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座寺名,一副对联,说出世上至简之理

古人说“读书明智”,明的是什么智呢?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非就是一个为人处事的分寸。

战国末年,楚国有一个人叫宋玉,写了一篇文章叫《登徒子好色赋》。在这篇文章里,他描述了一位美女,说是“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意思就是说,这位美女不胖也不瘦,身材刚刚好。

实际上“刚刚好”,就是我们为人处事时,总想拿捏的一个分寸。

只不过这样的一个分寸,说起来好像挺容易,其实想要拿捏得稳稳的,并不是很简单。

就像《红楼梦》里的这副对联一样。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是扬州城外,一座破庙门前的一副对联。这座破庙虽然在村野之间,而且已经破败不堪,但寺名却保留了下来,叫做“智通寺”,取“智慧圆通”的一个意思。

什么叫“智慧圆通”呢?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慧”字,上面是一个“彗”字,下面是一个“心”字。这个“彗”字本意是用手去整理野草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扫帚。

这也就是我们的古人,把彗星叫做扫帚星的原因。

把无用的野草,变成有用的扫帚,这就是这个“慧”字的作用。因此上,一个智力很高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有智慧?

其实也不一定。

一个人尽管智力很高,可如果缺少把野草变为扫帚,把无用变为有用的能力,根本就算不上有智慧。

只不过,这个能力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圆通。

就比如说贾雨村,他的智力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也不会在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后,去到京城就考中了进士。后来被委派到地方上当官,更是升任为苏州知府。

可惜这时的他,只能说是有智力,却并没有智慧。

用《红楼梦》的原话说就是: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

因此知府当了一年左右,就被上司找个由头,参了他一本。据说皇帝闻听龙颜大怒,便革了他的职。他倒是无官一身轻的模样,四处闲游野逛,后来更是到林如海府上,给林黛玉当起了家庭教师。

话说这一天,贾雨村饭后无事,便信步到城外闲逛。

谁知无意之间,就来到了智通寺。对于这座寺庙的名称,他倒是没什么感觉,反而对这副对联很感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

只因为这时的贾雨村,已经开始懂得圆通处事了。要不然,他就不会到林如海府上,去给林黛玉当家庭教师了。

然而懂得圆通,就是有智慧了吗?

正如这副对联说的那样,显然不止是这些。

因此,贾雨村一看到这幅对联,便觉得这座庙里面,一定有一个在尘世中翻过大筋斗的人。于是一边想着,一边也就走了进去。

谁知进到庙里面,却只看到有一个老僧,正在那里煮粥。想要攀谈几句吧,居然还既聋且昏,根本就是答非所问。

眼见如此情景,贾雨村便转身走了出去。

怪不得有一句俗话,说是“可为知者道,莫向俗人言”呢!实际上这座寺庙的名称,再加上这副对联,就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贾雨村:

圆通处事能保证他青云直上,但还是要懂得适可而止。

只可惜他虽然心有所感,但终究还是没有悟到。竟然还进到寺庙里去了,竟然还开口向老僧询问,竟然因为老僧几句答非所问的话,就觉得不耐烦了。

殊不知,就因为这次的不耐烦,他此后的命运,也就冥冥中注定了。

果然没过多久,贾雨村就靠着与林如海的这层关系,攀上了贾府。后来在贾府的运作下,更是不但官复了原职,还一路高升。

然而就是因为当初,没真正弄懂这副对联,最后终落得一个“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下场。

那么,这副对联是不是想告诉贾雨村,不要去追名逐利?

当然不是。

实际上不只是《红楼梦》里的贾雨村。试问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谁脱得开“名利”这两个字?

既然脱不开,去追名去逐利,当然也就在所难免。

只不过,就像我们开头聊的,太想拿捏好这个分寸了。

可是这个分寸,就像是美人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而刚刚好的那个度,实在是太难拿捏了。

怎么办呢?

实际上这副对联,已经告诉了我们。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副对联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人毕竟活在世俗之中,不管是因为填饱肚子、养家糊口,还是因为利字当头、欲壑难填,终究逃不过“名利”二字。

这没什么不对,但是要掌握好分寸。

该如何掌握好这个分寸呢?就是在自己身后还有余的时候,赶快抽身,及时收手!不要等到眼前无路了,才想起来回头,那时已经晚了。

然而,从人性方面来讲,真实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

没有人愿意陷入眼前无路的境地,但却总感觉自己的身后,还有富裕。哪怕是在眼前无路的前一秒,大多人还是会这么想。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太想拿捏好这个分寸了。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倒是更应该,向那些爱美的女性学习,就是宁可让自己瘦一点,也不要让自己胖了。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这个世界没有刚刚好的事。

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觉得“刚刚好”时,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眼前无路的境地了。

道理就这么简单。

本文为“索彦聊诗词”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并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