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带下方之“完带汤”,用量是关键
傅青主认为“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乃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傅青主女科》之完带汤,为土炒、炒山药、人参、酒炒白芍、酒炒车前子、制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谓用“水煎服,二剂轻,四剂止,六剂则白带全愈。”接着说:“此方脾、胃、肝三经同治之法,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开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补益脾土之元则脾气不湿,何难分消水气。至于补脾而兼以补胃者,由里以及表也,脾非胃气之强则脾之弱不能旺,是补胃正所以补脾耳。”方中白术、山药、人参、甘草补益脾气,二术健脾燥湿,白芍、柴胡、陈皮舒肝解郁,理气开提,车前子利水除湿,黑芥穗入血分,祛风渗湿。如此方解,看似简明,然后人用之,实未得傅氏心法。
浅见以为完带汤中药品用量的比例是取效的关键
只根据病情以加减药味,往往忽视原方药量轻重悬殊的特点,因而取效不显,反责傅氏“四剂止,六剂则白带全愈”为言过其实。
白术、山药各一两,共约60克,陈皮、芥穗各五分、柴胡六分,合约5克。可见健脾除湿药量须高过理气开提药量20倍,才合傅氏“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的要义。
补脾胃之气而曰“大”,大即量大而任重,白术与山药是也;佐以舒肝之品而曰“稍”,稍者,略微也,略微舒发肝气,柴胡、黑芥、陈皮是也。在大补的基础上微予升提,始得脾气健、湿气消,病症完而带下断。其余五味,则分别为臣、使之用,与君药相辅相成。我治带下证习用完带汤,视其兼黄、兼赤而化裁之,并遵循傅氏用药分量的比例,投多获效。
带下经验谈
傅青主说:“带下俱是湿证”,从广义上讲是指因患处湿润而非干性疾病。产生带下病的主要原因,有脾虚肝郁、湿热下注;或感染湿毒,阴内糜烂;间或有下元亏损,带脉约束无力所致。历代医家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锦丝带等名称。然据临床观察,以白带、黄带、赤带为常见。
白带,因于脾虚者则量较多,伴有神疲、体惰、便溏等症;因于肝郁者则带下时多时少,并见胸闷、嗳气或头昏目眩。
黄带,多为湿郁化热,伤及任脉,质稠粘而其气腥臭。
赤带,多由于湿热留恋,蚀伤阴络而血渗湿中,前贤均各有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