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遵循发展规律进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不同。一是探索和适应阶段(从教0—4年),二是发展和稳定阶段(从教5—15年),三是停滞和重估阶段(从教16—22年),四是持续成长阶段(从教23—30年)。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以下几种策略。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把发展放在第一位
学校发展要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因为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教师的发展不仅是造就学生和达成学校目标的手段,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本质体现。现代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管理的目的。管理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第一要义,只有把人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融为一体,管理才是科学的、成功的。因此,对教师的管理不能停留在单纯地对教师的“管束”、“要求”和“使用”上,必须关注教师由生存需要向发展需要转变,把教师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使命,使每个教师都能发展、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挖掘出蕴藏在个人身上的财富。
2.全面发展
教师发展的内容应拓宽到将教师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来关注,包括事业、家庭、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方面都获得满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一个整体,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即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自由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即个体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发展等方面。因此,应当全方位地拓宽教师发展,从单一的教学技能发展到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发展,从专业技能发展到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求得教师职业需要与生活需要的均衡与协调,使教师能从自己的成长中感受到工作的意义、体验生活的甘甜、理解生命的价值。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理解教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师的关注从“手段人”转变到“目的人”的飞跃。
3.和谐发展
教师是学校组织的一员,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发展要与学校组织发展保持和谐。人与社会的协调关系要求,人既要发展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又要发展提高社会性、合作性、集体性。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即在这样一个联合体中,人不再是“单子式”的相互矛盾的存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我”与“小我”、社会与个人、他人与自身之间有着内在统一,形成共同创造社会、有着共同利益的联合体。教师的和谐发展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的协调发展问题。要从学生的发展,走向师生的共同发展,从教师个体的发展走向教师群体的和谐发展,从教师群体的发展走向教师群体与学校整体的和谐发展。
4.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发展是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进行的。以青年教师为例,其成长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合格教师阶段,此段作为新教师,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急需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逐步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后,不断积累经验,增强教学能力,从而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二是称职教师阶段,经过一段教学实践磨炼,形成比较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了独立的教学实践能力,才形成比较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骨干教师阶段,此段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和他人经验,形成一定教学风格,并有科研论文发表,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四是学科带头人阶段,少数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成为学科教学专家,这些人有很强的学科指导能力,教学业绩突出,多被评为省、市学科带头人,成为“名师”。教师成长的连续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每个教师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奔向更高目标。
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怎样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呢?
1.确定发展目标
教师确定合理的目标是制定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包括:基础性目标,即基本专业素养的要求;问题性目标,即针对专业素养存在问题确定的目标;拓展性目标,即依据个人优势而定的高层次发展目标。选定发展目标和确立比较长期的贡献时期,需要分段设计,每个阶段要有分段目标,即把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
2.制定发展规划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三种:长期规划(10年以上)、中期规划(3—5年)、短期规划(1—2年)。制定长期规划一般比较难做,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足够的前瞻性。教师制定的专业发展规划大都是针对性很强的中短期规划。
制定规划大致分为5步:第一步,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和学校环境分析,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第二步,自我成长历史和素质分析。包括个人成长的历程和现阶段的专业素质状况分析,找出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三步,总目标与发展预测定位。包括终极发展目标设计,成才类型设计和成才层次设计。第四步,确定分项目标与任务。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班级管理目标,教育改革和科研目标及每阶段的学习目标。第五步,制定专业发展策略,时间安排,预期成果及评价考虑。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并不是规划一次就可受用终身,需要伴随个人情况的变化和学校的发展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
3.设计操作措施
三、参加校本研训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是职前教育,二是职后培训。近年,伴随教师教育的发展,在总结过去教研与培训分开进行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学院统领”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和研训一体的教育模式。所谓“以校为本”,即以基层中小学研训为基础;“区校联动”,即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学院统领”,即市教育学院作为教师教育的责任主体,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要在工作规划、研训内容和模式、评价标准和课程资源等方面,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研训一体”模式,有两种操作形式:一是以中小学为单位的研训机制,二是以市区院校培训机构为主的研训机制(教师教育中心,研训部)。“研训一体”,顾名思义,是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整合为一体,不再分家,这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的迫切需要。实行校本研训,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指向。研训内容,主要围绕“研训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来进行,就是选择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训对象。具体研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校本研训基本方式有三种:一是自我反思。教师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反思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经验与问题等。二是团队合作。通过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深度对话和课题研究合作,或通过观看课例录像,案例解析等形式进行。三是专业引领。由于教师水平存在差异,为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要实行市区集中研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专家引领与个人研修相结合。可采取专题讲座、文献学习、交流探究、现场观摩、网络评课、教学开放周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训质量和水平。
四、参与科研实践
教师参与科研是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科研的目的:一是探索教育规律,获得科研成果;二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三是提升自我素质水平,获得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成果。
1.通过科研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可以验证理论假说和探索教育规律。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封闭教学必须要打破,课堂教学必须广泛接纳课本以外的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能指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大课堂学习、观察、体验,寻求知识、经受锻炼,增强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能够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方法;既要了解学生赖以生存的变化着的家庭、社会环境,又要深谙在这个大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规律和技能的掌握,没有现成的“本本”作参考,只能靠自己在科研实践中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育实践中选择课题,以有效的方法进行专项研究。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对教学的悉心研究,就没有对教学规律的深层把握,也就不会在变化莫测的教学中具有应对自如的能力。
2.通过科研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基本方面。同时,作为人类经验和文化成果传递者的教师,也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创造力量。纵览人类的浩瀚文明史,其中浸透了教师的智慧和辛劳。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外历代为师者的智慧奉献,人类文明发展史将会怎样。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教育教学中的某些“已知世界”需要重新判定,许多未知领域需要从头认识,旧的观念需要更新,新的理论需要创建。然而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定”、获得正确的“认识”,怎样才能实现观念更新和理论创建呢?单靠读书不行,单靠实践也不行,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采取科研方式来进行,在科研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学习,在研究中进行探究,往往才会更加有效。
(来源:中国校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