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技法讲座|印章章法分类(二十五)

从点画分之点画粘连法

顾名思义,点画粘连法的章法形式,即谓印文点画互相粘连。如白文汉印“杨博”,其“杨”字的字画线条都紧紧地粘在一起,线条和线条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与留红。确切地说,它的点画粘连在一起了。
汉印“孙征之印”“万延年”“谢枝私印”“杨翁孺”“庞寿”“东郡守丞”“隐昌祭尊”“军司马印”等,其印文的某些线条亦粘连在一起,犹如铜板或者铜块,埋在地下,日久年深而锈蚀所致。因此这种白文粘连印,也俗称“烂铜印”。再看朱文汉印“叔贞”“郇嵡私印”,印文的线条之间时有粘连,犹如铜条、铜杆埋在地下,日久年深锈蚀所致,故这种朱文印俗称“斑铜印”。
无论是烂铜印还是斑铜印,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印文的线条与线条之间时有粘连,这也是与印文破残法的区别与不同之处。粘连法印章的总体风格是苍古淳朴、典重高雅、落落大方、自然天成。因此,后来的印人特别青睐此法,并精心加以仿效刻制,佳构迭现。如陈衡恪的“无娱为欢”,四个印文皆采用粘连法刻制;蒋仁的“蒋仁印”,其中“蒋”字的粘连令人叫绝;来楚生的“鸳湖冷月”,其印文线条古拙之中时有粘连之法,分分合合、多姿多彩,看来某些线条应系用刀把有意敲击而为,才会造成如此线条粘连的。归昌世的朱文印“君子有常体”与汪关的朱文印“徐汧私印”,线条之间红斑点点,粘连得十分别致;但似乎有些做作,曾引来印坛的微词贬义。然而它们作为斑铜印的代表作,聊备一格,亦未尝不可。
由此看来,明清以前的粘连印,天人合一而成者居多;明清之后的粘连印,则印人刻意而为者居多。刻制古香古色、妙趣横生的点画粘连法的印章,要求在章法设计时要掌握“有度、有数、有味”六个字。
“有度”,即合理。达到预想的效果即可,不能过度、不能一意地追求粘连。
“有数”,即粘连在何处。粘连多少应心中有数,不能随意而为、毫无目标。
“有味”,即有趣味、有意境。粘连不能盲目地乱粘一气,要有选择、要有“恰到好处”的全局观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