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姐读女人之253-非常时期的社区医生

她是武汉社区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我正在服务的会员。最近以格外鲜明的形象走进我的心里,让我心疼,也让我骄傲。

在此之前,我知道她平时的工作主要负责精神病随访这一块,记得有一次她还跟我说过,她还是一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讲师,军运会之前经常去学校跟孩子们讲课,孩子们都喜欢听她讲课,而且都很愿意跟她互动。

即使这样,我依然对社区医院没有太深的印象,脑海里还是觉得就是一个家庭附近可以打吊针的地方。

年过四十的她说自己年轻时候确实在感情上有些任性和懵懂无知,第一段感情中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第二段感情,又带着很多传统的想法,有时候也有用自己的是非标准去强加别人的那种强势,她说很感谢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她去学习了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她懂得了究竟应该怎么样去爱人,所以她敢再次去寻找幸福的归宿。

我问过她为什么想嫁到国外去,她说一个是从小觉得西方一些男士,对待感情比较浪漫,另外一个,觉得西方的男士对孩子的观念相对不封闭,还有自己的工作一直都很紧张,她很想去过相对慢一点节奏的生活。

网上有个美国人跟她沟通的很好,她计划利用春节的时间去美国和那人见见,有着两个孩子的单身的她,一心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的爱情,并为之在努力着。

结果,武汉疫情忽然给她出了一道严峻的考题。

过年的前几天,她在我的微信里给我留言:“丁姐,去美国看看他的计划泡汤了,但我们的上级已经说了,取消所有的过年的假期,我们全单位的人,不论是后勤还是临床的医生,全线上班,我虽然只是个社区的医生,但我也积极的报了名即将要去一线了,所以丁姐,为我点赞吧!这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面临给我们的是什么,谁都无法预知,别人可以往后退,可是我身上的这身衣服不容我们退后,我想,领导们的判断一定很准确,一定是前线医护已经很疲惫很疲惫了,所以才会让我们社区医生上的,很荣幸我当年参加了非典,现在又来抗击这个病毒。我绝对不会让大家,让自己失望!勇往直前,直击病毒!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我的心,一下子被她的这段留言揪得紧紧的。

想到自己就在医院陪母亲几天,听说已经有感染病毒的人住院,都想赶紧回家(上一篇写过),不免敬佩,然后开始担心她。

像我们这样普通的老百姓,带着一万个担心和忐忑,还备好了足够的食物在家里封城,都害怕的要死,那她和她的同事们,肯定是比我们要担当更多的责任的,也或者说,职业决定了她们必定会成为逆行者,但她们是如何逆行的,我真的是这次跟她聊天才感受到的。

那些日子,我尤其关注她的微信,偶尔会跟她留言,每次的留言之后,都会附上一句:知道你忙,不用特意管我,有时间有精力就回话,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就不要回话。

她通常都会尽量给我留言。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我第一次走心地知道了啥叫社区医院,啥是社区医生。

原来社区医院包含了许多的职能,如承担基本的公共卫生,包括小孩子打防御针,孕妇产前建档、产后访视,发放各种宣传手册,还有基本的医疗,如慢性病、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及随访工作,因为她是精神科医生,因此也包括精神病一类的情况的随访,中医保健按摩针灸推拿等......总之,在她的介绍里,我第一次知道社区医院远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是甚至含有住院部,可以为一些慢性病,如支气管炎,颈椎病,腰椎病的病人提供住院治疗的地方,有甚至还有养老部分医养结合等内容。

而她所在的社区医院,处在武汉流动人口最多的地方,据说最多时候辖区内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有十万人左右。2020年的这次新型的冠状肺炎,应该是在猝不及防的状况下,她和她的社区医院以及全部的武汉社区医院,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尤为关键的是,她所在的社区医院,靠近华南海鲜市场。

可以想象,2020年封城后的武汉,社区医院一夜间成了市民分诊的第一个去处,我相信,这是政府为了缓解大医院的压力,以及不造成大规模交叉感染的一个举措。

大年初六,看见她在线,为了自己的咽喉炎跟她了解下情况,尽管她疲惫至极,还是很认真地告诉了我应该如何处理我的问题,她说,这几天太累了,一直在医院,领导也怕她被感染了,就让她自己回家先隔离休息两天。

我这才知道,从武汉发现疫情,到领导不得不强迫她休息两天,她是怎么过的——

她说,社区医院因为是最基础最基层的医疗,因此需要把这个病历初步的筛查一下,判断是普通的感冒,还是病毒性的感染。

可就这一点,社区医生也不容易。

社区医院的胸片看到的都是黑白,并不能完全判断是不是那个毛玻璃样病变,所以社区医院最多的就是查个血常规,看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然后从这个途径来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和筛查。

因为她那个社区中心离华南海鲜市场非常近。感染的人群相对的比较多。但是这个病一定要做那个核酸的检测才可以确诊,社区医院还没有设立核酸检测。所以,她们只能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来判断疑似。

每天早上,她都是八点半就进最危险的发热门诊,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最多两个小时。然后下午到六点钟才下班。

初二那天。也是武汉市第七号令正式说明市民要先去社区医院就诊的那一天,原来汹涌的聚集在大医院的看病的市民,很多就拥挤到了各自隶属的社区医院,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的人,对于她来说,也是没有那么强的心理准备的,被一大堆的社区居民包围着,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的混乱。

而她,因为全城禁止通行,她早上要六点钟起床,六点半骑着电动车从家出门,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医院。

因为附近有个后湖医院,附近的酒店都被他们征用了,所以,那天她们的社区医院没有订到任何酒店,下班后她又骑了一个小时才回到自己的家。

从单位里头回来。六点半钟起的,骑到家,快七点半了,早上天黑了出门,晚上天黑了再进家门。进家门的时候先打电话,让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自己进了房间,从头到脚洗干净了再让孩子出来。

她说,尽管她也很害怕,但是她真的能理解那些就诊的人们,因为那些人自己的家人,亲人,只要是有症状的,真的是一天就是一个变化,而且这个病情的变化是特别的凶猛,昨天还能跟你说笑的,今天就呼吸困难了,也许明天就是重症病人了。但因为武汉一时还没有那么多的传染病病床,很多病人还暂时住不了院,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有些社区的居民就会到社区骂人,有的还到社区医院来扯皮。因为她和她医院的医生们都能理解,所以就会耐心的一遍遍的跟大家解释,因为讲话讲的太多。所以,几乎一个个都是嘶哑的。

他们对面的后湖中心医院。到现在门口还是排着长队在看发热门诊。她说,遇到有人下跪,要他们安排一张病床的,她都忍不住想哭,期盼那个病人可以熬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成的那天。

她说她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内心很强大很阳光的人,但都感受到身心受到了重创。自己都需要心理干预来治疗了,像她这样的医疗工作者,应该还有很多。

尽管社区医院也有自己的食堂,但因为前线的医生不能保证吃饭的时间,即使去食堂吃饭也都是冷饭冷菜,而且食物的质量也不能跟正规的医院比。

再来说说防护服,社区医院分配到的毕竟很有限,所以医院的领导要求他们进去加热门诊的的人必须是六个小时。因为这些防护用具最大时间就是四到六个小时,但她们是极限值六个小时。六小时才能脱下防护服。

这是她穿上防护服后的照片。

因为防护服是等着上级的发放,很多社区医院和二线医院都是把衣服脱了,紫外线照一个小时以后再穿。

她是属于比较喜欢上厕所的人,情急之下只有带一个最大的卫生巾。实在是来不及了,就在那儿坐着,稍微憋点出来,然后还不能全部拉完卫生巾,怕兜不住,很难受的。

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也有排班,因为知道当班的医护人员的辛苦,即使她没有上班那天,她也去了医院,她因为站在前线过,知道医生们需要什么,她想力所能及的帮还在上班的医护人员做点她知道要做的事

她发了朋友圈,说了自己的社区医院需要什么,很多朋友自费掏腰包都要给她送吃的。然后她自己开车,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开车出去拿,很多陌生人都给她打电话。她微信留言。让她的心感觉到好温暖。

她在医院的微信群里,动员跟她关系好的同事们把这些东西分发一下,就是分装到各个科室。给一些的同志们去送吃的。尽管有的领导在微信群里也善意的提醒大家,说这些是她的个人的行为,说如果大家吃了拉肚子,不要找医院。她还是不顾忌那些言语,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到战斗在一线的人。

很多朋友告诉她某某蛋糕店可以给医务工作者免费送蛋糕,她很积极的跟蛋糕店联系上了,对方做了登记,要她单位出个接收函,但是,领导说,不是大公司的不要,她一下子就急了,你们做领导的不在一线,怎么知道一线医生需要什么?!

我也帮她转发了朋友圈,竟然有两个外国的成功会员说帮她联系到了人,是不是最终能帮上,我不知道,但我想,我也只能尽这份力了。

她说她朋友圈里发了以后,很多朋友也都转发了,很多外地的。甚至有国外的朋友都跟她联系募捐,她说什么也不要,不要钱,不要水,要物资。她说,不合格的医疗用具是害医护人员的,所以一定要合格的。

她说,国家在加紧解决物质问题,她们在相信政府会尽早解决的同时,尽可能自我防护,然后开通一切力量去解决问题。

社区医院还有一个工作项目,就是开死亡证,开一个死亡证是非常繁琐的,至少要开20分钟。非常时期,医务人员一定要上门去给亡者的家庭做居家的消毒,尸体的消毒,基层的医务人员的防护服,防护口罩,眼罩,手套这些一次性的物质是最缺的。因为去做尸体消毒的这个东西一定要一次性的,不能回来再重复使用的。

她说她经历过当年的非典,当时她是七天七夜在里面。吃喝住。那个时候她在里面觉得自己的后面有着一种力量在支撑她。

她说,感谢还有那么多关心她们,关爱她们的人,有很多附近的居民都想来看她,她都告诉她们不要来,现在医院是最危险的地方,还有的人甚至给她发红包,她说:“你们不要侮辱我,不要钱,我也不差钱”

她以前告诉过我,她学了八年医,是全科医生,有中级职称,还在六角亭去进修了一年,还有精神病学的那个pass,她说:“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一样有我应有的觉悟,我知道当初学医的时候。曾经宣读过希波克拉底誓言,誓言的那一刻。我要为医学事业而献身的那一刻起,我真不害怕,什么病毒我也不怕。真的,有一天我倒在那个地方,我觉得那是我光荣。我没有违背我当初走上这个事业时的承诺”

她说,自己其实一样有焦虑,紧张和不安,毕竟她们在最前线,看到的比我们多。尤其是那些向她们求救的声音,她真的很心疼那些居民,即使被他们骂。她也能理解他们,他们有的一家三代都是有可能被传染的。她们只能给予他们心理安抚并积极登记上报!

她说,她自己经常是穿着隔离服的眼睛都是模糊的。尤其是看到生命体征很差的病人希望给他们优先登记的时候,她会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滴血,疼的要命。

休息的时间,她就在微信上,给自己身边的朋友咨询,指导他们吃药,安抚他们的情绪,她对朋友说的最多的就是:“乐观乐观,积极向上,家里搞出点声响出来,不要搞得死气沉沉,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它就是一个病毒。乐观,积极向上是可以战胜一切疾病的,包括癌症,包括肿瘤,咱们都可以战胜。笑容,发自内心的那种笑容,那种感染力。绝对可以穿透穿破一切疾病。别怕,一定要乐观,它只是一个小病毒,它不是癌症!”

她声音嘶哑的告诉我,那个和她在网上沟通的老外,虽然因为见不了面,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戏,但至少,每天,他都会在网上给她打气,还称赞她是一名勇敢的战士。

她说,她一定会和这个城市一起,努力的去尽到自己的职责,她不可能伟大,但她绝对不会逃避,她和武汉的,以及全国各地前来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会和全体武汉市民一起,希望2月2号,2月3号那两家医院早日建成,让更多的感染上的人能得到救治,她会坚持到底。

作为在前线的社区医生,她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恐慌,不要消极,相信咱们的国家,相信咱们的党,更要相信咱们的医务人员。医者父母心,我们医务人员一定会尽我们的所能,一定会尽我们所能去救治大家”

“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凡事就想一个不好的一面,要有一个利导思维,比如这个事情发生了,如果被感染上了,下次就不再会得这个病毒了,会终身免疫。或者说,如果能扛过这个病毒,说明你的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杠杠的,非常棒的”

“然后现在很多人,内心焦虑,恐慌,哎呀,我这37度,我全身疼,嗓子也不舒服,我是不是这个病啊?其实都是自己吓自己,我在家不停的接到这样的微信电话。朋友的或者朋友让我帮他看化验单的,其实大部分都是一些恐慌,这个真的没这个必要,有些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平时该吃点啥吃点啥,有的人普通感冒,啥也不吃喝点VC泡腾片不也就过来了吗?大家千万不要恐慌,就是一个小病毒,我们一定能战胜它。人定胜天。一定要用坚定的信念,一定要相信我们医务人员。一定要相信我们,只要大家给我们的相信,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我们才能全身心的去救治大家”

坦率说,正是因为她,一个社区的医生,我看到了更多的冲在前面的医护人员的艰辛。

我相信,一个有着如此担当,使命感的女人,她一定会收获到属于她的爱情。

经得她的同意,放一些她的照片,让我们看看我笔下的这个社区女医生,不穿防护衣时,她的另一种美丽。

过山车般的十天

(0)

相关推荐

  • 22位医护人员殉职: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凡人拼死而战

    截止到2月26日24时,全国新增病例433例,累计治愈出院23200例. 确诊数据不断下降,疫情转机正在到来. 欣喜的同时,是时候重新把眼光放回到医护人员身上. 这群站在抗疫最前线的战士们,现在怎么样 ...

  • 《中国医生》:谢谢你扛住苦难,换回这花开春还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2020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正是他们身披白衣战甲,为我们拼命, ...

  • 《权路》作者笔龙胆想跟大家叨叨

    时光荏苒,咱们<行走的笔龙胆>公众号开了到现在,差不多已经三年了. 现在还有一万八千多的粉丝在我们号上活跃着. 其实,经过<权路迷局>和<商途>等书,还有一大波的读 ...

  • 这是我今年见过最震撼的预告片,每一秒,都让人好哭!

    昨天,电影<中国医生>放出了终极预告大招,谁都不敢相信,仅仅2分53秒的预告片,每一秒都戳中了观众的泪点. 不止是我,几乎每一个看过这个预告的人,都从头哭到尾! 预告中一群人为了武汉,为了 ...

  • 《中国医生》定档7月9日全国公映,2021最有影响力电影

    "感谢你,为我们拼过命!"由刘伟强执导,刘伟强.李锦文共同监制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今日发布定档海报及定档预告,正式宣布将于7月9日全国上映!海报上,曾在电影&l ...

  • 致敬所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如果说世上有天使 就应该是你们的模样!

    疫情肆虐,每个人的心底或多或少都有一丝恐惧.但有一群人,面对病毒,他们无比强悍勇敢,无惧生死,逆行奔赴最危险的抗疫一线,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挽救的生命.如果说世上有天使,这应该就是天使的模样! 为了应 ...

  • 那些没上前线的医生都在做什么?

    文/蒋春玲 初五,天气晴 归家上班的火车上. 接近9小时的旅途, 写点东西,算是打发时间, 也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医务人员, 对于这次疫情的一个记录. 火车站及火车上的人都不多, 冷冷清清. 大家都戴着口 ...

  • 【林紫怡】那一幕永驻我心

    那一幕永驻我心 福清市实验小学六年四班 林紫怡 指导老师:陈琴英 一场新冠状病毒的爆发,让2020的春节成为了每个人心中最难忘的一年!然而,纵使病毒再可怕,也阻止不了医护人员抗疫的决心.当大家都在焦急 ...

  • 丁姐读女人之254-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

    身处武汉,又是2020年的春节,躲在家里的日子里,我以为我可以有时间整理下电脑里储存了那么多年的女士故事,但我发现,我完全做不到在这样的心境下写这些真实的美好的爱情故事,我终于明白,在生命遭遇严寒的时 ...

  • 丁姐读女人之七十九--Johnny与李姐

    我是翻译Johnny, 中文名任威,2012年12月份来到东方情缘上班,目前的东方情缘武汉公司的翻译主管之一,之前做过很多工作,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性质的工作.由于自身交际范围较小,几乎没接触过中年的 ...

  • 丁姐读女人之五十七--过客匆匆

     周末在家里清理相片,一张我和我先生还有一个美国会计师的合影进入了我的视野,人和人之间谁也说不清楚谁会和谁相遇,谁是谁的过客,这张相片,应该就是一个例证.  那是一个我们服务的女士,在我们代理的网络上 ...

  • 丁姐读女人之十七:我的淮民老兄

    淮民老兄(女)大我9岁,是我在19岁读自修大学的时候认识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这样叫她,或许我觉得只有这样称呼她,我才会感觉亲切,她每次总是一身军装静静的坐在她固定的位置上,我没来由的就喜欢上 ...

  • 丁姐读女人之二十---闪光的女人

    或许她自己都不记得了, 和她第一次真正打交道是在QQ上,那时她在英国,很着急,也很无奈的征求我的意见.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她的情况,她通过我们的网站认识了一个英国人,彼此感觉很好,于是她告别了家人,热热 ...

  • 丁姐读女人之23---你是我的“菜”

    老武汉的人都知道徐家棚,徐家棚有个车辆厂,那是一个在文革年代和武重,武钢一样都很有名的大厂,而我今天故事的女主人,就是在那里土生土长的武汉女人. 武汉人有句土话,形容一个人一件事,对自己的胃口,用&q ...

  • 丁姐读女人之25,26,妹妹当‘妈’

    Viola 和 cathy是一对亲姐妹,回想起来,我和她们有限的几次见面,似乎都是和姐妹俩一起. 第一次见面是2014年的1月,我去武汉万达的东方情缘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她和妹妹在跟一个同事在聊着网站 ...

  • 丁姐读女人之27--菲律宾女孩mai

    尽管自己很多年前就开始写单身女士,但计划写1000个女人的故事,是2014年的下半年一个很偶然的想法,我想把自己这些年接触的女性,一个个写出来,而且不再拘泥于单身,或许因为太熟悉单身女性,所以,回头看 ...

  • 丁姐读女人之28----人生的角色

       或许我们注定要在冬天里相遇,还是在漫天飘着雪花的时节.   微信圈里流传这样的一句话,数九寒冬还赶约会的,那是绝对的死党级别,而我们,真的是在窗外雪花飞舞,地上极容易摔跤的日子去赴约的,似乎,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