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许清清| 我心中的那棵树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我心中的那棵树 

悼念我的文学领路人——杜墨楼

2021年4月1日,是姑父杜墨楼在老家下葬的日子。灵堂设在他生前每年回乡度夏的堂屋里,骨灰盒后面遗像,慈祥地微笑着。出殡之前,院子里齐茬茬地站满送葬的人,我把文友们发来的悼文,交给姑父的孙女,外孙女,由她们代为分别诵读。
陈国伟教授的《墨楼同志的三大奇迹》、张继盛教授的《沉痛悼念杜墨楼先生》、王全兴学友的《美名传百世 英灵垂千秋》、陈志华学友的《一位创造生命奇迹的人》、路峻岭的《永远的楷模》李秀亭的《我想对你说》等共20多个文友写的悼念文字,在凄婉的哀乐声中,字字句句声泪俱下。随着路峻岭学友文末写的那句“我高举一盏明灯送你远行,杜大哥一路走好——!”我和表妹满脸是泪地跪在姑父的灵前,万分敬重地把文稿一张又一张地放进火池,催人泪下的沉痛悼文,化作缕缕青烟,缭绕着一个高贵的灵魂,飞往天堂。
2021年1月23日,新冠疫情下的石家庄市处于全市封城阶段,居家隔离、万人空巷,只有凛冽的寒风席卷着不幸的城市。医院的病床前,只有小表弟一个人陪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姑父一向严于律己,善于感知,时时处处替别人着想。最后的一句话声音虽然微弱但异常平静“疫情严重,一切按要求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那一份淡雅从容,像是要去出一趟远门之前的叮咛。是机缘巧合还是上苍成全他的不扰亲友?他选择了这样一个时间结点,宁静地作别这个世界,80岁的人生钟摆,戛然而止。
姑父出生于抗战时期的1941年,由于家庭贫困读到小学毕业便参加工作,从一个煤场过磅员到井陉县商业机关干事、公社书记、栾城县县委副书记、石家庄地委副书记……省地方铁路局石家庄处党委书记。多年的工作岗位上,爱民敬业、刚直不阿、清正廉明,一步一个脚印、两袖清风地走过清贫岁月,是我们党典型的优秀干部。退休后,进入河北省老年大学文学班学习文学创作,圆儿时的大学梦、作家梦。他像个小学生,努力学习、虚心求教,不到两年的时间的勤学苦练,完成了公文的逻辑思维、理论概念到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以情感人的艰难过程,他的文章开始由作业变成纸媒铅字,登上了省市的报刊杂志,对于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该是多么欢欣鼓舞!
恰在这时,上苍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突发胃出血被诊断为胃癌。一个晴天霹雳,让幸福的家庭天旋地转,坚强的老人没被吓到,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洗胃、手术、化疗,中途又患肠梗阻等带来的炼狱般的折磨。手术后,身上插着四根管子,输液、输血、输氧、导尿。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动、呼吸困难,为减轻体感痛苦,他努力把思绪引到素材筛选、文章构思上。管子撤掉之后,趴在病床上写出了《心中梦 脑中迷》和《党籍》两篇文章,很快被《散文风》刊用。从此,他坚定地踏上了16年的文学抗癌之路,在与绝症的抗争中写出了《人生是条河》、《乡情家事》、《晚秋拾穗》、《仰望苍山》四部散文集共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人生是条河》获河北省散文创作“创新贡献奖”;《乡情家事》获河北省散文名作二等奖,被《燕赵老年报》节选连载;《晚秋拾穗》获河北省散文名作二等奖,河北省散文学会成立30周年为他颁发“银星创作奖;他接受石家庄电视台邀请,走进”朝花夕拾栏目……文学创作给了他战胜病魔的精神力量,悟出一条“文学养生”之路,他让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都释放出绚丽的光彩。
姑父走了,带着文友们的情谊和他一生的坎坷与光环,带着他用心血写成的厚厚的作品,18年创作翻烂的四本新华字典,默默地站在书架上,守着主人留下的余温。
文学的灯火照亮了他的晚年岁月,我捧着姑父最后的一本书,感慨万千。姑父仰望苍山,还有多少没有写完的情感?忘不了半年多之前,他被“阿尔兹海默症”困扰,写作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但他极力寻找记忆深处的场景,让侄子开车到銮台垴上再看一次坍塌的祖宅,那里已是一片长满荒草与灌木的废墟,多少次都没能走到废墟深处,但这次他钻过一人多高的菅草……回来后他兴奋地告诉我:“我爷爷住过的祖屋还在,一直以为全塌了,里面的石墙还站着,墙上放煤油灯的窑畔还在,我好像突然回到儿时……”我理解他说的场景效应,有当年的老屋,很多生活的细节就会从这些墙角升腾而来,带着故人的气息和音容笑貌。他兴奋地说完之后,目光很快变得暗淡,我赶紧劝他:“没关系的,您把能想起来的情节告诉我,咱商量着把你想写的写出来。他随即摇摇头,眼中充满不甘与无奈,老人意识到短暂性失忆频率增高,他尽最大的努力读书,片段写作,生活中的事情坚持亲历亲为,来延缓病情的发展。但“断片”使他已经无法继续欲罢不能的写作。一个在病痛中抗争的强者,从未向疾病屈服过,但无法坚持连贯的写下去,却是他内心最大的伤痛。
表妹杜明华,一直被姑父称为他的文字秘书。《仰望苍山》大部分内容是姑父病重时表妹和我共同整理、校对完成的,由于疫情的耽搁,姑父没能看到最后的书样,出版社的张路群老师以最快的节奏,赶在姑父下葬之前正式出版,整整齐齐的四本散文集,是他晚年的生命精华、他把一生的感悟留给了这个世界。我是姑父忠实的读者,他的每一篇作品我都要认真拜读,书中有我故乡浓浓的气息,有我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和事,有新中国建设时期的激情与狂热、艰难与自豪、困厄与辛酸,有宦海沉浮的酸甜苦辣,它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目。
姑父不仅仅是我敬重的长辈,更是我文学路上的领路人。作家,是我儿时一个飘渺的梦想,命运的鬼使神差让我走进了工科院校,与我填报的志愿失之交臂。姑父退休后的文学成就重新燃起了我的希望。当时,省会石家庄的老年大学,只有省老年大学一个文学班,可为一座难求。姑父找到当时任课的陈国伟教授奋力举荐,为我争取到一个旁听的席位,我经过一个学期的旁听后转为正式学员。这个班是一个群星荟萃的文学群体,班里的学员大部分是省市作家协会的会员,无论年龄、无论学识,我都是一个小字辈,姑父的引领、鼓励、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一边听课一边尝试着练习散文写作,最初的作品,都要经过姑父的精心研磨,记得我的第一篇文章《母亲的银镯》先后经过了姑父反复的删减、修改,并与我认真讨论全文细节,此后的一些习作我都要征求姑父的修改意见。我在他的牵引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从2002年到2019年,文学初级班、中级班、写作研修班……17年的老年大学他风雨无阻,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河北省老年大学成立30周年大庆,他的照片挂在光荣榜的显要位置,他的精神感染了许许多多的文友,大家称他“生命的强者”“做人作文”的楷模。文学班的领头雁袁秀珍2010年为他撰写的文章中感叹:“他的文章,感情细腻、立足基层、用笔严谨、过目难忘。古稀之年,重病在身,三十多万字,五百多页,奇迹啊!!奇迹!!!”学友张明贤称他为“中国的奥特罗夫斯基”。
姑父走了,把不朽的作品留给了这个世界。生命是什么?是从出发到终点的故事,顽强生命的传奇故事,永远都昂扬着披坚历锐的雄姿。姑父:在我的心里,您永远是故乡悬崖上那棵虬枝峥嵘的千年古柏,植根于一捻贫瘠的土、几滴山雨的泪,哪怕是风雨掠去碧叶,也依然不改蓬勃向上、力透冰雪的生命姿态。天堂没有病魔,您再也不会感到疼痛,天堂没有凄风苦雨,您一定会枝繁叶茂明媚葱茏。

作者简介:许清清   1954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胡家滩村。1974年就读于河北化工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退休。2013年进入河北老年大学文学班学习,喜欢散文写作。作品曾发表在《光明日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华盛顿华人报纸《美华商报》《中国人生科学》《老人世界》《太行文学》等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香树沟之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0)

相关推荐

  • 什么叫文学,最早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是谁?

    中国国学的范围一般都确定在传统的<四库全书>方面,即经.史.子.集四部. 先秦两汉经学包括文.史.哲三个部分,文学尚未独立,它包含在经学.史籍和诸子之内.因此四部中其实都包括文学. 那么什 ...

  • 我像栽在异乡大地的一棵树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我像栽在异乡大地的一棵树 张志士 我像栽在异乡大地的一棵树.虽然很不情愿的背井离乡,接受着异乡的风吹雨打.在新的环境里,我吃了很多苦,受 ...

  • 2016年最后一批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报名开始了!

    2016年最后一批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开始签约!<行参菩提>编辑部承担全部费用.请各位老师按要求填报申请表.收到按要求填报的申请表后,免费把签约作家聘书寄给你. 条件是曾 ...

  • 【西南作家散文】蓝野静/暮色寒山远

    西南作家散文 暮 色 寒 山 远 蓝野静(重庆) 在我心底,暮色寒山远,从那个"远"开始,结束.结束,又开始--越来越,更远的.不止是一幅唐.宋.元.山水画名家写意的山水画,也不止 ...

  • 航拍河北省会石家庄, 祝石家庄同胞一切安好,为石家庄加油

    以此片为石家庄加油,祝愿石家庄同胞一切安好,加油,石家庄,加油,河北,加油,祖国! 发布于 刚刚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 石家庄老刘作品,现代诗《感悟》外两首

    The end 文/刘照敏 (一) <感 悟> 小时候, 无忧无虑, 不知人间冷暖. 到中年, 没曰没夜, 拼着命的赚钱. 现老了, 回首漠然, 知道人间故事, 如云如烟, 无力回天, 只 ...

  • 文学函授学校

    文学函授学校 美文墨夜 高中毕业那一学期,我参加了"土记者"班.半年上文学课,由几位语文老师讲写作技巧,练习写诗歌.散文.小说. 步入社会后,我写了几年的新闻.通讯稿,产生了写文学 ...

  • 亚锋原创散文丨新年感怀

    新年感怀 文/亚锋 在编辑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与<真言贞语>平台的合作,不知不觉走过了一年有半,其间共推出拙作37篇(组),包括诗歌.散文.微小说和论文,自觉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在此要感谢 ...

  • 【边想边写】一个访谈的回答或者思考

    【边想边写】一个访谈的回答或者思考

  • 高留柱:路在脚下——说说进拴的《五十岁》

      看了郭进拴的<五十岁>,联想颇多,感触甚笃.认识他大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那时他是20来岁的农家孩子,我比他长十几岁,我们之间算是忘年交.憨厚朴实,清贫窘困,但却志向 ...