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附加的标签,小米和华为哪个更有前途

小米和华为哪个更有道德感?实际上,同为生意,不存在道德这回事。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争论这个话题呢?有人说华为爱国,爱国就是道德的全部么?有人说小米把手机价格拉下来了,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但抢购模式可是小米的发明,这种耍猴营销,能说是有道德么?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商人最大的道德就是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那些额外的标签,只是营销手段而已,消费者不必太在乎。什么情怀、爱国、尊重消费者,都是营销的标签,真正的产品是没有人性的,所以谈不上这个层次的问题。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为了爱国、情怀去买东西,你只能后悔。买东西,手头紧,就看性价比,手头阔,就看性能。买东西就是买东西,买的不是附加的标签。

而在国内,为什么小米能崛起?华为能够后来居上,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和国外市场的最大区别就是,它们面临的是一群有特色的中国消费者,和一个对卖方宽容的市场。

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一群低收入者,“享受”着高消费,这就是小米搅局手机市场前的状况。市场对厂家约束不足,对经销商限制不够,在高价购机的同时,却没有上帝的感觉,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痛点。小米看到了这个痛点,进行了模式创新,打出了性价比的牌,用企业的自我约束,使得国内消费者享受到国外成熟市场理应享受的服务,这种“看中消费者”就是那个时代的一抹阳光,在这一抹阳光的照射下,消费者笑得很灿烂。而这种自我约束是不可能到位的。一个鲜明的对比就是,2018年11月,小米进入英国市场,试图照搬国内的“抢购”模式,发布1英镑抢购手机,结果被英国消费者愤怒吐槽。相比中国消费者只能默默地拿起鼠标去“抢购”,英国消费者的反应说明,一个成熟的市场保障了买卖双方的平等,而这种平等已经形成习惯,不能以一方的优势去欺骗另一方,阳光普照需要机制保护。

华为复制了小米的接力棒,继承了模式创新,接着发力于技术创新。经过几年的发展,华为和小米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据了大半江山,客观上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具性价比的手机。

近日,雷总一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配合redmi的宣传,矛头直指荣耀。

现在的现象是,性价比的标签为小米专属,谁也别碰,黑科技的标签为华为专属,谁碰怼谁,而两家又想着法子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小米偏重模式创新,华为偏重科技创新,不管模式创新还是科技创新,中国的消费者都欢迎,相比之下可能更欢迎科技创新,实际上最想得到的是在外界规则还不完善的环境下,厂商能够与国际接轨,不断建立企业标准,把消费者的整体利益放到对等的位置,做到真正地尊重消费者。

手机是移动终端之集大成者,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必然要占领手机这个出入口,而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在国内竞争的同时,别忘了所处的国际环境,操作系统危机、芯片危机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这是两家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华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准备,而小米呢,还需要未雨绸缪吧,这样才能长久地将性价比的牌打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