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孙中山要共产党必须加入国民党,陈独秀附加条件|档案

(0)

相关推荐

  • 1927年报纸披露李大钊就义细节:想写遗书被拒,“呼天字”20分钟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近段时间,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年代剧火爆网络.该剧有三大优秀之处,分别是隐喻.选角,包括对历史题材的把控. 由演员张桐(老版亮剑里的魏和尚)扮演的李 ...

  • 读书|《中国共产党简史》精读笔记Vol.017:大革命前的三大

    017 中国共产党简史1-4-1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1924年到1927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非常宏大,基本肃清了北洋军阀的 ...

  • 疾风拂乱草,英雄不折腰

    己丑年辛未月庚子日,下午未时,胡让梨跟随两个兵往老同学的住处走,以为老同学会诚心放下武器.正走到通济桥口,倏忽间,胡感到后背有一丝凉意,他本能地向下看去,尖刀洞穿了他的腹部,赤色的莲花正顺着利刃点点盛 ...

  • “探广州红色文化 · 感英雄城市内涵”红色研学两天游

    本期摘要: 这一次 不仅能感知红色文化与爱国情怀的激情碰撞, 还可以体会穿越历史时空.身临其境的乐趣, 不仅颠覆了枯燥的课堂,与无趣的教学模式, 还将激发学生的求真精神,团结协作的潜力, 这就是< ...

  • 廖仲恺简介生平经历 廖仲恺是谁杀的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揭秘

    廖仲恺(1877-1925),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出身于美国华侨家庭,1893年回国,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 ...

  • 大革命以后,中共为挽救革命做出了哪些努力?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 ...

  • 浅论近现代中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变化

    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公基科目内容非常多,尤其是非法更是庞杂,在整个考试中,不同的地方考试的分值占比侧重点不同,但是大部分来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政治部分在整个分值占比尤为重要,所以掌握好政治方面的知识,更 ...

  • 中国共产党简史(七)

    中共三大召开 一.背景 1.从共产党自身角度来看:党从京汉铁路罢工的失败事实中看到,党的力量非常薄弱,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力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取得的革命的胜利,必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面对这种 ...

  • 刘伯垂:“恶紫夺朱”寻正道

    刘伯垂:"恶紫夺朱"寻正道 当地民众在刘伯垂纪念馆前缅怀先驱. 1920年夏天,武昌抚院街97号董必武寓所内,7个人围坐在一起.这是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第一次会议.刘伯垂掏出从上海 ...

  • 《红色印记》第4集:国共携手赴国难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一个年近80的老文艺工作者.配音演员乔榛.我讲述的文物是李大钊在国民党"一大"上的发言稿--<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位于广州的 ...

  • 期末总结 | 八上历史36处考点梳理

    进入期末复习月,八年级的同学是否会有这样的体会:较之初一,八上历史时间跨度虽短,但事件.人物繁多,历史分析涉及因素更加复杂.螺蛳君在今天的期末复习攻略中为大家梳理八上历史核心考点: 1.英国发动鸦片战 ...

  • 李大钊:长夜茫茫破曙星

    李大钊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为李大钊. 李大钊 黑白木刻 郭伟利 作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一生的光辉写照.他穷尽毕生的精力在中国研究.讲授和 ...

  • “毁誉参半”陈独秀:一生为国家兴亡而奋斗,当今盛世如先驱所愿

    1942年的5月27日,四川江津(今为重庆江津)的一个小村庄中,一个老人在贫病交加之中停止了呼吸.这个老人,叫陈独秀,那个在后世毁誉参半,留下无数传奇的陈独秀. 陈独秀"独秀"这个 ...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由来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由来 2019-08-02 16:40 来源:锦州生活手册 (来源:凌河统战新声)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指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结成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团结联合一切抗日爱国力 ...

  • 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名将辈出?先看这副对联

    广州黄埔岛--一个只有8平方公里的小岛,因有一所学校而扬名天下.夏日里,裹着南国温润的海风,我们走进今天的黄埔.走进黄埔的历史. 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当年 ...

  • 周恩来撤离上海之际,曾秘密埋下一条线,日后成功营救一大人物

    1946年,国共合作即将破裂,之前前往上海谈判的,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周恩来为了安全起见,也需要撤离,在那个紧急的局势下周恩来并没有立刻离开上海,还想着为日后做打算. 根据他对国民党一些成员的了解,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