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演义:25麻杏石甘汤

原创 根尘不偶 新象学堂 2018-08-24

大家晚上好,咱们接着来讲伤寒经方故事。

上一次我们讲到仲景先生用茵陈蒿汤,把一个小孩的黄疸给治好了。仲景先生给这个小孩,把这个黄疸治好了之后呢,有句话怎么说呢?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代医生不像现在医院分科这么细,基本上一个医生就是一个医院,什么病都会治。可能每个人,总体上有哪方面的特长,但实际上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杂的,基本上就是见什么病,治什么病,不是一个很细的分类。所以人家就不管这个小孩是啥病,觉得只要是小孩的病,仲景先生一定就会看得很好。所以,就接二连三来了不少小孩来看病。

古人,包括现在乡下的很多患者,对大夫的选择,不是按分科来选,不是说我这个是个什么病就选哪个科的,完全就是凭口碑。听说哪个大夫会治病,就去治一治,不会管你是哪个科的大夫。有小孩的年轻女人,彼此走得近,所以仲景先生把这个小孩治好了之后,就迅速在年轻妈妈之间传开了。仲景先生好像是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儿科的神医了,所以这个口碑的力量,有时候也是很神奇。

这一天,仲景跟小虎子照例在村里给病人看病。突然就听见外面急匆匆地跑过来几个人,抱着一个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就跑过来了。见了仲景先生,急得话都不会说了,先生,赶紧救救我们的孩子。

仲景先生赶紧把这个孩子接过来一看。这孩子不大,看样子也就一岁左右,很小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脸色都有点发青了,嘴巴张着有点喘不上气来,鼻子也是使劲儿地,鼻翼不停的忽闪忽闪的,头上还不停地冒汗,眼睛都有点发直,一摸身上都烫烫的,发烧。

一看这个情况,仲景先生治病多,见多识广,经验也多,一看,他大概心里就有个数。就问这个家长说,这个孩子是不是前两天感冒了?小孩的妈妈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了。孩子的爸爸,还有点神智,能够把这个事说清楚,跟仲景先生讲了这个事情的原委。

这个孩子平时身体也很好,没啥病。最近因为天气比较热,那个时候也没有空调,天气很热,小孩也热得不肯睡觉。妈妈就带着孩子,在外面乘凉,铺一张凉席在地上,农村夏天很常见在外面乘凉。小孩小,一会就睡着了,睡着之后,因为夏天很热,小孩又小,根本就没穿衣服,光溜溜的一团肉。妈妈也很热,也没注意到孩子睡着了,也没给他盖东西。晚上慢慢起风了,大人觉得风来了好舒服,也很凉爽,忘了小孩已经睡着了。就在这个凉快的夜晚,小孩就在院子里吹着风,睡了半晚上。就这么着在外面乘凉的时候,睡卧当风,受凉感冒了,发烧了。

乡下人对孩子感冒发烧,一般的伤风感冒,不太当回事,觉得自己也懂一些相应的简单办法。妈妈就赶紧给孩子喝了点姜汤,一出点汗,觉得就已经好了。孩子喝了姜汤之后,确实也出了一点汗,发烧的温度也没那么高了,也好一点。妈妈就觉得没什么大碍了,可能没事了。其实,孩子是发汗未透,还没有完全好,姜汤的力量毕竟还是弱一点,没有完全把孩子的表气散开,肌表受寒没有完全缓解,只是好了一半。

小孩还小,一岁左右的孩子刚学会走路,很兴奋,稍微有点精神,就不停地玩,蹦蹦跳跳的,妈妈就以为孩子好了,没事了。发烧的时候,孩子的眼睛都不想睁,饭也不想吃,现在突然能起来玩,有点精神了,也还饿了,还要吃东西,家长就很高兴。那个时候,家里条件都不算很好,也没啥好吃的。刚好赶上夏天天热,家里西瓜倒是有。自己种的不用花钱,刚好切开了一个西瓜,家里人吃西瓜解渴,小孩也喜欢吃,要西瓜吃。妈妈想,要想吃西瓜,这还不简单,切了一大块给孩子吃,孩子可高兴了。很小的一个小孩,妈妈给切了一块大西瓜。小孩也能吃,一会儿就把这块西瓜全给进肚吃完了。

没想到吃完西瓜之后,情况急转直下,马上就不一样了。孩子很快又烧起来了,又没有精神了,不光没有精神,再给他喝姜汤都不管用,他也不喝了。而且好像呼吸得越来越快,等到下午,孩子有点喘不上气来了,张口抬肩,脸都憋得有点发青了。家长一下子就急了,这咋办?怎么吃了个西瓜成这样了?一家人才急急忙忙抱着孩子,直奔仲景这来。

因为小孩比较小的这些妈都很熟。一说起来,仲景治小孩的病治得很好,就是救命稻草,赶紧过来抓住。

仲景听了家长简要的介绍之后,跟自己刚才的推断基本一致,更有数了。就赶紧吩咐小虎子说,赶紧抓药。

小虎子说,师父,抓啥药?仲景先生就跟他讲,现在我也来不及先给你讲了,咱先把药抓好,给孩子熬上,我再慢慢跟你讲。

你去抓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这四味药,按我说的量,配好先煎上。

小虎子手脚很麻利,很快就把药就抓好了,很快就给小孩泡上,马上就煎上。

这时,仲景回过头来跟小虎子说,现在可以慢慢给你讲。虽然是在给这个小虎子讲,仲景可没闲着。因为小孩憋得喘不过气,仲景就把小孩的小胳膊,小腿不停地给他捋,按摩,给他把四肢的经脉,由内向外,由近端向远端,给他捏一捏,揉一揉,给他舒展一下,帮他舒达一下全身的气机。在等熬药的这段时间,也能帮孩子缓解一下症状。

所以当大夫就是这样,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这些孩子来看病,仲景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不会怠慢。仲景一边给小孩按摩胳膊腿上的经络,一边做着,一边就跟小虎子慢慢讲这个病是怎么回事。

仲景问小虎子,你看这个孩子头上不停地出汗,刚才憋的。我们现在给他揉了揉背,捏了捏胳膊腿,好像喘得没那么急促了,汗出的也少一些了,已经缓解一点了。但是你还能听到他呼吸还是很急,出气还是很不顺,里面有痰,能听到里面有痰的声音,就是现在讲的湿罗音,痰鸣音。

孩子呢,这是一个风寒感冒,相当于伤寒,寒气没有完全散开。散寒一定要温散,所以我们给他用的这个方子的思路,其实还是麻黄汤的意思。

小虎子说,师父,我看您开的这个方子与麻黄汤,就一味药不一样,麻黄汤里面用的是桂枝,您现在改成生石膏了。

仲景说,对,你学得很认真。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把桂枝变成石膏吗?

小虎子说,师父,我真的不知道,您就直接给我讲一讲吧。

仲景说,这个孩子最开始感冒的时候,他在院子里乘凉,受风受凉,刚开始感冒的时候是寒气在肌表,寒闭肌表,受寒的部位是在肌表,在最外层太阳这个体系上。那个时候,如果直接给他用麻黄汤的话,一副药就好了。解表散寒,把肌表的寒气一散开,恢复阳气正常的通透,就好了,非常简单。

结果妈妈只是给他喝了一点姜汤,可能也是担心这个孩子怕辣,小孩都比较娇气,姜汤太辣了就不好喝,估计熬的姜汤也不够辣,喝的可能也不够多。所以孩子虽然出了点汗,表气稍微缓解了一点,实际上,表寒没有完全散开。

而妈妈就误以为孩子好了,小孩不会装嘛,稍微好一点,就有精神了,就折腾去,玩去,吃。妈妈又误给孩子吃了西瓜。西瓜是大寒的,有一句话说,西瓜是天然白虎汤,清热降暑的。天气很热的时候吃点西瓜,对正常的孩子而言,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孩子肌表不开,还没好,让他吃西瓜,这是雪中送冰,寒上加寒。所以这个孩子由于吃西瓜,西瓜本身性寒,伤了身体的阳气,尤其是中焦的阳气给伤了。中焦阳气一伤,阳气往外鼓动的力量就弱了。就好比说本来派了一些阳气,本来派一队士兵出去打敌人。结果,自己内部出问题了,士兵都被调回来了,都被撤回来了。西瓜清凉寒凉的力量往下走,就带着外在的阳气往回收,就把士兵都叫回来了。边界上没有守卫的士兵了,阳气不够了,肌表的寒气就趁势往里收,自然跟着就收进来了。

寒气入内,就不再单纯地停留在肌表。寒气随之入内,进入上焦肺脏,入肺了。严格来说,也不是真的说,那个肌表有一个叫寒气的东西从肌表转移到肺上来了,这么说也不对。这个过程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体本身阳气的变化,阳气自身状态的变化,导致了外在寒气呈现的不同的象。

实际上不是寒气的转移,准确的说,应该说是由于人体阳气的状态,由肌表不能开达的状态,转变成肺脏内部阳气不能开达的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因为阳气本身,由还能够通达肌表,因为吃西瓜吃得阳气被收藏,被压回来了,不能到达肌表了,就推到身体内部来了,导致肺脏本身的阳气不足,导致肺脏本身气机展不开了。

总体上表现的问题,最开始是寒气束表,肌表不开。肌表不开主要是怕冷发热的症状,病位在肌表,在太阳这个系统。而现在病位改变了,阳气不开的病位,挪到肺脏本身,相当于在脏腑层面,深入了。肺脏本身属于太阴阳明体系,太阳主开,阳明主合,一身肌表的阳气是往外开达的,而阳明这个体系,主要是消化道,是肺呀、胃呀、肠啊,主要是敛降的,下行的。

我们可以说,太阳这个体系,外接天气主开达;阳明这个体系,主要是下接地气,主敛降。肺脏本身,其实是呼吸,既通于天气,也通于地气,属于阳明太阴这个体系,但是以敛降为主。所以肺脏本身,是主宣发肃降,既开达又敛降,但本身是以敛降收藏为主的一个脏器。

现在,阳气不能开达的状态,转移到肺了。人体的肺脏,里面由无数的肺泡组成。每一个肺泡就是一个小球球,它的表面积加起来很大。据说人的肺脏,如果把每一个肺泡的面积都摊开的话,加在一块大概有200平方米,比一个人整个身体肌表的面积大很多。一个人全身皮肤的面积,加起来估计能有两平方米。因此,肺脏里面的面积,相当于是人体肌表面积的一百倍,非常大的一个表面积。就好比是人体内部的,一个非常巨大的,一个折叠的,压缩的皮肤一样,可以这么理解。

所以肺脏,由于阳气不足,不能开展,导致的类似于寒气闭了肺脏。你可以理解成什么?就是人体内部的,一个以肺脏为代表的肌表,也是受寒,表气不开。因为肺脏,也是直接通过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阳明这个体系,在上,通过肺与天气相通,在下,主要通过消化道与地气相通,整体上是以通降下行为主的体系。

凡是表气,我们如果把它看成一个表面,凡是跟外界相通的都可以是个表面,那么最直观的就是外在的肌表。看不见的,内在的肺脏,身体里面的肺脏以及身体的肠道,这些也都看成是身体内部的一些表面,也相当于是里面的表气。只不过现在是人体内部的表气不开,肺脏表气不开。所以,从表气受寒,表气不开的角度来讲,解表,麻黄汤就是首选,没有比它效果更好的。为什么首选麻黄汤来治这个病?用这个方子的原因就在于此。

它的病位虽然不同,但是有类似的地方,都是相当于在肌表的层面,或者说都是在表面的层面上,发生了寒气凝滞,阳气不开的状态。不同的是什么呢?当它是单纯的风寒束表,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时,因为是在太阳这个体系,它是主开达的。那么我们就要用桂枝,桂枝这个大菩萨帮助往外开,帮着往外推,帮着往外通达。

现在这个表面不是肌表,是肺里面的表面,在内部,属于阳明这个体系,阳明这个体系,主敛降。总体的气势,要恢复正常的功能,它要往下走。这个时候,再用桂枝往外推,就不对了,方向就错了。就得换一味药来代替桂枝,让其能够顺着阳明这个体系往下走,把气机恢复到正常的下行就可以了。哪味药,特别适合阳明这个体系下行的趋势呢?那就是生石膏这位大菩萨。

生石膏,是石头,入药的石头里面,你们如果去看一下,会发现,生石膏是结晶体,他是晶莹清透,非常清透的状态。而且,他的结晶是一丝一丝的,纹理非常清晰。就是直直的,一丝一丝的,就像是一捆纤维的那种感觉,非常的通达清透。石头都是沉降的,敛降的,自然下行。所以桂枝和石膏真是有一些相似,都是直来直去,都很通达,只不过一个上一个下,如此而已。当然了,桂枝,偏升达的,偏温;石膏偏敛降的,偏寒,这是自然的。

另外,从这个人体升降的角度来讲,人体左路升达,右路敛降,人体气血的升达,是由阴化阳的过程,就是由一个阴精凝聚的状态,往一个开散清透的阳气的状态转化。这个升达的力量都是由阴出阳。所以,桂枝的气味浓厚,有一个推散的力量。

而反过来,凡是由阳入阴,右路是由阳入阴的过程,这个敛降的过程,是由一个清透的阳气,慢慢的要回收,收藏,慢慢的变成一个有形的阴气,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需要一个力量,能够引导清透的阳气,能够缓缓的,或者说是坚定不移的下行收藏,那么需要的也是一个清透的力量。

石膏的力量是很清透的,而桂枝就气味浓厚一些,擅长由阴分向阳分去宣达开散,也就是由内出外。而石膏,就更擅长于由一个清透的气机,引导下行收敛,更适合由外到内这么一个相反的过程。所以,你看这个孩子,本质上其实也就是个感冒,只不过风寒的部位在内,不在肌表,是在里面的肌表,可以这么理解。所以我们就用麻黄汤,把桂枝换成石膏就可以了。

麻黄和杏仁这两位大菩萨还是老搭档,一个开达,一个敛降,防止气机都散出去就没有了。他们俩个一推一拉,一出一入,把寒气凝滞,阳气不开达,凝滞的状态就破开了。寒气凝滞,阳气不能开达,不光是在肌表表面,还在身体内部,肺脏内部的表面,麻黄都是可以开达的。

肺脏这个表面比喻成一个什么?比如说我们夏天的纱窗,你看皮肤上面有很多毛孔像纱窗,那么肺脏里面有很多这个小肺泡,你也可以理解成纱窗那个小格子。无论是外面的纱窗,还是里面的纱窗,只要纱窗堵上了不透气,你是不是就得把它捅开,找个刷子把它刷一刷,刷得通透一下?麻黄杏仁这两位大菩萨,就把这层不透气的表面,像刷子一样,给通透开。一个往里通,一个往外通,一进一出就把这个不透气的表面给通开了,就透气了。麻黄、杏仁一升一降,一出一入,就把这内在的表面,把正常出入的通路打开了,恢复了,这样寒气就可以散开,就能恢复这个表面的通透。无论是外表面,还是内表面,正常的出入功能就可以恢复,这样寒气自然就散开了。

寒气散开之后,人体正常的气机,需要一个正常的升降。在阳明这个体系,气机的升降,自然属于敛降,自然要下去。所以,人吃了饭,要排便,它往下拉,要放屁,它往下走,是不是都是下行?这就是中医讲的六腑以通降为和,阳明主降,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太阳这个系统是通于天气,主升达。阳明这个体系通于地气,主敛降,就是与天地相沟通嘛。《内经》讲,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你看人是要跟天地之气相应的,有相应的系统来完成相应的功能。太阳这个系统负责跟天相应,阳明这个系统负责跟地相应,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我们这个方子里面用石膏,就是恢复阳明这个系统跟地相应的这个过程。就好比是麻黄汤里面的桂枝,帮助太阳这个系统恢复跟天气相应的这个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主导方向的。

因此石膏量用得很大,用了半斤。量少了不行,因为外在肌表相对好开达,内在这个表面毕竟是长在里面,不好开,不好去引导,所以用的药量大一些。这个方子用量,其实比麻黄汤的用量要大,麻黄用了四两,石膏用了半斤。麻黄汤里,麻黄只用三两。因为这个病在内部,深了,用量就要跟着加大。这个量其实是大人的量,给小孩用,不需要这么大的量。小孩就按这个比例去用药,少喝点就可以了。

因为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单纯的受寒,寒气入肺了,入脏了。幸亏来得及时,所以没有其它的变证,我们就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给他一个是散内在的寒气,第二个就是恢复这个阳明系统的敛降。当然,用甘草就是守护中焦,顾全大局,不要乱了,起团结协作的作用。

虽然只有这四味药,但是,跟我们以前讲的麻黄汤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针对太阳这个肌表体系的,一个是针对阳明这个内在体系的。一个主升,一个主降,完全不一样。

如果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现在的小儿肺炎,很常见。很多小孩感冒发烧,一付麻黄汤就能好的事,家长不知道啊,就去了医院。医院一检查,血象很高,发炎了,需要输抗生素,需要输消炎药,就相当于是寒凉打压,往往就把孩子的阳气给打趴下了。很多孩子可能就因为这个治疗不当,由一个感冒演变成肺炎。如果这个孩子运气再差一点,这肺炎再继续折腾下去,有可能就没命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所以在小孩肺炎的时候,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在肺炎初期,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我不是说一定对证,因为现在小孩变证比较多,还是要灵活对待。但是这个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这个案例,通过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和麻黄汤(麻黄杏仁桂枝甘草),通过这两个方子,我也给大家做了对比,我们更清晰地知道,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对病位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小孩的症状主要就是喘,什么叫喘?我们经常说的喘不上气了,就是气出不来。也就是说,肺内部的这个气体交换功能出现障碍。所以,小孩的喘,相当于我们讲的这个皮肤表面不出汗是一个道理,它是里面气体不能交换,跟皮肤不出汗,不透气是一个道理。

中医不管什么时候,无非就是疏通嘛,流通嘛。所以,黄元御讲一气周流。什么时候都是流通,只要流通开来就好了。仲景先生也深悟此道,非常擅长流通,而且定位很准确。

肌表寒气不开了,肌表受寒,表气不开了,就用麻黄汤,以桂枝为导向,往外散。要是寒气入内了,肺脏本身,相当于肺泡气体交换层面,气机不开了,不通透了,那么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来通达,以石膏为导向。都是通达,只不过这个方向,一个偏往外散,一个偏往下行,都是根据人体本来气机的方向来的,不能逆着人体的本能来治病,这个很难治好的。要顺从人体本来气机的流通方向去治病,这样才可以,符合天道也好治,相当于是四两拨千斤。

所以,很多小孩的重症肺炎患者,以前的老大夫大多就是在这个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方子,在这个基础上加减变化,救了很多小孩的命。所以这个方子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子。西医认为那个大叶性肺炎,重症肺炎,就是那种已经快窒息了,快不行的,有时候用好了,用这个方子都可以把孩子救回来的,是非常好的一个救命的良方。

这种中医治疗小孩肺炎的情况,其实已经不是很多见了,因为大部分都到西医那边抢救去了,真正敢放手让中医治的比较少。我是偶尔能碰到,有一些比较信任我的家长,小孩感冒发烧什么的,有的耽误了,有点轻度的肺炎了,我有时候都不用石膏,用五味子代替一下,也有类似的效果,都能治得很不错。

通过今晚上这个案例,我们对人体这个结构,外在太阳少阴这个体系,内在就是以消化道为主的阳明太阴这个体系,他们中间就是少阳厥阴这个体系。对此,我们可能就会有一个更直接,更直观的了解。

现在也入伏了,阳盛阳极,天气炎热到极点的时候。其实,立夏早就过了,已经慢慢地开始收了,已经往阴的方向转变,所以我们慢慢地讲到这后面一些方子,慢慢就是讲往下走的方子,我们也随着这个天地之气的变化,我们这个方子也适应天气来讲,也算是顺应天道。

今天晚上呢,这个案例就讲到这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