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病夏治

【安逸医生】

“叔叔,既然要回去,我还要多嘱咐几句。你的病是冬天加重,夏天轻,中医主张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杨主任不也让你给我治吗,我就听你的。”

'我给你煮的粥,能喝你就继续喝,想看到效果就要坚持。“

“回家我再给你开个中药方,等入伏开始吃,吃到三伏结束。”

“好的,我相信你。”

“等到三伏天,让阿姨给你做做艾灸,具体穴位方法这几天我告诉阿姨。因为我在这方面经验也不多,最近有时间就到图书馆查了许多资料,我提供的方法应该有效果。重要的是要坚持,争取坚持三年,一定会有效果的。”

“好的,你这么说,我一定坚持。”

“像你这种气管炎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的寒凉,两寒夹击。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难干的。等到盛夏之际,外面是暑热骄阳,体内是心火正盛,这时一般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的陈年积寒,就容易被赶出来。但必须要采取中医的办法助身体一臂之力,将寒气彻底逼出,彻底改变你的寒凉之体,你的身体就会好起来。“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

1、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

2、中药的冬病夏治,根据虚寒性疾病的发病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在夏季对此类疾病处于缓解期的时候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所谓“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原则。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

3、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4、到伏天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穴位,2天1次,每穴灸3-5壮(每烧艾炷一枚,称为一壮),以皮肤微红为度。

【冬病夏治的适应证】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体会心得】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对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在三伏天内进行中医内治、外治,从而达到在冬天的时候减轻发作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或治愈目的。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这种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的寒凉,两寒夹击。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难成功的。等到盛夏之际,外面是暑热骄阳,体内是心火正盛,这时一般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的陈年积寒,就容易被赶出来。但必须要采取中医的办法助身体一臂之力,将寒气彻底逼出,彻底改变他的寒凉之体,才能治好他的病。

我给这例病人开的处方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加黄芪,淮山药健脾益肺,熟地黄,淮山药,黄精补肾养阴,巴戟天温肾纳气,丹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方中的人参,白术,黄芪,巴戟天能调整机体免疫能力,尤其黄芪,巴戟天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对正常机体抗体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到伏天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一般取肺俞、膏肓俞、脾俞、肾俞等穴,2天1次,每穴灸3-5壮(每烧艾炷一枚,称为一壮),以皮肤微红为度。

除艾灸疗法外,还可以使用敷贴法。老慢支药物敷贴法可取延胡索、白芥子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末,加麝香0.6克,和匀。在夏季三伏天,分3 次用姜汁调敷肺俞、天突、膏肓、大椎等穴,外用胶布固定,约1~2小时撤去。每10天敷1 次,可减少冬天的发作。

【我的观点】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