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闽西 百年传承 | “我忘不了牛牯扑的人民!”
“ 我忘不了牛牯扑的人民!”
1953年国庆节前,毛泽东主席专电邀请永定革命基点村代表陈添裕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由于陈添裕的爱人分娩,中年得子,家里走不开,便由他的胞弟陈奎裕代表他赴京。陈添裕何许人也,为何毛主席会如此挂怀,专电邀请他上京观礼?原来,毛泽东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始终没有忘记24年前他在闽西的一段遭遇。
▲饶丰书房———毛泽东在永定金丰牛牯扑的旧居
1929年9月,毛泽东来到永定金丰大山的牛牯扑村。他经常到山下访贫问苦,关心农村土地革命情况,询问各户分多少田,收多少粮,因而引起敌人的注意。9月17日,正是农历中秋节,金丰团总胡道南、林蔚民等纠集各乡民团,配合国民党大埔县长梁若谷的保安团六七百人,分两路扑向金丰大山进行“围剿”。他们沿途烧杀抢掠,搞得老百姓鸡犬不宁。那时,毛泽东住在牛牯扑青山下的竹寮里,患疟病还未痊愈,身体很虚弱。出现敌情后,在当地执行任务的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三连连长粟裕带领部队配合地方赤卫队迅速到前沿阻击。开始认为敌人跟往常一样骚扰一阵子就会退却,谁知此次不同,敌人来势汹汹,直迫牛牯扑。前沿的战斗激烈,形势十分紧迫。于是,中共岐岭支部书记陈兆祥立即派出陈添裕等4位基点村同志赶到青山下竹寮,组织转移。当时毛泽东对外化名为“杨主任”,所以说是帮红军首长杨主任转移。他们首先安排贺子珍等同志转移后,就动员毛泽东启程。此时枪声骤紧,毛泽东却泰然处之,叮嘱大家不要惊慌,考虑好再转移。
▲金丰大山
金丰大山峰高路陡,岩石峭立,骑马不好走。走路吧,毛泽东病后虚弱不能爬山。陈添裕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马上准备担架。但因灌木荆棘阻路,抬着也不好走。陈添裕等人急得满头大汗。怎么办?陈添裕又提出背着走。但“杨主任”身材高大也有困难,而且他坚持要自己走。走不多远,就走不动了。陈添裕见状,心急如焚。他顾不得毛泽东同意不同意,伏下身子,背上毛泽东就要走。突然,陈添裕看到了脚下的草鞋,他灵机一动,赶忙倒穿好草鞋,背起毛泽东立即向山上的一个山洞转移,身后留下了方向相反的脚印。到山洞里,陈添裕小心安置好毛泽东。不多时,敌人追来,发现了山洞,就想往里钻,没留神粘了一脸蜘蛛网,连说晦气,仔细再瞧,到处都是蜘蛛网,料想也无人,再看地上的脚印,就顺着脚印追了出去。
▲陈添裕
看着敌人走远,陈添裕再次背起毛泽东,恨不得再多生两条腿,风一样地向雨顶坪方向跑去。从牛牯扑经白腊坑再到雨顶坪,一路都是羊肠小道,荆棘丛生。也不知哪来的神力,十里山路仅一小时便到了。一路上,陈添裕与毛泽东的汗水混在一起,两颗心紧紧相连。
到达雨顶坪基点村时,贺子珍早已在“楼”门口等候。毛泽东指着陈添裕对贺子珍说:“多亏了牛牯扑的同志!”
听了一路上艰险情况的介绍后,贺子珍感动得把几块大洋捧到陈添裕的面前,说:“这点薄礼聊表我们对你们的谢意!”陈添裕立马拒绝:“你们辛苦为穷人,我出点力也是应该的。”当时,毛泽东便把他们的名字一一记在本子上,并说:“我忘不了牛牯扑的人民!”因此方有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毛泽东永远忘不了的红土圣地“闽西小井冈”——牛牯扑,是个神奇地方,它与共和国命运血脉相连。牛牯扑,见证了毛泽东起草伟大理论、演绎绝处逢生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金丰大山是老区苏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美好记忆,是心所向往之圣地!故事中的陈添裕是我外婆的姨丈,从小就常常听外婆讲“陈添裕背毛主席”的故事。如今,每次见到已九十四岁高龄的外婆和陈添裕的女儿陈春莲,聆听着老人满怀深情回忆那段烽火连天的牛牯扑故事,老人泪光盈盈,我们无不为之动容、敬仰。
永定区委高度重视牛牯扑现场教学点的打造,2021年全面推进牛牯扑的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布展“忠诚馆”“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在永定史迹展”,充分挖掘牛牯扑的红色资源,高标准谋划创建红色“忠诚馆”,在区委党校开展陈添裕后代访谈教学和“学党史、明初心”专题教育培训,打造全国知名党性教育品牌基地,让“听党的话、跟党走”红色基因在革命老区辈辈弘扬、代代相传。
选自《革命领袖在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