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百科:有一种烤火神器叫“烘笼儿”

“烘笼儿”,曾经的烤火神器。

跟我读

烘笼儿【hōng lōngr】

词释义

“烘笼儿”,又叫烘笼子,是一种在竹篾编成的篮子中放陶钵烧炭,用以取暖的工具。

显示所有大图

图为老太太把“烘笼儿”踩在脚下取暖。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烘笼儿”堪称四川人的“烤火神器”。宋代曾几在《茶山集》中写道:“前庭锦烘笼,君向何许得。”说明早在宋朝,“烘笼儿”就已经在使用了。

随着空调等取暖工具的普及,除了在偏远的农村还有迹可循外,这种昔日的“烤火神器”已逐渐淡出大多数人的视野,不过,“烘笼儿”一词却以另外的形式延续了下来,形容热。

造个句

1. 不要一直往我身上靠。这么热的天,你就跟个“烘笼儿”(发热源)样。

2. 接近40度的高温,把工地烤得像个“烘笼儿”(闷热的烘笼子),让人遭不住。

川话深领域——“三换”

“烘笼儿”除了是四川人冬日的取暖用品外,还可以客串一下食物加工工具,花生、胡豆之类的坚果也可放进烘笼里烧着吃。不管是“烘笼儿”还是这些坚果,都可以通过“三换”的方式获得。

“三换”指的是收购废品的人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花生、胡豆、“烘笼儿”。用来换的都是比较破烂的东西,所以“三换”后来引申为不值钱的东西。

旧时一般的四川人比较节省,一样东西没有用到“三换”的程度,往往还是会“修修补补又一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