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慢性腹泻分型辨治】

慢性腹泻分型辨治
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反复发作的非器质性疾病。本病发于各个年龄,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慢性腹泻,还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病证表现而符合慢性腹泻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选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病因病理】 
1.病因  慢性肠胃道疾病如肠结核、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肝胆胰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腺垂体功能减退等。
2.病理
(1)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高渗透食物或药物,体液水分大量进入高渗透状态的肠腔而致。
(2)分泌性腹泻:肠黏膜受到刺激而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所引起的腹泻。
(3)渗出性腹泻:肠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炎症、溃疡等病变的破坏而导致肠分泌液体大量渗出。
(4)胃肠动力失常:胃肠道蠕动功能被改变,导致肠内容物过快地通过肠腔,饮食与黏膜接触时间过短而引起腹泻。
【临床表现】  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反复发作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大便潜血实验、寄生虫检测、细菌培养等,可进一步查明致病原因。
(2)血液检查: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电解质、肾功能及血气分析等。
2.B超、X线、内镜检查  排除或确诊肠胃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3.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慢性腹泻。
【治疗方法】
1.收敛、吸附、保护黏膜药  可选用口服次碳酸铋,每次0.5~2g,每天3次;1~5岁,每次0.2~0.6g,每日3次;或选用氢氧化铝凝胶,或选用鞣酸蛋白等。
2.减少肠蠕动药  可选用口服地芬诺酯,每次5mg,每日3~4次,待腹泻控制后,改为维持量每次2.5mg,每日2~3次;或选用哌洛丁胺等。
3.抑制肠道过度分泌药  可选用消旋卡多曲等。
4.抗感染治疗  合并感染者可选用甲硝唑、或选用左氧氟沙星等。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㈠  寒湿浸淫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或肠鸣。
2.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脉沉或缓。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胃脘闷满、或腹泻如水样、或肢体困重、或不思饮食、发热、或恶寒。
【治则与选方】  醒脾和胃、散寒除湿。可选用藿香正气散。
㈡  湿热困扰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或肠鸣。
2.辨证要点  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肛门灼热、或腹中坠痛、或烦热、或泻下不爽、或泻下臭秽、或小便短少。
【治则与选方】  清热燥湿、升阳止泻。可选用葛根芩连汤与黄芩汤合方。
㈢  脾虚肝乘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或肠鸣。
2.辨证要点  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舌质淡、苔薄、脉弦或缓。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先痛后泻、或胸胁胀痛、或嗳气、或矢气频作、或脘腹窜痛。
【治则与选方】  健脾益气、疏肝解郁。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与痛泻要方合方。
㈣  上热下寒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或肠鸣。
2.辨证要点  食凉即泻、或口干舌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心烦急躁、或咽痛、或口舌生疮、或腹部怕冷、或手足不温。
【治则与选方】  清泻上热、温暖下寒。可选用乌梅丸。
㈤  脾胃虚弱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或肠鸣。
2.辨证要点  不思饮食、食则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萎黄、或神疲乏力、或四肢软弱、或食油腻即泻。
【治则与选方】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与赤石脂禹余粮汤合方。
㈥  脾肾虚寒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或肠鸣。
2.辨证要点  腰酸腿软、食凉腹泻、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腹部畏寒、或下利清谷、或手足不温、或耳鸣、或头晕目眩。
【治则与选方】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可选用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合方。
㈦  食伤脾胃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或肠鸣。
2.辨证要点  嗳腐酸臭、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泻下臭秽、或泻下痛减、或脘腹胀痛、或厌食。
【治则与选方】  消食和胃、导滞止泻。可选用枳术汤与保和丸合方。

慢性腹泻 经方案例
程某,男,8岁,郑州人,其母代诉,有形体消瘦,大便溏泻3年余,近因朋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动则汗出,大便溏泻5~6次/日,时有腹痛,身体发热(体温正常),不喜言语,易感冒,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
辨为少阳郁热夹营卫虚证,治当清泻郁热,健脾益气,调和营卫,给予黄芩汤、紫参汤与桂枝汤合方加味,
黄芩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紫参24g,黄连10g,红参10g,赤石脂24g,炙甘草6g;
6剂,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大便次数减少为3~4次/日,以前方6剂;
三诊:大便仍溏泻,每天2次,以前方变赤石脂为30g,6剂;
四诊:服药治疗至今未出现感冒,大便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大便溏泻、身体发热、舌质红辨为热,再根据形体消瘦、动则汗出辨为气虚,因不喜言语、苔薄黄辨为少阳郁热,又因易感冒、汗出辨为营卫虚弱,以此辨为少阳郁热夹营卫虚证,方以黄芩汤清少阳益中气,缓急止痛;以紫参汤解毒止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红参补益中气,黄连清热燥湿止泻,赤石脂固涩止泻。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0)

相关推荐

  •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要点及经典处方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需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起病通常缓慢,间歇性发作,有缓解期.腹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但不会进行性加重,睡眠中不发作. ...

  • 王付经方研究;慢性腰肌劳损从中医分型辨治

    王付经方研究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腰背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导致腰骶部一侧或两侧呈弥漫性疼痛的一种疾病. ㈠  气阴亏虚证 [病证表现 ...

  • 己椒苈黄丸治慢性腹泻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防己30克,椒目30克,葶苈30克,大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1丸,食前温水送服,每日3次.酌情逐增. 慢性腹泻是指持续性或反复性大便次数增多及粪便 ...

  • 生姜泻心汤——水气痞,呕吐腹泻,慢性肠炎,心痞腹泻

    3水气痞--刘渡舟医案 丁某,男,47岁.患心下痞满,时而隆起一软包如鸡蛋大小,按之而痛.两胁下鸣响不适,嗳气频作,口苦纳减,并见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每日三四次.舌苔白厚,脉沉弦滑.证属脾 ...

  • 8、禹余粮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以及临床应用

    禹余粮 禹余粮(禹粮石) 1.本经原文:味甘寒,涩,微咸,无毒.主咳逆寒热(外坚内软,阳中含阴,平衡阴阳)烦满(痰饮上逆),痢赤白,血闭,症瘕(咸能软坚)大热(寒可清热),疗小腹痛结烦疼,炼饵服之不饥 ...

  • 王付经方研究;低血糖症从中医分型辨治

    低血糖症(hypoglycemis)是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而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㈠ 心阳欲脱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大汗不止,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

  • 王付经方研究;甲状腺炎从中医分型辨治

    根据甲状腺炎致病原因与临床表现分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和产后甲状腺炎等. ㈠ 热扰肺卫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发热. 2.辨证要点  咽干口渴,舌质红,苔薄 ...

  • 【王付:乳腺增生、乳腺肿瘤和乳腺癌的十二种分型辨治】

    乳腺增生.乳腺肿瘤和乳腺癌从中医分型辨治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生长的疾病.根据其临床特征分为乳腺小叶增生(Ⅰ期乳腺增生),乳腺腺 ...

  • 王付经方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从中医分型辨治

    王付经方研究 慢性疲劳综合症(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以肌肉酸痛,淋巴结痛,咽痛,头痛,关节疼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为主的一种慢性疲劳性疾病. ㈠ ...

  • 王付经方研究;甲状腺肿从中医分型辨治

    王付经方研究 甲状腺肿(goiter)是指良性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甲状腺肿大.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㈠ 瘀热蕴肺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甲状腺肿大,咳嗽. 2.辨证要点  口渴,舌质暗红瘀 ...

  • 王付经方研究;痛经从中医分型辨治

    王付经方研究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女子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部疼痛,伴腰骶部疼痛为主临床综合征.根据痛经特点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痛经好发于15-25岁.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痛经 ...

  • 分型辨治腰肌劳损

    作者:李祥农 山东省沂南中医院 寒湿侵袭  腰背部沉痛.转侧不力,痛处喜按,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重,体倦乏力,舌淡苔薄腻,脉沉紧或迟.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药用海风藤20克,黄芪30克,续断10克,薏 ...

  • 发热分型辨治

    发热分型辨治 发热,又称发烧.生活中的很多人,只要一发现发烧,就立即吃退烧药.尤其是年轻的父母,请不要盲目的给孩子吃退烧药.因为各种疾病均可引起发热的症状,但并不能用发热的高低来看病情的严重与否,退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