卖盐给蜀国和楚国,过上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生活。有了余力的巴人,就想控制西侧川中丘陵的农业用地,这样一来就和稳扎稳打向东扩张的蜀国发生了矛盾。这个葭萌封邑为侯后,不懂政治,竞与世仇巴王修好,友善往来,这种做法一下触犯了兄长蜀王的底线。蜀王一怒之下发兵向葭萌问罪,区区一侯的葭萌,哪里是蜀王的对手,很快就被蜀王摆平,这个葭萌只好逃往巴国寻求政治庇护。
当时已经很了得的蜀王哪肯善罢甘休,便索性挥师直捣巴国。巴王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毫无准备,为了抵抗蜀兵的进攻,巴王和葭萌慌不择路地便向比邻的秦国求援。世称虎狼之国的秦国早就看中巴蜀“天府之国”这块肥肉,秦惠王见巴国求援,便放弃伐楚,乘机出兵伐蜀。一举灭了蜀国之后,这个野心勃勃的秦惠王又挥师东进,攻灭了苴国和巴国,并从已攻占的巴蜀之地举兵伐楚。
在这场“鹬蚌相争”的战争中,秦国是渔翁得利者,不仅大大扩展了领土,还采取将秦人移入巴蜀的移民政策,这些移民不仅知道了茶的作用,还学会了种茶和品茶。清代大学者顾炎武《日知录》中所说:“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我们说,一切皆有因果。如果当初不是巴王“病急乱投医”的荒唐举措,“秦灭巴蜀”的历史将被改写。巴蜀茶走向中原的脚步将会放慢半拍。回过头来看历史,这说不准就是一场蓄意已久的阴谋。饮茶在北方民族,是一种生理需求。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而茶叶富含维生素、单宁酸、茶碱等,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可以从中得以补充。茶中大量的芳香油还可以溶解动物脂肪、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茶叶的功能恰好能弥补了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中缺少的环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于茶叶的依赖性远远高于中原民族,茶叶正好成为秦王朝化解或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好武器。也许这次战争就是一场不易言表的茶叶大战,纳溪贡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因为有了这场战争,茶这种植物以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讲述着自己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故事,一年年,一代代,不曾消解和衰退,也让人从中品味出中国人的生存奥妙。
相关链接:
纳溪区隶属于四川省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之南,永宁河下游两岸,东经105 °09′~ 105 °37′,北纬28°02′14″~28°26′53″之间,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界宜宾市 江安县,北邻江阳区。
纳溪区,因三国时期“蛮夷纳贡出此溪”而得名,又名云溪,有“海纳百川”之意。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建县,1996年7月1日,纳溪撤县建区,为泸州市纳溪区,结束纳溪建县764年历史。
纳溪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幅员面积1150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47.06万人(2016年),辖12个镇3个街道,拥有天仙硐风景区、云溪温泉、凤凰湖景区、护国战争纪念馆等景点。
纳溪区享有 “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重点产茶县” 、“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特色竹乡”、“中国民生建设百强区”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