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69篇
第一百六十九篇
说说门球与球门的相互关系(二)
老李:老张啊,这几天我在家里好好看了看上次你给我讲的那些内容。好家伙,光是附图就有38张。我梳理了一下:你讲了这么多,并且用附图加以标示和说明,总的意思是要让我了解无论是从门前来、还是从门后来的球,他们来的时间、原因、方向和最终的落(静止)点是什么。这些都是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必须随时清楚了解和准确把握的,否则就容易出现漏判和错判的问题。
老张:你归纳的很对,特别是最后那句话 —— 这些都是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必须随时清楚了解和准确把握的,否则就容易出现漏判和错判的问题。
老李:可是这里边儿我还有一些不太清楚的地方,就是看了你的那些附图以后,有的球来到了门前又滚回到了门后,有的到了门后又滚回到了门前……,这种情况多吗?为什么平时打着玩儿的时候很少见呀?
老张:好,这说明你老李看得仔细、并且结合实际用了脑子。上次开始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这个材料是2008年底写的。那时候我们还没有人造草坪场地,用的是沙土地球场。对于绝大多数沙土地球场来说:一是地基不够牢固,二是场地不太平整,加上铺撒的沙土颗粒不匀甚至有不少小石子,场地总体看上去就有许多明显的坡度和起伏变化。尤其是球门附近因为使用的机会多、时间长,局部凹凸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像你刚才说的那种“有的球来到了门前又滚回到了门后,有的到了门后又滚回到了门前……”的现象经常出现,不足为怪。当然了,现在咱们有了草坪场地,条件好多了。但是你不要忘了:绝对平整的门球场地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赛场上什么样的特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所以我们不能不把凡是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量考虑的更全面、更细致、更周到、更具体。
老李:你这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或者说是有备无患。研究探讨问题是需要这种认真、较真儿的态度和作风。如果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丢三落四、应付差事,到了关键时刻可就有苦头吃了!那今天接着给我介绍什么内容呀?
老张:上次说到第二个问题:两个落 —— 球的落点和落果。第一个小题,落点已经说完了,还有附图说明。今天咱们就接着往下说:
二、落果 —— 该球的最终静止位置定性后,若再产生有效移动或与他球碰撞会出现什么结果。
在分析之前还要说明一点:对这个球“若再产生有效移动或与他球碰撞会出现什么结果”的具体分析,是与前面所介绍的该球的“落点”相对应的。也就是说,还是以前面给出的38张附图中所标示的“落点”为基础(点),所以应当对照着那38张图来分析研究。但是在这里我们就不再把那38张图再重画一遍了。
老李: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咱们研究“落果”(即“若再产生有效移动或与他球碰撞会出现什么结果”),还得对照着使用前边儿的38张附图,就以那些图中每个球的“落点”为基础。对吧?
老张:对!这话说着有点儿绕嘴,但是你得明白这个意思才行。那咱们就接着往下说:
㈠、先分析从门前来的球
1、停在门前的
⑴、该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为了让你看得清楚,我再把第一张附图画出来给你看一看。不然的话你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具体情况。这第一张图属于特殊情况,后边儿的我就不再用图来表示了。
这下儿看清楚了吧?咱们现在分析的是 —— “从门前来的球”。这张图中所标示的就是A球从门前来,停在了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位置。刚才说的“该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就是在A球的位置上“若再产生有效移动或与他球碰撞会出现什么结果”的其中的一种(即过门得分)结果。
老李:清楚了,这里的“⑴”实际上是指(对应)的前边儿38张附图中的第一张图所标示的情况。行了,后边儿你直接说就行了,用不着再画图说明了。你这个材料不是在我手里吗,你那边儿说,我对照着看就行了。
老张:好,咱们接着往下说:
⑵、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老李:不对不对,怎么可能是过门双杆球呀?因为那个球是从门后来的呀!只有从门前来的球,才有可能打成过门双杆!你是不是弄错了?
老张:这个双杆球是有点儿特殊。咱们再详细分析一下:你看,原来从门前来的那个球落位在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位置。这就是它的具体“落点”,你一定要记清楚。接下来就是咱们刚才说的,这时候从门后来了(当然是有效移动的球)一个球。它越过了球门线并且碰撞了原来静止在门前的那个球。碰撞之后从门后来的那个球由于受到反弹力的作用又滚回到了门后,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现在的问题是:原来停在门前的那个球的具体位置十分关键、非常重要。前边儿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楚了,即这是一个“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门前球”。你好好想想,为什么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啊?
老李:哦——,我知道了。看我这脑子,怎么一根儿筋呀!你反复强调“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和门后来的那个球无论什么原因又滚回到了门后:第一、过门得分是否成立?第二、过门双杆是否成立?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为原来停在门前的那个球的位置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所以门后来的球:第一、只有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在滚回门后才能算是过门的分。第二、它不仅整体越过了球门线,而且还碰撞了原来停在门前(10厘米以上)的那个球,所以这个球的过门双杆是完全合法、合规的。
老张:行,分析得挺细致。要不怎么说你得参照着上次的附图才能便于理解呢。好了,咱们接着往下说:
⑶、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如果两球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整体越过了球门线,为过门双杆;否则为正常撞击。
老李:这种情况我分析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原来的门前球的落点距离球门线恰好是,也就是说这个距离(7•5厘米)恰好等于一个球的直径,所以这个7•5在这里就显得十分重要。二是在两球发生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是否整体越过了球门线,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因为第一个关键点决定着门后来的球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做到“整体越过球门线”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第二个关键点决定着过门双杆是否成立。我觉得这也是比赛过程中比较较劲儿的地方:一是原来门前球的位置距离球门线到底是多少?是少于7•5?恰好7•5?还是大于7•5?裁判员必须看请记住,不能有半点马虎。二是两球碰撞瞬间裁判员必须及时准确到位,必要时就得蹲下来、猫着腰仔细观察。因为这种发生在一眨眼、一瞬间的事情,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错过机会、丢掉时机。这也正是考验裁判队伍工作态度、认真作风和综合素质的时候。
老张:分析得十分到位,非常精彩。门球运动就有这个特点,许多地方都是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东西。但也有不少非常精细、必须较真儿的内容。特别是做为裁判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像你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不到位、不细看、不记住、不能果断处置行吗!?
老李:说到这儿也让我想起了最近网上议论修规,不少网友提出来:《规则》的条文太复杂了、太难懂了!门球运动发展不快,门球队伍日渐萎缩,这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
老张:类似的议论早就有,甚至有网友质询:有必要这么反反复复地修规吗?30年多一点的门球史,10几次修规,有几次是成功的?还不如老老实实执行《国际规则》哪!
老李:反正怎么说的都有,你的观点是什么呀?
老张:现在咱们不谈论这个问题。记得好像是去年我给你介绍过我的一篇稿子,叫做《三条腿的桌子稳当》,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行了,还是接着说咱们的吧,弄不好又要跑题了。
⑷、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一般不易形成过门双杆。裁判员一定要及时到位,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的位置再下结论。
⑸、若从门前来的球,容易出现先撞击门前球再过门的双杆球。当然,裁判员首先要清楚门前球的确切位置(偏向球门的哪一侧)。因为并非所有来自门前的球碰撞了原有门前球就都能够构成过门双杆的。在这里,合适的角度、距离(即原有门前球的落位与球门形成的夹角;该球与球门的距离等)和击球力度起着十分关键、非常微妙的作用。
老李:你的意思我明白。平时玩儿球一旦出现了冲击二门未果、停在了距离球门比较近的门前球,大伙都会对后续没进一门的队员大声叫喊:“来呀,有双杆角度啦!”。其实能不能打出双杆,还得两说着。第一、就是你刚说的那些必备条件 —— 门前球与球门构成的角度、距离,这一条很关键。第二、是要看在杆队员有没有那个本事。具体就是你第一杆进一门能否控制好自球的落点,紧接着是第二杆击球的准确性和力度的把握。这一条同样也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你刚才说的“并非所有来自门前的球碰撞了原有门前球就都能够构成过门双杆”。
老张:平时打球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只要是碰撞了门前球,在杆球又到了门后,就总有人高喊:“双杆,双杆!”。实际情况不一定,好多都是在杆球碰撞了门前球之后从门的一侧滑到了门后,根本就没有过门,这能叫双杆吗?!
老李:看来裁判员的事先“清楚准确”,事中“及时到位”和事后的“果断处置”是一样也不能马虎、凑合的。行了,接着往下说吧。
老张:前边儿说的是停在门前的,下边儿说压在球门线上的球:
2、压在球门线上的球
⑴、该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
⑵、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前的压线球后,来球整体也越过了球门线并被反弹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⑶、 从门后来的球若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后或骑在球门线上的压线球,一般来球不易整体越过球门线并被反弹到门后,故很难形成过门双杆。但由于撞击力度大,且为旋转球也有可能出现意外,故裁判员务必及时到位观察,以防万一。
3、停在门后的
⑴、从门前来的球极易打成过门双杆。
⑵、从门前来的球撞击了位于门后7•5和不足7•5厘米的门后球,有可能被反弹到门前。当两球碰撞瞬间若门前来球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应判为过门双杆。
4、过了门又滚回来压在球门线上的球
⑴、若已确认为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压线球,该球经有效移动再次过门,只为正常移动。
⑵、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前的压线球后,来球整体也越过了球门线并被反弹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⑶、 从门后来的球若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后或骑在球门线上的压线球,一般来球不易整体越过球门线并被反弹到门后,故很难形成过门双杆。但由于撞击力度大,且为旋转球也有可能出现意外,故裁判员应特别注意。
5、过了门又滚回到门前的球
⑴、该球经有效移动再次过门,只为正常移动。
⑵、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⑶、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如果两球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整体越过了球门线,为过门双杆;否则为正常撞击。
⑷、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一般不易形成过门双杆,裁判员一定要及时到位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的位置再下结论。
⑸、若从门前来球,容易出现先撞击门前球再过门的双杆球。
6、停靠在门柱上的球
⑴、无论该球贴靠在门柱的前方、后方、内侧或外侧,若从门前来的球都有可能打成过门双杆。
⑵、贴靠在门柱前方和内侧的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
⑶、若从门后来球撞击了贴靠在门柱前方的球以后又被弹回到门后,要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如果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应判过门双杆。
⑷、从门后来的球若撞击了贴靠在门柱内侧的球,也有可能出现上述⑶的情况,更应细心观察。
老李:哎呀——,我说老张呀,太多了、太多了!一会儿门前一会儿门后的,都把我给闹迷糊了!我看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吧,让我回去照着你的材料再好好熟悉熟悉行吧?
老张:那就按你说的办,咱们下回再接着说剩下的部分。
老李:哎,这就对啦。你得先看看我的肚量有多大,一次能吃多少。光囫囵吞枣地吃进去也不行,还得留出来足够的消化时间啊。行了,那咱们就下回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