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战:凛冬将至(5)我们为什么要小心身边的那些“盖茨比”?

第一任鲜卑联总统檀石槐先生死后三年,黄天当立的张教主拉开了全国大乱的帷幕,沉寂了15年的大西北风云再起,西北独特性质的羌乱重燃烽烟,边章、韩遂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中平二年(185年),陇西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灵帝命皇甫嵩出兵,同时以张温为车骑将军,发幽州乌桓突骑三千至关内与凉州叛军交战。

结果因为待遇问题和矛盾积累,乌桓骑兵全都跑了。(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皆畔还本国)

上文引的是《后汉书刘虞传》,实际上,袁宏后来在《后汉纪》中给出的史料对原因描写更为详细:跟人家羌氐造反是一个原因,咱大汉把人家乌桓薅成葛优了。

张纯劝张举造反时指出:乌桓归附东汉后,作为雇佣兵已经给人家薅羊毛薅急眼了,内部的反汉浪潮积累已经快爆破了,非常值得利用!(乌桓数被征发,死亡略尽,今不堪命,皆愿作乱。国家作事如此,汉祚衰亡之征,天下反覆,率监子故)

这次的乌桓叛逃看上去其实不叫个啥,但从蝴蝶效应的角度来讲,却可以说是三国初期的一个关键性大事件。

因为率领这三千突骑的人,叫公孙瓒。(光和中,凉州贼起,发幽州突骑三千人,假瓒都督行事传,使将之)

公孙瓒的性格和发迹背景上一季我们介绍过,从此这位辽西猛男开始了和乌桓不死不休的东北乱战。

结果乌桓和公孙瓒之间的恩怨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河北的归属袁绍统一河北的时间。

乌桓叛归后,和原泰山太守张举等人联盟大闹幽州,杀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乱军一度达到十余万。

张纯又引来了外援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前来帮场,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传檄天下表示我要代汉,告汉天子避位,各级领导干部赶紧拜见新天子来。

张举的政治头脑让人很难想象这种人原来是怎样当上泰山太守的,他等来了东北老领导刘虞。

刘虞被灵帝授予幽州牧的批发分包权后,由于之前干过幽州刺史,在东北干工作时和乌桓的关系相当不错,乌桓和公孙瓒之间多了个刘虞做缓冲,一切也变得有了调和的可能,很快乌桓抽资,张举这个妄图代汉的可笑团体没多久也崩盘解散了。

乌桓各部参与这次短暂叛乱有一个间接的好处,辽东、辽西、右北平的三郡乌桓一度联合了起来。

一通战役打下来,各部落领导们会发现谁最有头羊潜质,谁最能代表同志们的利益,各部族在战斗中凝结了鲜血的友谊,血与火的战争永远是松散个体间的粘合剂。

虽然刘虞后来一度分化了这个联合体,但随着190年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他的侄子蹋顿上位后,这个雄才大略的接班人又一次把三郡乌桓统一了起来。

三郡乌桓之所以会走向统一除了蹋顿本身的能力之外,还有一定的时局客观原因。

刘虞在东北内战中被公孙瓒反杀,当时东北军的军力之强盛还是很可怕的,出于和公孙瓒的世仇关系,乌桓内部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密来跟公孙猛男死磕。

与此同时,乌桓内部也趁着汉末大乱开始得到了相当规模的汉族人口。(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余万户)

在袁绍的儿子们被打跑后,跟着袁家远迁东北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十多万户。(及绍子尚败,奔蹋顿。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

虽然后投奔过去的这些汉人并不一定会被蹋顿吸纳为己用,但人口的大量涌入尤其是有着先进生产力的河北人民流向东北,都客观的升级了蹋顿乌桓的政治结构和基础经济建设。

亲人们,咱们读历史时要仔细观察每一个落后民族腾飞前的接收移民问题,也一定要树立一条概念:没有任何民族和国家是凭空突然崛起的!

他一定是得到了大量的“意外之福”!

一个国家和政体的突然崛起有三个要素:

1、制度建设;(秦得魏国商鞅)

2、大量的高水平人才;(优势国家出问题后的人才涌出)

3、大量的人口基数和财富积累;(优势国家出问题后的人口涌出;暴力劫掠后的横财;两强相争后得到了溢价红利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无论中外,“落后者”在弯道超车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先进者”身上得到了上述三要素的“意外之福”!!!

不要信采访粉饰后的那堆“人定胜天”,通常是电视台不让播的那段最值钱。

再说深一点,推及到我们生活中,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盖茨比似的人物。(钱不知何处而来的谜一样年轻人)

如果你在和他深交一段时间后,仍然看不明白或是问不出来他是如何成为盖茨比的,那通常有两种可能:

1、他的营生见不得人;

2、他的营生以迷惑为起手式。

无论是那种可能,我们都要远离他了。

因为你很有可能是他这位盖茨比“意外之福”的献祭猎物。

史载蹋顿在接手袁尚袁熙后,边境各部长老已经开始将他比作冒顿了。(其后尚、熙又逃于蹋顿。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这其实是个相当有含义的信号。

冒顿当年能够驰骋大漠是因为匈奴在他手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政治共同体,冒顿说的话在北境是相当好使的,整个草原能在老冒的带领下拉出40万骑兵吓唬老刘。

乌桓也迎来了自己民族共同体的巅峰。

这个时间长度是16年。

直到公元206年,一统河北的浪漫曹老板在更浪漫的郭嘉的怂恿下大冷天浪漫主义拉练奔袭乌桓,然后迎来了自信很多年的浪漫蹋顿。

双浪碰撞下,蹋顿被浪风刮倒了。

山西猛男张辽自白狼山俯冲而下,虎豹骑乱阵斩蹋顿。

蹋顿及名王以下大批量被斩,乌桓高层集团瞬间真空,胡汉降者达二十多万口。

辽东单于苏仆延、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乌延与袁尚、袁熙仅率数千骑逃奔辽东郡。

二十多万投降,几千人被那三个领导带走,这其实也客观说明了蹋顿此时的集权水平。

曹操自柳城班师至易水,代郡和上郡地区的乌桓单于带着他的中层干部们亲自发来了贺电。

至此,乌桓这个民族被曹老板一战安排明白了。

大运在时,有的浪到极致的军事操作确实是能大力出奇迹的。

这二十多万降卒中,有一万余落,约六万人左右的乌桓精锐被曹老板强制拆迁到了内陆。

这帮乌桓人从此成为了曹魏的奴隶兵,在人质制度登峰造极的曹魏整编下从此成为了天下名骑。(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余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曹魏的奴隶兵使用水平是相当高的,《魏略》中有一段记载相当有看点:

话说曹操死前不久,拿下了汉中回到长安,留下了一个家属已经被扣到太原的乌桓部队去屯兵池阳,以夷制夷的用来防被卢水胡。(至二十二年,太祖拔汉中,诸军还到长安,因留骑督太原乌丸王鲁昔,使屯池阳,以备卢水

结果这个乌桓王实在是太想媳妇了,于是叛变了,率其部五百骑兵逃回了并州。(昔有爱妻,住在晋阳。昔既思之,又恐遂不得归,乃以其部五百骑叛还并州

他到达太原附近后,先是把自己这五百骑兵藏在了山谷中,自己单独去偷渡他媳妇,并顺利偷人成功。(留其馀骑置山谷间,而单骑独入晋阳,盗取其妻

出城后有关部门才发现,但是汉兵想追又担心那个乌桓王弓箭了得,于是当地领导梁习又找了鲜卑雇佣兵去追杀,最终成功射杀驮着媳妇跑不快的那位乌桓王。(已出城,州郡乃觉;吏民又畏昔善射,不敢追。习乃令从事张景,募鲜卑使逐昔。昔马负其妻,重骑行迟,未及与其众合,而为鲜卑所射死)

这位乌桓王的影响力是不小的,因为曹操最开始知道他叛逃后担心会对边境造成巨大影响,结果听说梁习顺利弄死后提拔了梁习关内侯。(始太祖闻昔叛,恐其为乱於北边;会闻已杀之,大喜,以习前后有策略,封为关内侯)

有啥看点呢?

1、在人质制度的控制下,这位乌桓王是曹家的“骑督”,类似于朝鲜三爷当咱的县长。

2、曹魏的异族奴隶兵制度确实有些惨无人道,堂堂乌桓王,因为个女人铤而走险了,估计是实在憋得受不了了。

内迁的三郡乌桓被组成奴隶兵军团后,其家属后来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化的编户齐民改造,就此被统治阶层驯化了。

当时还有独立自主性的,是代郡乌桓,当时有骑兵数万,很有点威势。

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关二爷作为总牵制点闹得中原反曹声浪此起彼伏之时,代郡、上谷乌桓叛变了。

结果曹操派了他的黄须宝宝曹彰前去平叛。

这伙看上去很猛的乌桓武装被曹彰打残,顺便吓唬住了此时在旁边观战的鲜卑能人轲比能。(他的故事明天会说)

乌桓,这个贯穿两汉的熟悉名字,后面还会被不断提起,在很多历史进程中也还会有很多乌桓势力参与,直到东晋末期,慕容垂复国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乌桓人投票参与的情况,但乌桓的体量由于被曹老板一朝太过凶猛的摧残,民族主体已经被打散,再没有机会以一个主体的形势进入历史大视角的舞台了。

由于他们和汉民族交界,接触与冲突最早也最为频繁,乌桓也因此属于最先一批被渐渐汉民族同化融合的民族。

很遗憾,他们倒在了汉民族一头栽倒的前夕。

但是,乌桓在前期的一系列试错对接棒的后来者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乌桓成植物人后,汉末三国的这段时间,河北的北迁汉人对北境的鲜卑腾飞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还记得曹操击败袁绍集团后,十几万的汉人逃到了辽东吗?

鲜卑拿到了巨大的跃迁红利!

大量没有家园的能工巧匠、战败流离的阴谋乱臣来到了北境,帮助鲜卑人兴建城寨,发展农业手工业,批量制造武器盔甲,引导鲜卑高层学习了解汉文化与制度。

当时河北汉人对鲜卑的升级与进步是全方位的。

跟蹋顿的“意外之福”其实是一样的!

这其实也是“慕容”和“拓跋”后面能在五胡时代占据重大戏份的关键起点!!!

乌桓被曹老板消灭后,乌桓的地盘渐渐开始被东部鲜卑接手,直到西晋初年,在经历鲜卑各位东部大人的漫长混杀之后,东部鲜卑最终脱颖而出了三个强大势力,分别是慕容部、段部、宇文部。

先看最北面的宇文部。

“宇文”这个姓是匈奴姓,出自匈奴的远支,根据地,在辽西紫蒙川。(今朝阳)

还记得上一章说的东汉中期,北匈奴被打的西迁,有十余万落开始到了辽东去讨生活,最终都入了鲜卑籍吗?(匈奴及北单于遁逃后,馀种十馀万落,诣辽东杂处,皆自号鲜卑兵)

这个宇文部,部落的首脑还是匈奴的宇文氏,部落名也没有变,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当中,部众已经开始杂胡化鲜卑化,成为鲜卑的联合体,受当年鲜卑联总统檀石槐的领导和指挥。

再来看西边的段部。

一提到段氏,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给我们慕容表哥弄得很没面子的大理段氏。

其实在我国,最早对历史走向产生影响的段氏是鲜卑段氏。

而且吧,和金先生写的相反,真实历史中是慕容表哥凌空一通瞎点,把段公子给弄死了。

段部属于辽西本土鲜卑发育而成的,并非像宇文部那样迁徙过来的。

最早段部鲜卑的始祖段日陆眷出身极其卑贱,因为战乱,老段被人贩子拐到了渔阳卖给了当地乌桓大人库辱官做家奴。

他这个家奴的作用,是人形痰盂。(诸大人集会幽州,皆持唾壶,唯库辱官独无,乃唾日陆眷口中。日陆眷因咽之,西向拜天曰:'愿使主君之智慧禄相,尽移入我腹中)

后来渔阳大饥荒,库辱官派痰盂,不对,派会来事的老段带着一部分队伍去辽西找吃的,老段到了自己老家后就不回去了,开始招诱亡叛,渐渐形成了段部鲜卑集团。

段氏鲜卑的根据地在辽西之阳乐和令支(今迁安县)为中心向各地发展的。

最后再来看东北三部中本季剧本最重的慕容氏。

慕容部最早龙兴之地是西拉木伦河的上游(今河北平泉县北至西拉木伦河的西段地区),此地原属于檀石槐分割的中部之地。

在檀石槐死后到轲比能崛起的这段时间,慕容部几经辗转,最终在首领莫护跋的带领下,不在中部混了,率部向东迁徙,到达了辽西郡。

确实是树挪死人挪活的,到了这个地方后,慕容部赶上了自己部落有史以来的第一波超级政治红利。

慕容氏的第一个大恩人,是司马懿。

我司马大宣王此时被曹叡扔到东北平公孙渊。

莫护跋紧紧报了司马懿的腿,在剿灭公孙氏的过程中步调一致听指挥,随后因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这个外地部落因此顺利扎根并开始了发展壮大。(前燕鲜卑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

后来四十多年过去了,慕容部翅膀开始硬了,在公元281年,慕容部传到莫护跋之孙慕容涉归时叛晋,慕容涉归派儿子慕容廆攻打昌黎。

转过年来282年三月,安北将军严询在昌黎会战中击败慕容廆,杀伤数万人。

慕容部东迁到了辽东北。

慕容部的这次元气大伤使得身边的饿狼们开始伺机而动,284年慕容涉归死,儿子慕容廆继立,开始被宇文部和段部欺负。

公元289年,慕容廆认怂遣使降晋,不久南下迁于徒河之青山。(辽宁义县)

又五年后,慕容部在294年又南下,徙居于棘城。(今锦州附近)

鲜卑三部的首领并非是和睦相处的,经常进行争夺战争,在四世纪初,东北三部中最强盛的是段部鲜卑。

后来天下大乱后,石勒攻打冀州,段部参战,张宾、孔农对石勒说:鲜卑之种,段氏最为勇悍;

愍帝时(313-316年),河东裴疑为昌黎太守,扶兄丧东归,欲仕慕容廆。兄子裴开问道:"段氏强,慕容氏弱,何必去此而就彼也?

为啥段部最开始强大?

其实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接壤西晋汉人多,也继承了最多的乌桓遗产,人口基数大,能工巧匠多,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先发优势。

为什么后来慕容氏最终脱颖而出,咱们届时会给出详细的壮大过程,在这里先提前预告一下,回看慕容氏那段迁徙的路线,可以看做慕容部由游牧渐渐开始尝试汉化的开始。

因为史料给出记载,慕容廆移居棘城后,开始和广大汉人农业区接壤,开始在部落的发展中加入“农桑”元素,法律制度也开始学习西晋。(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

公元304年,是慕容部的汉化之始。

早早的开始搭建的汉化制度框架,将汉化的成果巩固下来,是慕容部不同于段部和宇文部的发展轨迹。

这也使得后来中原崩盘后,慕容氏成为了整个河北汉人的众望所归

这也最终帮助慕容部拿到了东北代表队中唯一一张入关中原的门票。

纵观整个两晋,所有少数民族的飞黄腾达,都获得了汉民族馈赠的“意外之福”!

“此消”,“彼长”,上天在不断的平衡长城两端。

东北的布局还有好久才会登场

天下大乱的第一波炸药原料

很快就要输送完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