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台历说字——朕
【朕,甲骨文台历】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朕这个字,在古装剧中尤其是清朝的古装剧,经常看到这个皇帝自称朕,这个字为皇帝的专称应该是从秦始皇开始,在秦始皇之前,朕这个字指的就是第一人称我。
那么朕这个字的古文字字形以及它的本意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来一起看一看这个甲骨文字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是个形声字或者是会意字,从舟,左边那个字符是舟,右边那个字符就是两只手拿着数值的一个工具。
【朕,演变,汉典】
形声字,从舟,从两手持一个竖线。象两手奉器治舟之形,或省舟,说文朕,我也,阙,段注,考工记,函人曰,视其朕欲其直也。戴先生曰,舟之缝理曰朕,故札续之缝亦谓之朕,本训舟缝引申为凡缝之称,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隙,如龟之坼也,奉器治舟盖以弥其缝。故称其缝亦曰朕。 甲骨文台历
【朕是船上的缝隙】
这段话的解释简单来说这个朕指的就是缝隙,而且指的是舟上的缝隙,就是小船上的缝隙。
大家都知道这个船它是不能有缝隙的,船上有缝隙不就漏了吗?
这个朕就是微小的缝隙的含义。慢慢就从这里引出第一人称,因为古人尤其是在引用第一人称的时候,一般用的都是谦词,比如说在小说中或者是在古代,经常说我的或者是我们家的,都用的是谦词,比如说鄙人,指的是我,还有犬子,就是我的儿子,这个用的全都是谦词,所以这个朕他本身就表示很细微的,非常小的缝隙,由此就有自谦之义,慢慢的就当成了第一人称了。
这一段话其中还有两个例子,叫如舟之缝,如龟之坼。龟之坼,其实在商代社会时就用龟壳来占卜,占卜的时候需要烧出缝隙,所以这个坼也是指的是缝隙的意思,比如说在一些古籍当中经常用的词,比如天崩地坼,这个坼指的就是裂缝的意思,而龟之坼,在龟壳儿或者是骨头上烧出来的这些裂缝,然后根据这些裂缝来占卜。
【朕,不同书法字体】
【朕的字形演变】
朕这个字的字形从小篆的时候就发生了讹变,我们看它甲骨文从舟从两手,然后两手奉器治舟之形,但是到了小篆的时候,左边是舟,但是右边是两只手拿着火。到了隶书的时候又发生了讹变,左边变成了月,右边变成了关,变来变去离原义越来越远。
所以从字形探讨一个字的本义,最好的方法是顺着这个字形的演变往前找,找到它的本源,才能够确定它的本义,从本源之后的字,他每一次演变都有可能讹变,小篆隶书楷书都有可能讹变,因为在历史中的人又没有见过他最古老的写法,所以就越变越远。
在这个情况下有条件的建议从甲骨文开始学起,或者从小篆学起,不建议从繁体字学。现在还有一批人专门建议要恢复繁体字,我觉得这个没有必要,关键是就算是恢复繁体字,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任何一次演变都有可能离本源越来越远,繁体字那已经是非常后来的字形了,离本始的字已经很远。
所以从朕这个字的字形来看的话,只有他的甲骨文才能展示出或者才能看出它的本义来,后面的都已经相去甚远。
【龟壳和甲骨文】
【文献引用】
第一个:
朕言惠,可底行。 《尚书·皋陶谟》
意思就是我说的普惠的这些政策是不是可以实行?这里的朕指的就是第一人称我。
第二个引用:
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诗经·大雅》
没有人拴住我的舌头,没有人控制我说话。(莫扪朕舌)
言不可逝矣,我说话也不能随便,因为一旦说出去的话,就似泼出去的水没法再收回了。
他的额外之意就是劝诫人们要谨言慎行,这个和另外一句是暗合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两句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告诫人们要谨小甚微,要谨言慎行。
下一句:
朕皇考曰伯庸。 《楚辞·离骚》
这个是屈原写的,叫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他这是自报家门,就是三皇五帝中有一个叫高阳,我们是高阳帝的后裔,我的父亲叫伯庸,这里的朕说的就是我,也是第一人称,皋陶谟可以说朕,屈原也可以说朕。在先秦时期,这个朕就是普通人也可以用的,拿它当作第一人称。
【屈原】
最后一句:
博奥渊懿,莫测其朕。 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一》
这是谭嗣同写给刘淞芙的一封信,博奥渊懿这四个字都很拗口,他说的大概是比较玄妙,或者是比较深邃的一种意思,莫测其朕,这个朕有可能用的是本义,就是我不知道它的脉络,看不到它的缝隙这个意思。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这个朕的时候也说是缝隙的含义,而到了清朝时候当时有很多的说文,大家对于说文解字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有可能他们这里用的朕就是缝隙的意思。
对于朕这个字我们就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补充,或者是我在介绍的过程中,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也欢迎各位朋友们指正,我们每天学习一个字,从一个字了解中国历史,从一个字,了解中国文化,我们明天再见。
附:赵老师推出课程链接:
一字一画甲骨文
【蒲蒲兰:一字一画甲骨文,购买二维码】
小篆书法入门课程:
【小篆书法入门购买链接】
附:2021年甲骨文台历,购买链接如下:
【2021年甲骨文台历,点击上面图片,还可以下单购买】
更多阅读:
点击左下角的原文链接,开启甲骨文智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