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众家第134期】(第三期征文第20篇)宋季珊||母亲河——滦河

文艺众家第三期主题活动征稿:故乡,那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间:11月19日至12月18日。形式:散文、小说、书法、绘画、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量还将有奖励。家中的学童也可投稿,我们有一个文艺小星星栏目。 投稿信箱:2084791183@qq.com

宋季珊

母亲河——滦河   

  我的户口本上填写的祖籍是“河北省滦县”,距离我出生长大的地方---首钢矿山5里地外有那么一条河叫滦河。小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春游、秋游,矿山那个地方没什么玩的,同学们最爱去的就是5里地外的滦河边了。

那时候的滦河是真正的母亲河,周边村庄、矿山以及灌溉的用水全部来源于它。她那么清澈、温婉,你弯下腰就像看着慈母的眼睛一样,那里映照着自己的脸,明晃晃的;她那么浩淼、潋滟,你极目眺望,她宛如慈母的怀抱一样博大、宽广,似乎要将你拥入怀中;她又是那么的平静,潺潺的,不疾不徐,仿佛慈母温柔的话语,能安抚你内心的痛。

每次秋游或春游,孩子们都会扛着锅碗瓢盆步行几里地来到滦河边野炊。在绿草茵茵的河岸边,每几个学生一组开始搭起炉灶,架上锅起炊,油盐酱醋是一应俱全的。毛头大的孩子们边嘻嘻哈哈边七手八脚的炒上几个菜,之后再从滦河里舀上半锅水,把河里捞出的小鱼小虾直接扔进锅里煮成“河鲜汤”。那热闹有趣的情景,现在想来还别有一番滋味呢。

最好玩的要数秋天的季节了,孩子们会从滦河旁边农民已经收获完了的地里,再仔细的翻刨一番,刨出很多农民遗漏的花生、白薯,之后再从田地的周边搜寻一些板栗和扁豆,就地挖一个土坑,垒几块石头,点燃柴火和干稻草,将搜集来的花生、白薯、板栗和扁豆一起扔到火坑里烤。扁豆和花生是最先熟的,很快就可以“出炉”。板栗有时会爆裂,所以要找块平点的石头垒在石头搭的灶上。等到白薯熟时,那香气就四溢开了,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的去抓火坑里的白薯,却总是被烫得缩回了手,接着又禁不住诱惑再次伸出小手,捧着滚烫的白薯在两只手里来回捯饬,然后就开始三下五除二的掰开分食了。运气好时,孩子们会逮到“蹬倒山”,那是一种很大的绿色蚱蜢,我们喜欢用树杈子穿过它的脖颈放在火上烤,这种少有的“肉食”着实让人眼馋,那香味能让人长久的回味。吃完了这些“零食”,孩子们就在河边打水漂,放肆地嬉戏一番。我们的笑闹声,通常会把农民伯伯招来,他们会大声地,并不带有多少恶意的来责骂孩子们把他们家的地挖得乱七八糟。孩子们就在大人们的责骂声中扮着鬼脸一哄而散,留下农民伯伯在河边生闷气......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去看望那条滦河了。自从考上大学分配到北京,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去过。前几日发小从矿山回来,给我发了几张家乡的图片,其中就有滦河这条母亲河。照片中的母亲河憔悴了,她已失去了广袤的胸怀。听说她的上游建起了水库,被截断了水流。如今的她就像一条弯弯的水沟;她还失去了明晃晃的眼睛,像是一位久病的病人,没有半点儿的神采;她的河岸已没有了绿油油的丰美,取而代之的是满河岸的污泥与垃圾……啊!我的母亲河!我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难道您将您的子女都哺育长大后,自己就要渐渐消亡吗?!

“巍巍燕山南,滚滚滦河边,群岭碧水环绕着我的矿山……”这首小学校歌我一直吟唱,一直记得。每当我轻轻唱起这首歌,我的心就会一阵阵悸动,儿时在滦河边那些欢乐的记忆就在我心中漫漶开去......我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无能,痛恨自己无力保护母亲河!

【作家档案】

宋季珊


宋季珊,原名宋丽娜,女,北京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MPA专业,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诗歌爱好者。作品有《难忘的一天》、《母亲的生日》、《眼睛》等。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