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虎杖,中药材。为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等。
别名
土地榆、酸通、雌黄连、蛇总管大活血、紫金龙、酸汤杆、黄地榆、号筒草、斑龙紫
性味归经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化学成分
含虎杖苷、黄酮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白藜芦醇、多糖。
形态特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的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主治
1.主要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等。
2.西医诊为泌尿系感染、黄疸性肝炎、霉菌性阴道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湿热者,慢性盆腔炎属于瘀毒内结者,上呼吸道感染属于风热者,闭经、跌打损伤属于瘀血阻滞者。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虎杖煎剂、虎杖苷及白藜芦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虎杖水煎液对多种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虎杖有镇咳作用,虎杖煎剂还能明显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虎杖煎剂有降压、减慢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休克的作用。
4.对中枢系统的影响:虎杖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5.此外,虎杖还有止血、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的作用。
相关方剂
虎杖散(《圣济总录》)、虎杖散(《太平圣惠方》)。
医家论述
1.《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癥结。
2.《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者,妇人血晕,扑伤瘀血,破风毒结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浓汁湿敷;或熬膏涂擦。
临床应用
1.治湿热黄疸,可单用本品煎服即效,亦可与茵陈、黄柏、栀子配伍,效力更佳
2.治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痛,淋浊带下等,单用即效,如《姚僧垣集验方》以此为末,米饮送下。
3.治五淋,亦可配利尿通淋药同用。
4.治水火烫伤而致肤腠灼痛或溃后流黄水者,单用研末,香油调敷,亦可与地榆、冰片共研末,调油敷患处。
5.治经闭、痛经,常与桃仁、延胡索、红花等配用
6.治癥瘕,如《千金方》以本品配土瓜根、牛膝合用
7.治跌打损伤疼痛,可与当归、乳香、没药、三七等配用。
8.治肺热咳嗽,可单味煎服也可与贝母、枇杷叶、杏仁等配伍使用。
食疗药膳
虎杖甘草粥
功效:虎杖活血通络、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甘草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大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此粥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消退黄疸黄疸消退后仍可继续服用。
原料:虎杖18g,甘草9g,大米50g。
做法:将虎杖、甘草加水60毫升,在砂锅中煎2小时,去渣取汁,煮大米成粥,放凉后便可食用。
用法:随餐食用。
使用禁忌
苦寒活血,有碍胎气。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有的可长达30cm,直径0.5-2.5cm,节部略膨大。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须根和点状须根痕,分枝顶端及节上有芽痕及鞘状鳞片。节间长2-3cm。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棕黄色,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较薄,木部占大部分,呈放射状,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状,纵剖面具横隔,气微,味微苦、涩。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新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生用或鲜用。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