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常见病妙方秘方集锦(4)

治肠炎(泄泻)妙方

1加味戊己汤

【来源】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歌诀】 加味戊己吴茱萸,黄连赤芍瓦楞子,泻肝和胃止泄泻,火郁热泻用之良。

【组成】 黄连9克,吴茱萸3克,赤芍15克,煅瓦楞子30克(先煎)。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泻肝和胃。

【方解】 方用黄连泄火降胃,使火热不致迫便下行;吴茱萸温肝解郁,合黄连能健胃制酸;

芍药平肝以和脾止泻;煅瓦楞子制酸并能止泻。合而用之,共奏泻肝,和胃,止泻之功。

【主治】 功能性腹泻(火郁热泻型),症见腹痛泄泻(以情绪波动时为甚)、痛一阵、泻一

阵、肛门灼热、吐酸烧心、胃脘嘈杂、甚则可见下利完谷、舌绛无苔、脉弦数。

【附记】 本方可以与痛泻要方配合使用,二方同以治肝为主,一以健脾,一以和胃,如肝盛

病伤脾胃,则以二方合用为宜。若泻下黏稠不爽,可改本方为大柴胡汤加瓦楞子(煅)30克治之。

【加减】 印氏经过数十年临床之反复实践,现本方已作为其临床常用的“抓主症”之方。凡见

痛泻而同时胃酸过多者,率皆用此,效果良好。

2辟瘟丹

【来源】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歌诀】 辟瘟丹术乌连羌,芎辛紫独藁荆防,甘芷附麻姜松桂,皂奈麝芍用麻黄。

【组成】 茅术500克,白术250克,台乌药250克,草乌125克,黄连250克,羌活250

克,川芎125克,细辛125克,紫草125克,独活125克,防风125克,甘草125克,藁本125

克,白芷125克,香附125克,荆芥125克,天麻125克,官桂125克,甘松125克,干姜125

克,山奈125克,麻黄125克,牙皂125克,麝香125克,芍药125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以红枣肉为丸。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 化湿辟浊,发散,止呕止泻。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湿浊中阻,或中暑发痧,寒热胸闷,腹痛吐泻之证。方用羌活、

防风、独活、荆芥、细辛、藁本、白芷、天麻、麻黄等祛风散寒;以茅术、白术、官桂、干姜、甘

松等温中燥湿;麝香、牙皂辟秽开窍。诸药合用,共奏发散,辟秽,燥湿,和中之功。

【主治】 湿浊中阻或中暑发痧,症见恶寒发热、恶心胸闷、腹痛吐泻、舌苔浊腻、神志不清。

可用于急性肠炎、病毒性腹泻、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婴儿腹泻、中暑等病症

治结肠炎妙方

1慢性结肠炎方

【来源】 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盛循卿方)

【歌诀】 久泻柴胡白术芍,防风木香甘草襄,槐花黄连青椿皮,肝脾同理疗效好。

【组成】 柴胡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木香6克,甘草6克,椿白皮

12克,青陈皮5克,槐花15克,黄连3克。

【用法】 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

每日1剂,饭前半小时分服。

【功效】 健脾止泻,调和胃肠。

【方解】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范畴,久泻一证,责于肝脾,治当健脾止泻,

疏肝达木,调和胃肠,双管齐下,方为肝脾同治之法。本方为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味,前者柔肝实

脾,泻木扶正,后者清湿热,理肠腑,二方相伍,祛邪扶正,待邪退正复,则转手调脾,脾胃为后

天之本,脾健胃和,则肝木无复克也,肝脾调和,久泻亦止。

【主治】 慢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肠鸣、便下溏薄、挟带黏液或脓血。

【附记】 服药期间,须忌食不消化食物及油腻、辛辣、烟酒等食品。

2调脾止泻汤

【来源】 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岺鹤龄方)

【歌诀】 调脾止泻用川连,白术苍术与车前,健脾止泻清湿热,慢性肠炎此方安。

【组成】 白术30克,苍术30克,车前子30克(纱布包),川连10克。

【用法】 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用慢火煎1小时,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

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 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方解】 慢性结肠炎之临床表现,往往既可见脾虚之本象,又可见湿热结滞蕴阻肠间之标象。

病势缠绵,必须坚持服药,方可根治。此方之特点,以苍、白术健脾运中为主;配合车前子分利小

便,以实大便;伍入黄连清热燥湿,坚肠止泻,堪为标本兼顾之良方。苍、白术对慢性结肠炎之泄

泻,必须量大才能奏效,二术既可通便,亦能止泻,有双向调节作用,总与其能健运脾气有关。

【主治】 慢性结肠炎,症见腹泻常作、夹有黏液、纳谷不馨、口苦、溺黄。

【加减】 伴有腹痛者,加广木香10克;粪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焦山楂各15

克;肠鸣矢气者,加防风12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附记】 服药期间注意防寒保温,避免感冒,禁食辛辣、生冷、油腻饮食。

治痢疾妙方

1白头翁汤

【来源】 汉·张仲景《伤寒论》

【歌诀】 白头翁汤热痢方,连柏秦皮四药施,味苦性寒能凉血,坚阴治痢在清肠。

【组成】 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黄连6克,秦皮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解】 本方所治湿热痢,为热毒深陷血分,纯下血痢之证。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凉血,俾热

毒除,则血痢自止。方中以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为治热毒赤痢之要药;配以黄连、黄柏、

秦皮清热燥湿,以助白头翁清热解毒以止痢。合而用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

【主治】 热毒下痢、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

黄、脉弦数。可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中毒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

性肠炎、急性结膜炎、肺炎、泌尿系感染、滴虫性阴道炎、阳痿、角膜炎等病症。

【加减】 若见恶寒发热、表邪未解、里热又炽盛者,加葛根、银花以增强解肌清热作用;腹

痛、里急后重明显,加木香、槟榔、大腹皮以行气导滞;夹有食滞、腹痛拒按、苔厚腻,加枳实、

山楂以消食导滞;发病急骤、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舌绛属疫毒痢者,加生地、紫草、丹

皮、赤芍以滋阴凉血。

2芍药汤

【来源】 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歌诀】 芍药汤中用芩连,当归槟榔与绵纹,木香甘草配肉桂,湿热痢疾疗效优。

【组成】 芍药15克,当归9克,黄连9克,黄芩9克,大黄6克,木香5克,槟榔9克,

肉桂2克,炙甘草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方解】 痢疾初起,多由湿热之邪所致,湿郁化热,郁腐肠道、中焦失运、气血失调、发为

痢疾。治宜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故方用芍药、黄芩、黄连、大黄(即绵纹)清热燥湿,且大黄又

能通里导滞而缓里急;芍药又与当归、木香、槟榔合用,理气血而行郁滞;芍药与甘草相伍,缓急

止痛,和中调药;妙在配入少量之肉桂,性热反佐而且诱导之功;服后痢下不减者,因积滞较重,

可再酌情增加大黄之量以攻下去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调气和血,通里导滞之功。

【主治】 湿热泻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

可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肠梗阻等病症。

【加减】 若见舌苔黄干、热甚伤津者,去肉桂之温燥;苔腻脉滑、兼有食滞者,去甘草,加

山楂;腹胀满、气滞较重者,去肉桂、甘草,加枳壳;泻下赤多白少,甚或纯下赤冻者,改当归为

归尾,并加丹皮以加强止血之力;伴有表证者,加葛根。

【附记】 若表证重者,不宜应用本方。

治肠梗阻妙方

1复方大承气汤

【来源】 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歌诀】 大承气汤用复方,川朴赤芍生大黄,枳实桃仁莱菔子,芒硝冲服通结肠。

【组成】 川厚朴15~30克,莱菔子15~30克,枳实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生大

黄15克(后下),芒硝10~15克(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泻热攻下,行气活血。

【方解】 方中川厚朴、枳实、莱菔子宽肠下气,针对气胀而设;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泻热

荡积;赤芍、桃仁活血行瘀,有利于推陈致新,恢复胃肠功能。诸药合用,急下邪热积滞,承顺胃

气下行,使闭塞畅通,一鼓荡平。

【主治】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阻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气胀较重者。亦可用于胆囊

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热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昏迷、惊厥、谵语等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加减】 若见血热瘀结者,加丹皮、红藤;气胀甚者,加槟榔、木香;热盛者,加黄芩、黄

连、蒲公英;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附记】 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外疝嵌顿性肠梗阻先天畸形及肿瘤所致之肠梗阻,以及病程久,

一般情况不良的单纯性肠梗阻均无效,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2甘遂通结汤

【来源】 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歌诀】 甘遂通结川朴襄,桃仁赤芍生大黄,木香再配生牛膝,攻水逐饮化瘀良。

【组成】 甘遂末06 ~09 克(冲服),桃仁9克,赤芍15克,生牛膝9克,川朴15~

30克,生大黄9~24克(后下),木香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经胃管注入。

【功效】 攻水逐饮,活血化瘀。

【方解】 方用甘遂、大黄攻水逐实,使邪结从二便分消;配以川朴、木香行气导滞而止痛,

以助大黄通便逐实之力;桃仁、赤芍、牛膝活血化热,且牛膝又能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攻逐之力

甚强,共奏攻水逐实,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 粘连性、动力性、蛔虫性、粪便阻塞性等病情较重的肠梗阻,症见便秘、呕吐、腹

痛、腹胀、脉实有力等症。

【附记】 在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全身状态。如经治疗,病情发展或症状不见显著缓解,

出现手术指征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切不可延误病情。

治消化不良妙方

1开胸顺气丸

【来源】 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歌诀】 开胸顺气用槟榔,枳实厚朴广木香,青乌大黄六神曲,麦甘山楂子莱菔。

【组成】 槟榔、枳实、厚朴、木香各500克,大黄、乌药、青皮各750克,六神曲、麦芽

各500克,莱菔子750克,山楂500克,甘草250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日服1~2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

【功效】 开胸顺气,消积导滞。

【方解】 方用木香、厚朴、乌药、枳实、青皮健脾理气;配以槟榔、山楂、麦芽、六神曲消

食和胃;莱菔子理气开胸消胀;大黄通便导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开胸顺气,消积导

滞之功。

【主治】 食积停滞、胸腹胀满、呕吐恶心、大便秘结。可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等病

症。

【附记】 气虚者及孕妇忌用。

2 健脾丸

【来源】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歌诀】 健脾丸中用白术,木连苓甘与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肉蔻再配山药楂。

【组成】 炒白术75克,木香、黄连(酒炒)、甘草各225 克,茯苓60克,人参45克,

炒神曲、陈皮、砂仁、炒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煨)各30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也

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 健脾消食。

【方解】 脾主运化而升,胃主受纳而降,总司水谷的腐熟、吸收和输布。若脾胃素虚,胃虚

则不能容受,脾虚则升运无力,故食少不化,饮食内停。故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配以山楂、麦芽、神曲消食化积;木香、陈皮、砂仁理气和胃;黄连清热;山药、肉豆蔻补肾健脾。

综观全方,消补兼施,寒热并用,以补为主,消不伤正,补而不滞,使脾胃健,升降复,饮食归于

正化,气机得以调畅,诸症自愈。

【主治】 消化不良,症见纳呆、脘腹痞胀、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可用

于消化不良、胃下垂、腹泻、小儿厌食等病症。

【加减】 若气虚较甚,加黄芪;气滞甚者,加枳壳;阳虚,加附子、干姜;脾胃虚寒,去黄连。

治肾炎妙方

1疏凿饮子

【来源】 宋·严用和《济生方》

【歌诀】 疏凿饮子治水肿,商陆羌活姜木通,秦艽槟榔赤小豆,大腹椒目泽茯苓。

【组成】 泽泻、赤小豆、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生姜皮、秦艽、槟榔、茯苓皮

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取15克,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 利水消肿,疏风解表。

【方解】 疏凿饮水所治水肿,乃水湿壅盛泛溢肌肤所致。本方根据《内经》“平治权衡,去

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理论创制而成。方中“以商陆为君,专行诸水;佐羌活、秦艽、腹皮、

苓皮、姜皮、行在表之水,从皮肤而散;佐槟榔、赤豆、椒目、泽泻、木通、行在里之水,从二便

而去。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神禹疏凿江河之意也”(《医宗金鉴》)。

【主治】 表里俱实、不偏寒热、而水湿过盛、遍身水肿、喘促气急、烦躁多渴、二便不利。

可用于急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症。

【加减】 若见水湿壅盛、遍身水肿而腹满便秘甚者,加大黄、葶苈子;水邪迫肺、呼吸喘促

甚者,去羌活、秦艽,加苏子、葶苈子、白芥子等。

【附记】 凡阴水或体虚之人不宜用。

2胃苓汤

【来源】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歌诀】 胃苓汤中用二苓,苍术陈皮厚朴随,官桂白术与甘草,健脾利水此方宗。

【组成】 苍术9克,陈皮9克,厚朴9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官桂6克,

白术15克,甘草6克。

【用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用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或用饮片作汤剂水

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 健脾和中,利水化湿。

【方解】 本方为平胃散和五苓散合方。方用平胃散运脾燥湿,合五苓散利水渗湿。合而用之,

共奏健脾和中,利水化湿之功。标本兼顾,且利水力强。

【主治】 寒湿内阻、脘腹疼痛、泄泻、小便短少、舌苔白腻。可用于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肠炎,痢疾等病症。

【加减】 若见脘腹胀满较甚,加枳壳、砂仁;不思饮食,加山楂、神曲;恶心呕吐,加半夏、

生姜;神疲乏力,加党参、薏苡仁;湿热较甚,去官桂,加黄连、苦参;寒湿重者,加干姜、砂仁;

痢疾,加当归、木香、炮姜;急性肾炎,加半边莲、马鞭草。

【附记】 方中药性偏温燥,且利水力强,而耗伤阴血,故血虚阴亏者慎用。

治肾盂肾炎妙方

1八正散

【来源】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草稍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组成】 车前子12克,木通9克,萹蓄12克,瞿麦12克,滑石18克,栀子9克,大黄

6克,甘草3克,灯草引。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原各药为等份,共为粗末。每次6克,加灯草,水

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方解】 此证为相火郁闭,湿热下注,累及于肾,传之于膀胱所致。热邪陷于膀胱,则溺涩

而淋痛,以其原与壬水同经相连者也。然,寒者以补脾利水为【主治】之;热者以清肝通淋以治之。

此证为木郁化火,湿热下注膀胱为病,故方用大黄、栀子导瘀滞而通便涩,清君相而导炎热;木通、

甘草稍、灯草上清心火,下通壬水;萹蓄、车前、滑石、瞿麦清利滑窍而走水道也。综观全方,利

尿作用显著,共奏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之功。

【主治】 湿热下注,症见尿频、尿痛、尿涩、或尿中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小便癃闭、小

腹胀满、舌红、苔黄腻。可用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石、尿潴

留、肾炎等病症。

【加减】 若见尿中带血者,加白茅根、茜草、大蓟、小蓟;尿路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砂;

腹痛甚者,加白芍;小腹作胀者,加乌药、青皮;日久气滞血瘀者,加红花、赤芍;病延日久、肾

阴亏损者,加生地、阿胶;小便混浊如米泔水者,加萆薢、菖蒲;腰膝酸软、头昏无力者,加续断、

牛膝等。马有度使用本方,常加黄芩、柴胡以增强抑菌、解热、抗炎作用。

2膏淋汤

【来源】 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 膏淋汤中生地黄,山药芡实龙骨襄,杭芍牡蛎与党参,固涩止淋此方求。

【组成】 生山药30克,生芡实15克,生龙骨(捣细)18克,生牡蛎(捣细)18克,大生

地(切片)18克,路党参9克,生杭芍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益肾健脾,固涩止淋。

【方解】 方用山药、生地、党参、杭芍益肾健脾;配以芡实、龙骨、牡蛎缩泉固脱涩精。合

而用之,共奏益肾健脾,固涩止淋之功。

【主治】 膏淋,症见小便不畅、尿如脂膏、形体消瘦、舌淡、脉细数无力。可用于肾盂肾炎、

膀胱炎、肾结核、泌尿系统结石,以及乳糜尿等病症。

【加减】 若见淋出如脂、形疲乏力、腰膝酸软等肾虚证者,加山萸肉、沙菀、蒺藜、莲须;

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益智仁、小茴香。

【附记】 凡小便灼热疼痛、苔黄腻、舌质红之实证膏淋症,不宜应用本方。

3导赤清心汤

【来源】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时逸人方)

【歌诀】 导赤清心治热淋,生地麦冬玄沙参,丹竹茯苓益元散,灯芯通草莲子心。

【组成】 鲜生地30克,麦冬9克,玄参12克,沙参30克,丹皮9克,竹叶6克,莲子心

12克,茯苓9克,益元散3克,灯芯6克,通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滋阴,清热,通淋。

【方解】 下焦热毒炽盛猖獗,伤及阴血,故尿血。方中用生地、麦冬、玄参滋阴润燥;丹皮

清血中郁热,合生地能凉血止血;茯苓、益元散(滑石、甘草、辰砂)渗湿利尿;竹叶、莲子心、

灯芯通草清心火,导赤浊。诸药合用,能滋阴清热,泻火通淋,可使血尿迅速消失。

【主治】 热淋尿血。可用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心火移热于小肠而出现血尿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